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誉第八02

◎注释

①贾宁,字建宁,后任苏峻的参军,随苏峻起兵反帝室,失败后,先投降,官至新安太守。

②后轮,即后车。

◎译文

何次道曾经去送来自会稽的客人,远远望去,看见贾宁在后面的车上,就说:“这人如果不死,恐怕终归会成为王侯的座上尊客。”

(68)杜弘治①墓崩,哀容不称。庾公顾谓诸客曰:“弘治至赢,不可以致哀。”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注释

①杜弘治,即杜义,字弘治,年轻时很有名声,官至丹阳丞。

◎译文

杜弘治家祖坟塌了,面容却不甚悲伤,颇不相称。庾亮环顾众宾客,说:“弘治身体极弱,不可太伤心。”又说:“弘治不能哭得太伤心。”

(69)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①,稚恭②为荒年谷③。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仁④为丰年玉。”

◎注释

①丰年玉,比喻能润色太平。这里用来形容庾亮是能锦上添花的治国人才。庾亮,死后谥号文康。

②稚恭,即庾翼,字稚恭,庾亮的弟弟。

③荒年谷,荒年的谷子,比喻能救助艰难困苦。这里用来形容庾翼是能够雪中送炭、挽救危亡的人才。

④庾长仁,即庾统,字长仁,庾亮弟弟的儿子,曾任寻阳郡太守。

◎译文

世人称颂庾亮像丰年的美玉,称颂庾稚恭像荒年的谷子。庾家评论则说:“是庾亮称赞稚恭像荒年的谷子,庾长仁像丰年的美玉。”

(70)世目杜弘治标鲜①,季野穆少②。

◎注释

①标鲜,标致鲜明。

②穆少,温和淡泊。

◎译文

世人品评杜弘治风采俊秀鲜明,褚季野温和淡泊。

(71)有人目杜弘治:“标鲜清令①,盛德之风,可乐咏②也。”

◎注释

①清令,清高纯美。

②乐咏,用音乐、诗歌来赞颂。

◎译文

有人品评杜弘治:“风采出众,清高美好,盛德风范,值得歌颂。”

(72)庾公云:“逸少国举。”故庾倪为碑文云:“拔萃国举①。”

◎注释

①拔萃国举,意为出类拔萃的人,全国推崇的人。

◎译文

庾亮说:“逸少是全国所推崇的人。”所以庾倪给他写的碑文是:“拔萃国举”。

(73)庾稚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①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②者也。”

◎注释

①义怀,仁义心怀。通乐,豁达和乐。

②艰不,艰难困苦。不,阻塞不通。

◎译文

庾稚恭在给桓温的信中说:“刘道生(刘恢)勤于职守,大小事情都处理得当,心怀仁义,乐观豁达,值得做朋友,是优秀的人才。现在把他推荐给你,让他和你共度难关。”

(74)王蓝田拜扬州,主簿请讳①。教云:“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②不出于外,余无所讳。”

◎注释

①讳,指家讳,长辈需要避忌的名字。晋人重视家讳,别人不能当面说出与对方长辈名字相同或同音的字。所以新官上任,下属要请求指出应该避忌的名讳,以免无意中触犯。

②内讳,指家中妇女需避忌的名字。《礼记》中有云:“妇人之讳不出门。”仅在内宅中。

◎译文

蓝田侯王述就任扬州刺史时,州府主簿向他请示要避忌的名讳。王述批示说:“先祖、先父名声远播全国,远近闻名。妇人的名讳不能向外人说出,此外没有要避忌的了。”

(75)萧中郎①,孙丞公妇父,刘尹在抚军②坐,时拟为太常③。刘尹云:“萧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还,无所不堪。”

◎注释

①萧中郎,即萧轮,字祖周,曾任常侍、国子博士。

②抚军,指晋简文帝司马昱,即位前曾为抚军大将军。

③太常,九卿之一,主管祭把礼乐。九卿在三公之下,是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

◎译文

中郎萧祖周是孙丞公的岳父,丹阳尹刘真长在抚军那里做客时,商议让萧祖周任太常。刘真长说:“萧祖周不知是否立刻就可以提为三公?三公以下,没有他不能胜任的。”

(76)谢太傅未冠①,始出西,诣王长史,清言良久。去后,苟子问曰:“向客何如尊?”长史曰:“向客舋舋②,为来逼人。”

◎注释

①未冠,还没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②舋舋,同“娓娓”,侃侃而谈、言语不绝的样子。

◎译文

太傅谢安还没成年时,初到京都,到长史王濛家去拜访,清谈了很久。走了以后,王苟子问父亲:“刚才那位客人和父亲相比怎样?”王濛说:“那位客人娓娓不倦,言语雄辩,气势咄咄逼人。”

(77)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①立,当与天下共推之。”

◎注释

①东山志,指隐居的志向。谢安寓居会稽郡上虞县,官府多次征召,也不肯出任官职,只想在东山隐居,畅游山水。但他名望很大,大家仍希望他能出仕。谢安到四十多岁,才应桓温之邀出任司马。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对丹阳尹刘惔说:“我们要一起推荐安石。”刘惔说:“如果安石志在隐居,我们应和天下人一起推荐他。”

(78)谢公称蓝田:“掇皮皆真①。”

◎注释

①掇皮皆真,意为表里如一。掇(duō),揭去。真,指真率,指里外皆真,不做作。

◎译文

谢安称赞蓝田侯王述:“即便剥去皮都是真的。”

(79)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①!可儿!”

◎注释

①可儿,可人,使人可意。此处多指才德方面。

◎译文

桓温出行,经过王敦墓边,望着陵墓说:“这真是才德称心之人!”

(80)殷中军道王右军云:“逸少清贵人,吾于之甚至①,一时无所后②。”

◎注释

①于,厚、亲爱。甚至,指到了顶点。

②所后,后来人。此处指没人能比得上他。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评论右军将军王羲之说:“逸少清高尊贵,我喜欢他到极点,当时事事敬他为先,没人能比得上他。”

(81)王仲祖称殷渊源:“非以长胜人,处长①亦胜人。”

◎注释

①处长,对待自己的长处。

◎译文

王仲祖称赞殷渊源道:“他不但在自己的长处胜过别人,而且在对待自己的长处上也胜过别人。”

(82)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叹云:“己之府奥①,蚤②已倾写而见。殷陈势浩汗③,众源未可得测。”

◎注释

①府奥,即肺腑,比喻内心的话,心中所想。

②蚤,同“早”。

③浩汗,即浩瀚、广大。

◎译文

司州刺史王胡之和中军将军殷浩清谈,王赞叹道:“我自己的见解,早已诉说完。而殷浩的阵势浩浩****,无法估量止境。”

(83)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①。”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②?”王曰:“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

◎注释

①金玉满堂,以宝物满屋比喻富有,这里用于形容刘真长的辞藻和玄理丰富多彩。

②简选,即选择。刘真长善谈玄理,且言辞简洁。支道林认为他的言语,经过谨慎润色选择。

◎译文

长史王濛对支道林说:“真长的言谈可说是金玉满堂。”支道林说:“既然是金玉满堂,为何又要挑选言辞?”王濛说:“不是经过挑选,只是他言辞本就寡少罢了。”

(84)王长史道江道群:“人可应有,乃不必有。人可应无,己必无。”

◎译文

王濛评论江道群:“人所应该有的,他不一定有。人所应该没有的,他一定没有。”

(85)会稽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谢奉并是四族之俊,于时之杰。孙兴公目之曰:“沈为孔家金,顗为魏家玉,虞为长、琳①宗,谢为弘道伏②。”

◎注释

①长,指虞存,字道长。琳,指虞球,字和琳。

②弘道,即谢奉,字弘道。伏,同“服”,敬佩。

◎译文

会稽郡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谢奉五人都是四个世家大族的俊才,当世英杰。孙兴公评论说:“孔沈是孔家的黄金,魏顗是魏家的宝玉,虞家推崇道长、和琳的才识,而谢家敬佩弘道的美德。”

(86)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①。”王曰:“卿故堕其云雾②中。”

◎注释

①可,才学可取,优良。此处指殷渊源善谈玄理,谈论精微,为人推崇。

②云雾,比喻蒙蔽人的东西,迷离恍惚的谈论。

◎译文

王仲祖和刘真长到中军将军殷渊源家清谈,谈完了,就一起坐车走。刘真长对王仲祖说:“渊源的言论真精妙。”王仲祖说:“你已陷入他设下的迷雾中了。”

(87)刘尹每称王长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节①。”

◎注释

①“性至”句,《晋书·王濛传》说王濛“克己励行”,“虚己应物,恕而后行”,大概就是所谓通达,有节制。

◎译文

丹阳尹刘真长常常称赞长史王濛道:“本性最为通达,而且自然有节制。”

(88)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①上。”叹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风领毛骨②,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③。”

◎注释

①遒,刚劲有力。

②毛骨,指容貌。

③标云柯,高耸入云的树枝。扶疏,枝叶茂盛。因刘真长清高恬淡,性任自然,所以王羲之这样赞誉他。

◎译文

右罕将军王羲之评论谢万石:“在山林隐居之地,自然刚劲超群”。赞叹支道林:“胸襟开朗,精神俊逸。”评论祖士少:“气派容貌独具风致,这辈子怕是不会再见到像他这样的人了。”评论刘真长:“(身居显位而闲静自守)像高耸入云的大树,枝叶并不扶疏分叉。”

(89)简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①。”谢仁祖云:“庾赤玉胸中无宿物②。”

◎注释

①省率治除,减省率直。治除,办理事情。

②宿物,积物,故物。

◎译文

简文帝评论庾赤玉:“明察,率真,有修养,洁身自好。”谢仁祖说:“庾赤玉心中坦**,不存芥蒂。”

(90)殷中军道韩太常①曰:“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发言遣辞,往往有情致。”

◎注释

①韩太常,即韩伯,字康伯,殷中军的外甥,曾任吏部尚书。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称太常韩康伯说:“康伯很少标榜宣扬自己,显然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他发表意见时,言谈辞藻处处都有情致。”

(91)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

◎译文

简文帝称赞王怀祖:“才能不突出,又热衷于名利,可是只凭他那一点真诚直率,就足以抵得上别人很多。”

(92)林公谓王右军云:“长史①作数百语,无非德音,如恨不苦。”王曰:“长史自不欲苦②物。”

◎注释

①长史,即王濛,曾任司徒左长史,其擅长清谈。

②苦,是说使别人无话可说,陷入困境。

◎译文

支道林和尚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王长史说几百句,无非是些仁义道德,遗憾的是不能让人理屈词穷。”王羲之说:“长史本来就不想让别人难堪。”

(93)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①转遒,成殊不易”。

◎注释

①文理,文辞义理。《晋书·谢万传》说其“工言论,善属文”。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给友人写信,称谢万“文辞义理刚劲有力,取得这般成就很不容易”。

(94)王长史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①。”

◎注释

①不翅,即不啻、不止。江思悛(quān)博览群书,综合儒学、道学,所以这里说不翅儒域。

◎译文

长史王濛说:“江思悛思想所融汇贯通的,不仅仅儒学经典。”

(95)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

◎译文

许玄度为送母亲,初到京都,有人问丹阳尹刘真长:“玄度和传闻相称否?”刘真长说:“他的才华超过了传闻。”

(96)阮光禄云:“王家有三年少:右军,安期、长豫①。”

◎注释

①安期,即王应,字安期。长豫,即王悦,字长豫。

◎译文

光禄大夫阮裕说:“王家有三位年轻人:逸少、安期、长豫。”

(97)谢公道豫章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②入林。”

◎注释

①豫章,即谢鲲,字幼舆,曾任豫章太守。喜好道学,不修边幅。

②把臂,挽着手,表示亲密。此语意指谢鲲也会成为七贤一类的人。

◎译文

谢安说豫章太守谢鲲:“他如果遇到竹林七贤,一定会挽着手臂入竹林同游。”

(98)王长史叹林公:“寻微①之功,不减辅嗣②。”

◎注释

①寻微,探索微妙的玄理。

②辅嗣,即王弼,字辅嗣,三国魏山阳人。好老庄,与何晏倡导玄理,开谈玄风气。

◎译文

长史王濛赞赏支道林:“他探索玄理的功力,不亚于王辅嗣。”

(99)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①。

◎注释

①殷浩,字渊源,少时就有美名,善谈玄理。曾出任官职,后称病,隐居在祖坟的陵园中,将近十年。殷浩素有盛名,江左人士认为他有宰相之才,他出仕与否,关系着东晋的兴亡。

◎译文

殷渊源在陵园住了将近十年。当时朝廷内外的人都把他比作管仲和诸葛亮,看他出仕还是退隐,以之预测东晋政权的兴衰存亡。

(100)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①”。

◎注释

①清鉴,指清高、有见识。贵要,尊贵扼要。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称道右军将军王羲之“识鉴高明,尊贵显要。”

(101)谢太傅为桓公司马①。桓诣谢,值谢梳头,遍取衣帻。桓公云:“何烦此!”因下②共语至瞑。既去,谓左右曰:“颇曾见如此人不!”

◎注释

①“谢太傅”句,谢安四十多岁时,仍隐居会稽。晋穆帝升平三年,大将军桓温请他出任司马,始赴任。

②下,指下堂到谢安梳头的地方去。

◎译文

太傅谢安出任桓温手下的司马。有一次,桓温到谢安那里去,正碰上谢安在梳头,谢安匆忙取头巾来戴。桓温说:“何必为这事麻烦!”于是放在衣帻谈论起来,直到天黑。离开后,桓温出门,对随从说:“没见过这样的人吧!”

(102)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①赵悦子。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为用半。”赵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注释

①田曹中郎,掌管农事的官。

◎译文

谢安出任桓温司马,把几十个门生托付给田曹中郎赵悦子。悦子把这情况告诉了桓温,桓温说:“姑且用一半人。”赵悦子不久把这些人全录用了,说:“过去安石在东山隐居,郡县官吏敦促他出仕,唯恐他不过问政事。况且现在是他自己从家乡选的人,怎么反而不依从他呢?”

(103)桓宣武表云:“谢尚神怀挺率①,少致民誉。”

◎注释

①神怀挺率,胸襟正直坦率。

◎译文

桓温上奏说:“谢尚胸襟正直坦率,年轻时就得到人们赞誉。”

(104)世目谢尚为令达①,阮遥集云:“清畅②似达。”或云:“尚自然令上。”

◎注释

①令达,品德美好,心胸旷达。

②清畅,清明晓畅,通达事理。

◎译文

世人品评谢尚美好旷达。阮遥集说:“清明晓畅,近似通达。”又有人说:“谢尚自然天成,美好卓越。”

(105)桓大司马①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注释

①桓大司马,即桓温。其在晋哀帝隆和初年,加侍中、大司马职。当时谢安早已离开桓温幕府。

◎译文

大司马桓温有病,谢安去探病,从东门进去。桓温远远望见,叹道:“我家里很久不见这样的人了!”

(106)简文目敬豫为“朗豫”。

◎译文

简文帝品评王敬豫为“性情开朗,心气和悦”。

(107)孙兴公为厦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①。”孙遂沐浴②此言。

◎注释

①近,浅近、平常。

②沐浴,指浸润其中,参悟。

◎译文

孙兴公任庾亮的参军时,和庾亮同游白石山,卫君长也在其中。孙兴公说:“此君神情一点也不关心山水,却能做文章。”庾亮说:“卫君长的风韵虽比不上你们,可是令人心悦诚服的地方也很突出。”孙兴公吟思这句话,深有感触。

(108)王右军目陈玄伯①:“垒块②有正骨。”

◎注释

①陈玄伯,即陈泰,字玄伯。

②垒块,即块垒,郁积心中的愤慨。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品评陈玄伯:“孤傲不群,刚直有正气。”

(109)王长史云:“刘尹知我,胜我自知。”

◎译文

长史王濛说:“刘尹了解我,胜过我对自己的了解。”

(110)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①。”复更听,王又曰:“自是钵釪②后王何人也。”

◎注释

①高坐,讲席。凶,厉害。物,指人。

②钵釪,即钵盂,和尚用的饭碗,指佛教徒。

◎译文

王濛、刘惔听支道林和尚宣讲。王濛对刘惔说:“刚才在讲坛上的人,确实是个厉害人物。”再听下去,王濛又说:“原来是佛门中的王弼、何晏啊。”

(111)许玄度言:“《琴赋》①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刘尹其人。‘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

◎注释

①《琴赋》,作者是魏朝的嵇康。

◎译文

许玄度说:“《琴赋》里说的‘不是最精通的人,不能同他一起辨析事理’,刘尹就是这样的人。‘不是沉静的人,不能同他一起安闲居处’,简文帝就是这样的人。”

(112)魏隐兄弟少有学义。总角诣谢奉,奉与语,大说之,曰:“大宗①虽衰,魏氏已复有人。”

◎注释

①大宗,即宗族。

◎译文

魏隐兄弟年少时就有学识。未成年时他们去拜见谢奉,谢奉和他们谈话,非常喜欢他们,说:“魏氏宗族虽衰微,但是已有了继承人。”

(113)简文云:“渊源语不超诣简至,然经纶①思寻处,故有局陈②。”

◎注释

①经纶,整理丝线,编成绳子,比喻组织处理。

②局陈,局阵,布局。

◎译文

简文帝说:“殷渊源的清谈虽不高超卓越,也不甚精要简练,可是他认真斟酌、思考,所以说出来的话很有章法。”

(114)初,法汰①北来,未知名,王领军②供养之。每与周旋行来,往名胜许辄与俱。不得汰,便停车不行。因此名遂重。

◎注释

①法汰,即竺法汰,僧人。北方受外族侵扰,法汰渡江到扬州,受丞相王导之子所礼遇,明显于时。

②王领军,即王洽,字敬和,王导的儿子。曾任吴郡内史,后召为中领军,之后又升为中书令,但他未接受任命。

◎译文

当初,法汰从北方来到南方,还不出名,中领军王洽供养他。王洽常和他应酬,到名胜地方出游。如果法汰没来,王洽就停车不走。于是法汰的声望大了起来。

(115)王长史与大司马书,道渊源“识致安处①,足副时谈。”

◎注释

①识致安处,有见识情趣,居住生活安适惬意。

◎译文

长史王濛给大司马桓温写信,称道殷渊源“有见识,有情致,悠闲自得,完全符合当代的雅论”。

(116)谢公云:“刘尹语审细①。”

◎注释

①审细,严谨周密。时人评刘谈“言必珠玉”,就是审细的结果。

◎译文

谢安说:“刘尹的谈论严谨周密。”

(117)桓公语嘉宾:“阿源①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②。朝廷用违其才耳!”

◎注释

①阿源,即殷渊源。

②仪刑,仪式法则,指做榜样。百揆(kuí),百官。

◎译文

桓温对郗嘉宾说:“阿源德行高洁,善于清谈,如果让他做辅弼大臣,足以成为百官的榜样。只可惜,朝廷用以军旅之任,未能按他的才能任用他啊!”

(118)简文语嘉宾:“刘尹语末后亦小异,回复其言,亦乃无过。”

◎译文

简文帝对郗嘉宾说:“刘尹的清谈到结尾处语意常稍有不同,但细细回味,竟也无不妥。”

(119)孙兴公、许玄度共在白楼亭,共商略先往名达①。林公既非所关,听讫云:“二贤故自有才情。”

◎注释

①商略,评论,品评。名达,贤达。

◎译文

孙兴公、许玄度同在白楼亭,一起品评以往的名流贤达。支道林并不关心,听完后,只是说:“两位贤人的确有才。”

(120)王右军道东阳①:“我家阿林,章清太出。”

◎注释

①东阳,即下文的阿林(林指代“临”),指王临之,曾任东阳大守。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评论东阳太守王临之说:“我家的阿临,显明高洁,甚为突出。”

(121)王长史与刘尹书,道渊源“触事长易”。

◎译文

长史王濛给丹阳尹刘惔写信,称赞殷渊源“处事常很平和”。

(122)谢中郎云:“王脩载乐托①之性,出自门风。”

◎注释

①乐托,同“落拓”,豪放,不拘小节。

◎译文

从事中郎谢万说:“王脩载豪放不羁的性格,源自他的家风。”

(123)林公云:“王敬仁是超悟人。”

◎译文

支道林说:“王敬仁是个超脱,悟性极高的人。”

(124)刘尹先推谢镇西,谢后雅重刘,曰:“昔尝北面①。”

◎注释

①北面,脸朝北,表示师事对方。

◎译文

丹阳尹刘惔推崇镇西将军谢尚,谢尚也很推重刘惔,说:“过去我曾向他学习过。”

(125)谢太傅称王脩龄①曰:“司州可与林泽游。”

◎注释

①王脩龄,即王胡之,字脩龄。朝廷曾召为司州刺史,还没有就任就病死了。他常不问世事,追求清高。

◎译文

太傅谢安称赞王脩龄:“司州这个人,可以和他一起隐居,纵情山水之间。”

(126)谚曰:“扬州独步①王文度,后来出人郗嘉宾。”

◎注释

①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译文

谚语说:“王文度在扬州超群出众,后起之秀是郗嘉宾。”

(127)人问王长史江虨兄弟群从①。王答曰:“诸江皆复足自生活。”

◎注释

①群从,堂房兄弟子侄辈。据载,江虨和弟弟、堂弟都有德行。

◎译文

有人问长史王濛江虨兄弟和堂兄弟的情况,王濛回答:“江氏诸人全都能够自立于世。”

(128)谢太傅道安北①:“见之乃不使人厌,然出户去不复使人思。”

◎注释

①安北,即王坦之,死后追赠安北将军。为人坦率直言,曾经苦谏谢安。

◎译文

太傅谢安评论安北将军王坦之说:“见到他并不让人生厌,可是走了以后也不会让人思念。”

(129)谢公云:“司州造胜①遍决。”

◎注释

①造胜,指造胜境,深入优美的境界。

◎译文

谢安说:“司州谈玄一旦进入胜境,就能解决所有疑难。”

(130)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

◎译文

丹阳尹刘惔说:“看见何次道喝酒,就让人想把家酿美酒全都给他奉上。”

(131)谢太傅语真长:“阿龄于此事故欲太厉。”刘曰:“亦名士之高操者。”

◎译文

太傅谢安告诉刘真长说:“阿龄对这事好像太过严厉了。”刘真长说:“他是名士中有高尚操守的人。”

(132)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朗,我家①亦以为彻朗。”

◎注释

①我家,即指我。

◎译文

王子猷道:“世人品评祖士少开朗,我也认为他通达开朗。”

(133)谢公云:“长史语甚不多,可谓有令音①。”

◎注释

①令音,言辞优美。

◎译文

谢安说:“长史的话很少,可是言辞优美。”

(134)谢镇西道敬仁①:“文学镞镞②,无能不新。”

◎注释

①敬仁,即王脩,字敬仁,王濛的儿子。有异才,为时贤所重。

②镞镞,杰出的样子。

◎译文

镇西将军谢尚评论王敬仁:“辞章才学,卓然不群,各方面都能有所创新突破。”

(135)刘尹道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①。”

◎注释

①能不言,指能以不言胜人。

◎译文

丹阳尹刘惔称道江道群:“不擅长言辞,却善于不言。”

(136)林公云:“见司州警悟①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注释

①警悟,即机敏、领悟。

◎译文

支道林说:“遇见王司州清谈的机敏和悟性涌现时,真使人不愿停下来,听一整天也不觉得疲劳。”

(137)世称苟子①秀出,阿兴②清和。

◎注释

①苟子,即王脩,字敬仁,小名苟子。

②阿兴,即王蕴,字叔仁,小名阿兴,王脩的弟弟。

◎译文

世人称赞苟子优秀出众,阿兴清静平和。

(138)简文云:“刘尹茗柯①有实理。”

◎注释

①茗柯,又作“茗仃”,连绵词,即酩酊、懵懂。

◎译文

简文帝说:“刘尹外表看似懵懂,谈起话来却很有道理。”

(139)谢胡儿作著作郎,尝作《王堪传》。不谙①堪②是何似人,咨谢公。谢公答曰:“世胄亦被遇。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③,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姑,我父唯舅。’是许允婿。”

◎注释

①谙,熟悉。

②堪,即王堪,字世胄,曾任车骑将军,后被害,追赠太尉。

③中外,中表,指中表兄弟。

◎译文

谢胡儿担任著作郎一职,曾写过一篇《王堪传》。他不知道王堪是什么样的人,就去问谢安。谢安回答说:“世胄也曾得到君主的重用。王堪是王烈的儿子,是阮千里的姨表兄弟,潘安仁的姑表兄弟,就是潘安仁诗里所说‘子亲伊姑,我父唯舅’。他是许允的女婿。”

(140)谢太傅重邓仆射①,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

◎注释

①邓仆射,即邓攸,字伯道,渡江避难途中为了保全弟弟的儿子,抛弃了自己的儿子。后官至尚书左仆射。

◎译文

太傅谢安敬重左仆射邓伯道,曾说:“苍天无眼,竟让伯道绝后。”

(141)谢公与王右军书曰:“敬和①栖托②好佳。”

◎注释

①敬和,即王洽,字敬和,曾任建武将军。

②栖托,即安身、寄托。

◎译文

谢安给右军将军王羲之的信中说:“敬和有很好的安身立命的本钱。”

(142)吴四姓①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注释

①吴四姓,吴郡有张、朱、陆、顾四姓,三国时,四姓人才兴旺。

◎译文

吴郡著名的四大姓原先被品评为:“张家出文人,朱家出武官,陆家忠诚,顾家敦厚。”

(143)谢公语王孝伯①:“君家蓝田,举体②无常人事。”

◎注释

①王孝伯,即王恭,字孝伯。

②举体,即全身。

◎译文

谢安对王孝伯说:“你们家的蓝田,所做的事和普通人不同。”

(144)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①中语。襟怀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②清婉,有逾平日。简文虽契素③,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④,共叉手⑤语,达于将旦。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许!”

◎注释

①曲室,密室。

②辞寄,言辞、寄托。

③契素,情意相投。

④造膝,两人膝相接,表示亲近。

⑤叉手,即交手,执手。

◎译文

许玄度曾去谒见简文帝,那一夜风静月明,两人到密室中清谈。抒发胸怀,这是许玄度最擅长的,这天他的言辞和寄意清和婉约,更超过平日。简文帝虽然和他素来投契,这次会面却更加赞赏他,言谈中两人不觉促膝相谈,执手共语,一直谈到天快亮了。事后简文帝说:“玄度这般才情,确实是不可多得!”

(145)殷允①出西,郗超与袁虎书云:“子思求良朋,托好足下,勿以开美②求之。”世目袁为“开美”,故子敬诗曰:“袁生开美度”。

◎注释

①殷允,字子思。

②开美,开朗美好。

◎译文

殷允到京都去,郗超给袁虎写信道:“子思要寻找好友,我将你介绍给他,请不要用‘开美’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世人评论袁虎为“开美”,所以王子敬有诗云:“袁生开朗有度。”

(146)谢车骑问谢公:“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答曰:“是不见耳①。阿见子敬,尚使人不能已②。”

◎注释

①是不见耳,刘真长去世时,谢玄还是幼年,所以没见过。谢安认为谢玄没见过刘真长,所以这样说。

②“阿见”句,指对王子敬尚且敬重,何况是对刘真长呢。

◎译文

车骑将军谢玄问谢安:“真长禀性最严厉,哪里值得敬重?”谢安回答:“你没见过他罢了。我看见子敬,尚且很敬重呢。”

(147)谢公领中书监①,王东亭②有事,应同上省。王后至,坐促,王、谢虽不通,太傅犹敛膝容之。王神意闲畅,谢公倾目。还谓刘夫人曰:“向见阿瓜,故自未易有,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

◎注释

①中书监,官名,掌管机要,中书省的长官。

②王东亭,即王珣,字元琳,王导的孙子,封东亭侯。曾任黄门侍郎。

◎译文

谢安兼任中书监时,东亭侯王珣有公事,要一同去中书省。王珣来晚了,由于座位紧挨,王谢两家虽不来往了,太傅谢安还是敛膝留出地方给王珣坐。王珣神态闲适自在,谢安对他倾目注视。谢安回到家里对妻子刘夫人说:“刚才看见阿瓜(王珣),确是不易得的人物,虽然和他不曾交往,还是让人无法割舍。”

(148)王子敬语谢公:“公故萧洒。”谢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①。”

◎注释

①调畅,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译文

王子敬对谢安说:“您确实是风度潇洒。”谢安说:“我不潇洒。您称道我说最得意,我只不过是襟怀舒畅。”

◎注释

①王文度,即王坦之,字文度。反对世俗的放纵和不学儒的风气。

②愔愔(yīn yīn),安详和悦的样子。

◎译文

车骑将军谢玄初见到王文度,对人说:“见到文度,虽是无意中偶然相遇,他仍旧整晚态度温和,举止安详。”

(150)范豫章谓王荆州①:“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注释

①“范豫”句,范豫章指范宁,曾任豫章太守。王荆州,即王忱,曾任荆州刺史。王忱的母亲是范宁的妹妹,所以王称范为舅。

◎译文

豫章太守范宁对荆州刺史王忱说:“你俊逸风雅,声望过人,真是后起之秀。”王忱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舅舅,怎么有这样的外甥呢!”

(151)子敬与子猷书,道:“兄伯萧索寡会①,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

◎注释

①萧索,淡漠。寡会,寡合,即不与流俗相合。

◎译文

王子敬给王子猷的信里说:“兄长为人淡泊,不随流俗,看到酒便尽兴痛饮,流连忘返,确实可贵。”

(152)张天锡①世雄凉州,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闻皇京多才,钦羡弥至。犹在渚住,司马著作往诣之,言容鄙陋,无可观听。天锡心甚悔来,以遐外可以自固。王弥有俊才美誉,当时闻而造焉。既至,天锡见其风神清令,言话如流,陈说古今,无不贯悉,又谙人物氏族中来,皆有证据。天锡讶服。

◎注释

①“张天锡”句,张天锡占据凉州,继承前凉政权,后投降苻坚,在苻融手下任征南司马。苻坚大败时,他又逃归晋朝。

◎译文

张天锡世代雄据凉州,因为势力衰微投奔京都,虽属异族,却也是边疆地区的杰出人物。他听说京都人才很多,很是钦慕。到了京都,还在江边码头上时,司马著作便去拜访,司马氏言语粗鄙,容貌丑陋,既不中听,也不中看。张天锡很后悔来这一趟,认为在凉州那样的边远地区还可以固守下去。王弥才能出众,名声很好,听说张天锡来,就去拜访他。到了之后,张天锡看见王弥风度高雅秀美,言谈流畅,博古通今,又熟悉各方人士宗族和亲戚关系,都有真凭实据。张天锡方才惊诧叹服。

(153)王恭始与王建武①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时恭尝行散至京口②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注释

①王建武,即王忱,字佛大,也叫阿大,曾任建武将军。他和王恭很要好,且同样有名望。后来袁悦在会稽王司马道子面前责备王恭,王恭以为是王忱假手袁悦来陷害自己,两人间便产生裂痕。

◎译文

王恭起初和建武将军王忱很有交情,后来受到袁悦的挑拨,便有了猜疑。但每到兴致很高时,还是会想起他。当时王恭服药后行散,走到京口的射堂,当时真是清晨,水露在阳光下闪动,新桐初吐嫩芽,王恭触景生情,评论王忱说:“王大确实清朗明净。”

(154)司马太傅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①,阿大罗罗清疏②。”

◎注释

①亭亭,耸立挺拔的样子。直上,挺直向上,喻恭性直有节操。

②罗罗清疏,指清朗疏放。罗罗,形容清疏。

◎译文

太傅司马道子评论王孝伯和王忱道:“孝伯刚强正直品德高尚,阿大高洁疏放,清朗旷达。”

(155)王恭有清辞简旨,能叙说而读书少,颇有重出。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觉为烦。

◎译文

王恭的谈论言辞清丽,意旨简约,善于叙谈,可是读书少,多有重复的地方。有人说,王恭谈论常有新意,不会让人觉得烦闷。

(156)殷仲堪丧后,桓玄问仲文①:“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虽不能休明②一世,足以映彻九泉。”

◎注释

①仲文,殷仲堪的堂弟。

②休明,德行完美。

◎译文

殷仲堪死后,桓玄问殷仲文:“你家的仲堪,究竟是怎样的人?”仲文回答:“他虽然不算一辈子都德行完美,可是也足以光耀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