黜免第二十八
黜指降职,免指罢官。从被黜免的事由和结果来看,可以了解当时为政者的钩心斗角。诸葛厷“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结果遭到流放;亲戚间的排挤构陷也是莫须有的罪名。桓温要挟朝廷,排斥异己,连简文帝也无可奈何,由此可见晋王室的衰微。
(1)诸葛厷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①与别,厷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厷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徙!”
◎注释
①槛车,囚禁犯人或装载猛兽的四围有栅栏限制的车。
◎译文
诸葛厷在西晋时,年轻很轻就声望很高,受到王夷甫的推重,舆论也拿他和王夷甫相比。后来被继母的亲族造谣中伤,诬蔑他狂放叛逆,结果他被罢官,流放到边远地区。即将上路时,王夷甫等人到囚车前和他告别,诸葛厷问:“朝廷为何流放我?”王夷甫说:“说你狂放叛逆。”诸葛厷说:“叛逆就应当斩首,可狂放为什么要流放呢!”
(2)桓公入蜀①,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注释
①桓公入蜀,晋穆帝永和二年,桓温出兵伐蜀,次年攻占成都。
◎译文
桓温率军进入蜀地,到达三峡,部队中有人捕捉到一只小猿。小猿猴的母亲沿江哀号,跟着走了百多里也不肯离开,最后跳上船去,一跳上船就马上气绝。剖开母猿的肚子,发现肠皆寸断。桓温听说后大怒,命令将抓小猴子的人从军队中除名。
(3)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被免官后,住在信安县,一天到晚对空虚写字形。怀念其恩德,追随而来的扬州官吏和百姓顺着他的笔画,暗中察看,发现他只是写了“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
(4)桓公坐有参军椅①烝薤②,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敕令免官。
◎注释
①椅,同“掎”,用筷子夹菜。
②烝薤,米薤同蒸,调以油豉。蒸熟后必凝结,故夹取较难。烝,同“蒸”。薤,草本植物,可食用。
◎译文
桓温举行宴席,有个参军用筷子夹烝薤没夹起来,同桌的人又不帮忙,他还一直夹个不停,满座的人都笑起来。桓温说:“同盘用餐,尚且不能帮助,何况遇到危急情况呢!”于是下令免去这些人的官职。
(5)殷中军废后①,恨简文曰:“上人著百尺楼上,儋②梯将去。”
◎注释
①“殷中军”句,殷浩兵败,桓温上表请求罢免他。当时简文帝以抚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
②儋,同“担”,负荷,扛。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庶人后,抱怨简文帝,说:“把人送到百尺高楼上,却扛起梯子走了。”
(6)邓竟陵①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桓公,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邓曰:“有愧于叔达,不能不恨于破甑②!”
◎注释
①邓竟陵,即邓遐,字应远,曾任桓温参军,升至竟陵郡太守,随桓温征伐多次,后桓温战败,罢了他的官。
②“有愧”句,指没有叔达那样的品德,对丢掉官职不能不感到遗憾。破甑(zèng),喻为丢官。甑,古代的蒸食炊具。
◎译文
竟陵太守邓遐被免官后参加皇帝的葬礼,拜见大司马桓温,桓温问道:“你怎么比以前更瘦了?”邓遐说:“我惭愧不如叔达,不能不因打破饭甑而感到遗憾。”
(7)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①,仍上表②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③,明公便宜奉行此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④。”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徙新安。
◎注释
①太宰父子,指司马晞和他的儿子司马综。晞曾拜太宰,故称。
②上表,进献奏章。表,古代臣子写给帝王的章奏。
③灵长,绵延久长。
④请避贤路,意思是请求让位。贤路,指进用有才德的人的路径。
◎译文
桓温罢免了太宰司马晞父子后,上奏说:“应割断私情,考虑长远。如果除掉太宰父子,可以免除后患。”简文帝亲手批答表文道:“这话我都不忍心说出来,更何况还要做。”桓温又再上奏,言辞更为严厉迫切。简文帝再次批示:“如果晋王室国运久长,明公就应奉行诏令行事。如果晋王室国运已去,请让我退位让贤。”桓温读到诏书,手心颤抖流汗,才停止上奏。太宰父子被流放到遥远的新安郡。
(8)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
◎译文
桓玄篡位失败后,殷仲文回到京都,在大司马司马德文手下任咨议,他心情反复,意兴再不像从前那样。大司马的官厅前有棵槐树,枝叶松散。月初集会,殷仲文和众人同在厅堂上,审视槐树良久,叹息道:“槐树枝叶散乱,像是要倒的样子,没有生机!”
(9)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谓必当阿衡朝政①。忽作东阳太守,意甚不平。及之郡,至富阳,慨然叹曰:“看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孙伯符②。”
◎注释
①阿衡朝政,商代官名。引申为:辅佐帝王,主持朝政。
②孙伯符,即孙策,字伯符,平定江东,为孙权创立吴国奠定了基础。
◎译文
殷仲文向来很有名望,自认为一定会辅佐帝王,主持朝政。忽然被调任东阳太守,心里很是愤愤不平。到东阳郡上任时,经过富阳,他感慨叹息:“看这里的山河形势,应当还会再出一个孙伯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