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团队激励政策

公司一定要思考,要去做激励,在现实工作中常会遇到问题。比如,做了所谓的激励也没什么用,无非是完成了KPI,奖励一两千块钱;比如,激励政策是做了,但设的门槛高,大家不知道怎么实现,努力到死也达不到;比如,激励政策是给了,员工也做了,但是公司不兑现。

究竟怎样的政策,才是真正的激励政策?为什么要做激励政策?它在公司管理的大背景下有什么作用?作为领导层应该怎么激励?

团队激励,技术上的细节,需要专业咨询机构提供。这里我就三个关键点展开。

第一,何谓业绩理念

二十年前,我在麦肯锡做的第三个项目,是一个公司内部项目,当时为什么做这个项目?因为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我,也困扰着大家,就是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财富》五百强企业起起伏伏,有时候企业进去,有时候企业掉出来。如果拿三十年作为时间维度,会发现曾经进入《财富》五百强的企业,三十年之后还在五百强里的,概率不超过百分之五十。那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企业能够进入《财富》五百强,并且长盛不衰三十年?从这些企业学到的关键点,能否适用于亚洲企业,甚至中国企业?

答案是:能在《财富》五百强中长盛不衰的企业,有五件事一定要做好。这五件事同样适用于亚洲企业,适用于中国企业。

第一件事,要志存高远,要有一个愿景,这个愿景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最终目的。就像一个人一样,他要志存高远,他要想到不朽,才有可能不朽,如果想速朽,那很快就会被人忘记。做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如何能够长久地为人类和地球创造价值、财富、服务和产品,好的企业通常都会立住这样的愿景。

第二件事,有非常切实具体的可以衡量,以及经常会调整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会有一年的、三五年的、十年的目标,这个目标也是可以衡量的,经过一段时间,还会调整一下。

第三件事,组织架构一定要相对扁平,而且组织架构中的核心,要有明确的责权利(责任、权力、利益)。一个组织要相对扁平,才能够让管理信息通畅地流通,比如,事情做好了、做差了,知道最出力的、最应该负责的团队是谁。

第四件事,要有业绩反馈。经过一年、半年,甚至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努力,要非常清楚地沿着战略,设定好的宏观目标、近期目标,判断到底做得如何。你的组织、团队知不知道谁做得好、谁做得差,内部是不是相对透明,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内部要相对透明,外部也要相对透明,你总觉得自己做得好,但是跟外界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是不是做得足够好,不能只是自己嗨。

第五件事,结果管理,形成闭环。设了愿景、目标,组织往前去做了,最后拿到业绩反馈,要奖勤罚懒。如果持续做得差,该开除就开除,该降级就降级;如果持续做得好,该升职要升职,该加薪要加薪。这就是结果管理。

这五件必须做的事,欧美基业长青的企业做得都相当不错。挪到亚洲,挪到中国,我们当时也做了很多访谈、问卷,有意思的是,亚洲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相对要“温良恭俭让”一点。比如,愿景会定得更高远、宏大,但是目标没有那么具体,组织没有那么扁平,业绩反馈老板知道,但是自己的团队内部不是相对透明的。

最大短板是结果管理。如果做得坏、持续坏,怎么样呢?我们毕竟还是一个人情社会,往往老板不敢下手开掉这个人,那么降薪、让这个人挪开位置,不让他挡住后浪前进的脚步。

以上讲的共性,好的企业都会有,但是企业管理不是铁板一块,它有很多地方可以相对灵活。从管理的层面来看,有两组杠杆体现了不同企业的风格,一组叫协调控制,另一组叫激励。

控制、激励,是管理学中两个重要的议题。

控制,再进一层,有三种侧重点不同的控制。

第一种是控制人。把人的选、用、育、留,人的分工做好,百分之八十的事情就做好了。

第二种是控制财务。它不会花那么多精力在人的选、用、育、留上,而是在财务上下功夫。也就是让你去做一件事,一定时间后,我要看到财务结果。特别是一些发展较完善、增长没有那么快的行业中比较成熟的企业,会看重财务控制。最后的财务报表上,收入、利润、成本……差出百分之五,股价变化会非常大。原因就是比较成熟的企业在比较成熟的行业里,财务控制理应比较好。如果它实际产生的财务回报跟预算的数字,差异稍稍大一点,就说明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第三种是控制运营。生产型或者产品主导型企业,它主要的管理维度是沿着运营,通过控制产品或服务,按一定的时间、质量、成本递交到市场去,完成对市场的占有、对市场的控制。

所以不同的企业、行业、完善程度,用的杠杆可能不一样。

一个大型企业,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光靠控制,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成事、持续成事、持续成大事。这时候就需要另一个重要的议题——激励。

第二,业绩理念下的三种激励形式

激励靠什么?激励也有三个杠杆。一是Money,钱;二是Opportunities and Position,机会和职位;三是Values and Believes,价值观和理想。

激励,曾国藩没直接讲过,但他应该知道、实践过。他弟弟曾国荃透露过这一点,“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爱才如命”,也有另外一种说法,“爱财如命”。特别是湘军后期,升官发财是他们重要的推进手段,很像某种风险投资,高风险、高回报。打下这个城池,烧杀抢掠,回家之后吃香的,喝辣的,娶一个老婆,娶两个老婆……这是过去清朝的时候。但是,如果没有激励,很难想象这么多人在那个时代、那种环境下能够拼死。同理,一个好企业,如果想基业长青,想中长期一直能够成事、多成事、成大事,必须有财务激励、机会激励、理想激励。

第三,三种激励的实操要点

财务激励、机会激励、理想激励,在实操中应该注意什么,避免什么?

财务激励常见的错误:

1.平均主义。大家看上去都有奖金,都有期权,如果每个人相差只是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甚至百分之二十,那就相当于没有激励。都有激励就相当于都没有激励。平均主义一定要避免。

2.不和战略挂钩。财务激励和你的战略没有关系。我总是跟CEO讲,要有系统性。战略指挥棒指到哪儿,之后的激励要跟到哪儿,而不是战略是战略,激励是激励。两张皮,战略完成了,或完不成了,跟财务激励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大忌。财务激励要和战略挂钩,要和战略目标的达成严格挂钩。

3.一把手舍不得给钱。一把手老想把钱搁在自己的腰包里。“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如果一把手经常把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的钱,搁在自己腰包里,不跟大家分,兄弟们没法跟他干的。

机会激励,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怕用年轻人。一些CEO,特别是年岁大一点的CEO经常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能干,真是懒,真是很佛系……后来我就问:您当CEO的时候几岁呀?他说:三十二三岁。我说:您刚才说的年轻人,他三十几岁?他说:三十八九岁了哦。我说:对,历史上很多建功立业的,咱就不举霍去病的例子了,现在成名立万的很多猛人、很多CEO,他们真的独当一面的时候,往往是三十出头。我想说,已经有江湖地位的、成名成家的CEO,多给年轻人机会,多用机会来激励他们,甚至比给钱效果更好;让他们去逐鹿中原,让他们去攻城略地,把他们身上的青春、能力,发挥到极致。

2.要相信学习能力和常识的力量。想拿机会激励一组人或一个人,但你担心,这组人、这个人身上没有做这件事需要的核心能力。说白了,人虽然好,但他干不了你想让他干的这件事。尽管如此,还是一定要相信学习能力和常识的力量。他如果做成过事,有基本的大学教育,又带过团队,又正值三十岁出头,你把战略、目标、机会都给他安排好,通过他的学习能力和常识,他能把事情做好。这是东方管理智慧中非常核心的一点,相信通才教育,相信一个合格的官吏是既可以治水,又可以管两三个县,又可以挖运河的。

管理上也是一样。当时在华润,能卖怡宝水的人,去卖啤酒,也不见得差多少;他能卖啤酒,就可能能做水泥;做水泥的,有可能能去发电;能发电的,有可能能去纺织……这种团队的学习能力和常识的力量,是职业经理人应该倚仗的地方。作为领导,应该相信你手下具备的能力和力量。

3.要避免山头主义。给机会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在一个赛道给一个人长期的机会。该互调的互调,该轮转的轮转,帮他学习更多的技能,为他提供提高学习能力和常识力量的机会。同时,避免在一个集团里,出现太多的山头,如果出现四五个山头,而且尾大不掉,整个集团很难长治久安。

最后讲讲理想激励。

理想激励在东方管理里用得特别多。不管有些人爱听不爱听,不管有些人已经听出茧子了,作为一个CEO,公司的理想、愿景,必须常讲,而且必须结合战略讲。要常说,公司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要给人间带来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所以这三年、五年的战略是什么样子,今年我们要做什么事情。

1.必须讲。哪怕你周围的人已经听了一二十遍,你就当自己话多。直到周围的人,你提第一句,他们能说出第十句的程度,才能做到:中层及其以上,大家想法是类似的,对于战略、愿景是很熟悉的;大家愿意为一个理想,共同去奋斗。

2.要注意真诚。哪怕你已经讲了一百遍,你依然要发自肺腑地认可自己这个理想,要发自肺腑地认为自己讲的是对的。

3.如果大家有隔阂、界限,讲理想激励的时候,可以让大家喝点酒。酒在讲理想的时候是个好东西。

最后再次强调,制定团队激励是一把手工程,作为CEO,要带着你的HR的头儿、战略部的头儿、财务的头儿,共同参与,制订出一套真正有激励作用的计划。它跟你的人、要做的事情、手上有的财力物力密切相关,要强调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