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个终极理想

在职场、在世上,什么是终极理想?什么是最牛的?如果是我,回答得很不要脸,我的终极理想是:不朽。

有可能你已经把早饭、中饭、晚饭一起都喷出来了。有可能你年岁比我轻,会说,疯了吧!你在想什么?——没错,我的确是想不朽。

第一,终极理想是不朽

我很小的时候就想,通过我的行动、言语、文章,通过我的项目管理、我带的团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再过一二百年,还有人读我的文章,还有人听我的方法论,还有人因为我建的医院、我做的事情,生活变得更容易、更美好一点。过去的圣贤就是这么教的。

人和人可以不一样,也可能关于不朽的想法就是一个妄念。没关系,我已经五十岁了,能有一个妄念,还能再坚持走十年、二十年,这样也挺好。反之,一点妄念都没有,只是每天都希望过得好、过得舒服,其实不一定活得很好。

我认识一个似乎无欲无求的老哥。他这辈子上了很好的大学——北大,出来之后跟家里人说,我真的不想工作,我一个月一百块钱也能活下来,这一百块钱我去找。我觉得这样非常好,没有问题。

有一天,我跟这个老哥喝酒,他喝多了,站在餐馆门口忽然大声向天怒吼,吼了七八嗓子,我在旁边听。从一个医生的角度,他不工作,选择只是天天活着,选择每天粗茶淡饭,其实这种选择,三十年过去,并没有消除他内心之苦。

其实我自己的哥哥就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刚才的老哥。他四十岁就退休了,一直住在海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一周可能工作八十到一百个小时,他一周可能工作三到八个小时,我很羡慕他,他也可能羡慕我,也可能完全不羡慕我,我们俩没有具体聊过这个问题。但是我那个北大毕业之后就没有工作过一天的老哥,比我的亲哥要贴近生活很多,从来没工作过,全是生活。

我想说的是两层。第一层,我想不朽,你可能想速朽,这是你我之间的差异。第二层,想速朽,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解除内心之苦;想不朽,像我这样的,也不见得心里一直是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一苇渡江,弘扬佛法,是不一样的,也不一定谁更快活。

我做过一个小小的调查,问不同年龄段的男性朋友,这辈子剩下的时间,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所谓余生何求。我忽然发现,有些男性朋友,虽然可能不提“不朽”,但他们的终极追求还是希望能够不朽。所以从某个角度讲,这些男性朋友有可能被基因中某个片段所控制。春去秋来,斗转星移,很多事情可能都变了,但生前身后名,在处男时挺立过的街头飘**,以及个别金句、黑话、语录、小说、事迹、影视剧台词等,依旧在他们的身体里流转。

无论他们怎么讲,还是希望能够吹牛,能够做得出色。不少男性是这么想的,喜欢追求不朽,那女性余生何求?

我身边有很多很强的女性朋友,我问她们,现在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多了,剩下的时间想追求点什么?什么是你认为最牛的事?我在问她们的时候,全力做到内心纯净、纯粹好奇,尽量保持一个问话者的平静。

这个终极问题,女性比男性的回答要多样化得多。回答最多的,是要有安全感。最令我惊讶的,是一生有安全感地端庄着。这类回答的变形,是一生有爱,爱和被爱,一生一世。有些女性的回答简单直接,嫁一个很帅、一直帅、不断更帅的老公。有些女性是希望比男性更少一些羁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什么都像模像样。有些女性的回答,是我要呵护,其变形包括呵护自己的孩子成为了不起的人,呵护自己爱的人成为了不起的人,呵护自己的国家成为了不起的国家,抱抱、亲亲、举高高、转圈圈,或者被抱抱、被亲亲、被举高高、被转圈圈。当然也有些女性跟上面提到的一些男性是类似的,终极的追求是不朽。立功,做成一些绝大多数人都做不成的事;做成一些让千万双手都为我叫好鼓掌的事;让我的名声比我的身体流传得更远;等等。

综合男性和女性对这个终极问题的回答,我感到的终极困惑是——立德。

第二,不朽的基础是立德

如果说,我们做人做事最终极的理想是不朽,而不朽是立德、立言、立功。立言、立功好理解,你留下一部分作品就是立言,你留下一条运河是立功,立德,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我想了超过十年,甚至为此还写过一篇杂文。那立德到底是什么?我是这么想的:立德是智慧、慈悲、美感。

智慧是三观、方法论、进退的分寸,包括对灵、肉,以及情绪的管理,等等。

慈悲是善良、底线、同情心、有所不为和有所必为等等。

美感是对于眼、耳、鼻、舌、身、意,综合愉悦的感知力和鉴赏力,说不清,但就是知道。

如果你能够把自己这个“德”立起来,你口吐莲花和攻城略地,立言、立功的成功概率就会高出很多。的确有少数天才,德立不起来依旧能够口吐莲花,少数运气好的人依旧能够成事,但是这样的立言和立功往往不能持久,本人甚至不能善终。

从这个理解出发,如果能够把上述的德传给后辈,一个家族有可能鼎盛十代以上;把耕读的习惯,早起、吃苦耐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等传给后辈,希望他们能够简单守成,有可能腾达六代到十代;把读书、写书的能力传给后辈,希望他们立言,有可能闻达三代;把财富和权势传给后代,希望他们立功,就是咱们常听的一句话——“富不过三代”。如果只是把财富和权势传给后代,留不住的。

儒家是精英主义教育,阐述的对象是官员和士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不需要立德,做个自食其力的善良人就很好。

终极理想是不朽,不朽的基础是立德。那下一个问题就是,在你的不朽之路上最大的坑是什么?做人的大忌是什么?

曾国藩讲过一句话:“吾辈互相砥砺,要当以声闻过情为切戒。”

这句话非常重要,就是不要德不配位,不要浪得虚名,一定要天天担心自己是不是德不配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曾国藩眼里是大忌。名过其实,时间长了,人会被名压死,会被其他人妒忌死,或者被人家找到名实不副的地方嘲笑死。

今不如古,人心不古,如今有名就有经济利益,名过其实在现在很多人眼里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能挣一天钱,就是一天钱,明天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成名要趁早,大家都着急。偶尔看着这些急吼吼的趁早成名的人的作品,我心中只有“呵呵”,无真知灼见,无天地大美,这样急出来的名声,如梦幻泡影,如雾又如电。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经常想,凭什么我来写,该不该我来写,别人为什么要看?其实我考虑的就是,是不是德不配位,我配不配讲这个问题?想来想去,我在麦肯锡做了十年;我读东方管理智慧,读了三四十年;我自己做管理实践,经过了二十年;而且我因为写书,又有相对强的表达能力——口头的和书面的,我觉得做这件事,我配。我环顾四周,看是否有更适合中国的通用管理学教程,很遗憾,我没看到。不好意思,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韪,认为自己德能配位,来讲《冯唐成事心法》。

对于想成事的人,有可能不朽是极致的追求。在不朽之路上,德不配位,有可能是最大的忌讳。如果德不配位,浪得虚名,很有可能劈你的雷已经在路上了,这是最大的陷阱、最大的忌讳,希望你能有所警醒。更希望你志存高远,不只是混吃等死,达得到,达不到,是另外一个问题。先贤的壮志,先立一个,万一老天给你机会,达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