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篇第十六

共十四则

(主要记录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16·1 季氏将伐颛臾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③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⑤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⑥,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⑦也。”

◎译文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两人谒见孔子,说道:“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道:“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的国境早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内,这正是和鲁国共安危存亡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道:“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人都不同意。”

孔子道:“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你的职责,实在做不好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要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呢?”

冉有道:“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道:“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说自己贪心无厌,却另找借口的做法。我听说过: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只怕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只担心境内不安。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安定,也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做到这样,若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人辅佐季孙,远方之人不归服,却不能招徕他们;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内使用兵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自己内部啊!”

◎注释

①颛臾,鲁国的附属国,现今山东省费县西北八十里有颛臾村。

②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③尔是过,归罪于你的意思。

④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接费县界。主,主持祭祀的人。

⑤周任,古代的一位史官。其人正直无私,疾恶务去。

⑥兕,sì,雌性犀牛。柙,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椟,dú,匣子。

⑦萧墙之内,指朝堂之内。萧墙,是鲁君所用的屏风。人臣至此屏风,便会肃然起敬,所以叫做萧墙。萧,sù,同“肃”。春秋末年,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之手。颛臾是鲁国的附属国,靠近季孙氏的封邑。季孙氏是公族中最有权势的,也知道鲁君想重新夺回权力,因此害怕哀公会借助颛臾的力量,于是想先下手为强,派兵攻打颛臾。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在季康子手下做事,于是就此事来征求孔子的意见。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①。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

孔子说:“天下太平的时候,制礼作乐以及出兵都由天子决定;天下混乱时,制礼作乐以及出兵便由诸侯决定。由诸侯做主决定,大概传到十代,很少还能继续的;由大夫决定,传到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若是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很少传到三代还能继续的。天下太平,国家的最高政治权力就不会掌握在大夫之手。天下太平,老百姓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注释

①孔子这段话是据史而说。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而齐自桓公称霸,历任十公,简公终为陈恒所杀;晋自文公称霸,历九公、六卿专权,也是孔子所亲见。历史演变,权力争斗愈演愈烈,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

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①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②之子孙微矣。”

◎译文

孔子说:“鲁君失去国家政权已经五代了;(季氏)政权到了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桓公的三房子孙现在也衰微了。”

◎注释

①五世、四世,孔子说这段话时,自鲁君丧失政治权力,经历了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代;自季氏最初把持鲁国政治,经历了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代。

②三桓,鲁国的三卿,仲孙(即孟孙)、叔孙、季孙都出于鲁桓公,故称“三桓”。三桓掌握了国家政权,对此,孔子表示不满。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②,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面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注释

①谅,诚信。《说文》:“谅,信也。”“谅”和“信”有时意义相同,此处便如此。有时意义有别,如《宪问篇第十四》“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的“谅”是“小信”的意思。

②便辟,亦作“便僻”,谄媚逢迎。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便侫,惯于花言巧语,夸夸其谈。

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①,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②,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三种,有害的快乐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乐,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乐,以交了不少贤德之友为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傲为乐,以冶游为乐,以饮食无度为乐,这就是有害的。”

◎注释

①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②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

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译文

孔子说:“侍奉君子旁边陪说话,易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问到你的时候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叫有眼无珠。”

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①。”②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便要警戒,莫迷恋女色;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正旺盛,便要警戒,莫好胜喜斗;等到年老了,血气已经衰弱,便要警戒,莫贪得无厌。”

◎注释

①孔安国《注》云:“得,贪得。”所贪者可能包括名誉、地位、财货在内。

②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的忠告。

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①,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害怕的有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语。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它;不尊重王公大人,轻侮圣人的言语。”

◎注释

①大人,此处指在高位的人。而“圣人”则是指有道德的人。

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经过学习然后知道的是次一等;实践中遇见困难,再去学习的,又是再次一等;遇见困难而不学,这种就是最下等的了。”

16·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情:看的时候,要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要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要考虑庄矜与否;说的言语,要考虑忠诚老实么;做事时,要考虑是否严肃认真;遇到疑问,要考虑怎样向别人请教;忿怒时,要考虑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考虑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16·11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译文

孔子说:“看见善良的行为,要像赶不上似的努力追求;遇见邪恶,就像将手伸到沸水里那样赶快避开。我看见这样的人,也听过这样的话。避世隐居求保全他的意志,依照义而行事来贯彻他的主张。我听过这样的话,却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①,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②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③?

◎译文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他死了以后,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注释

①千驷,即千乘。古代一般用四匹马驾一辆车,所以一驷就是四匹马。

②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

16·13 陈亢①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②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③其子也。”

◎译文

陈亢向孔子的儿子伯鱼问道:“您在老师那儿,也得着与众不同的传授吗?”

答道:“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道:‘学《诗》没有?’我道:‘没有。’他便道:‘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回便学诗。过了几天,他又一个人站在庭中,我又恭敬地走过。他问道:‘学《礼》没有?’我答:‘没有。’他道:‘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我退回便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非常高兴地道:“我问一件事,得到了三方面的收获。知道诗,知道礼,又知道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态度。”

◎注释

①陈亢(公元前511年—前430年),即陈子禽,妫姓,字子亢,一字子禽,春秋末年陈国人,陈国君主陈胡公第二十世孙。齐大夫陈子车的弟弟。亢,gāng。前文有相关译注,可作补充理解。

②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③远,yuàn,不亲近,不偏爱。

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①。

◎译文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她自称为小童;国内的人称她为君夫人,但对异邦人便称她为寡小君;异邦人称她也为君夫人。

◎注释

①这套称号是周礼的内容之一。这是为了维护等级名分制度,以达到“名正言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