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噼里啪啦响的鞭炮为什么叫爆竹?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老舍把鞭炮叫爆竹。为什么老舍不直接说鞭炮,而要说爆竹呢?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作“年”的怪兽每逢除夕就要来祸害人间。这只怪兽长得张牙舞爪、凶神恶煞,但它有一个弱点,就是特别害怕很大的响声。于是,人们想到一个办法:每到除夕就在家门口点燃竹节,燃烧时爆裂的竹节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年兽一听到这个声音撒腿就逃跑了。

后来,人们发明了火药,便开始用火药制作鞭炮,代替爆竹。

原来,“最古老”的鞭炮就是爆竹。后来由于科技发展,才把鞭炮的主要原料——竹子换成火药。

鞭炮虽然好玩,但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有时候,我们会碰到“慢半拍”的鞭炮:点燃了好久也不爆炸,导致我们怀疑是不是没点着,想凑过去看看究竟,这是特别危险的行为。当鞭炮里的火药被点燃后,它会释放出大量气体,但是气体被火药紧紧裹住,为了冲破“枷锁”,它不得不撑破“衣裳”,发出巨大的爆炸声,但空气中还存在着湿气,有的引线、火药受潮后会不易被点燃,从表面上看似乎没点着,但内部已经在燃烧了,随时有可能爆炸,如果我们这时候走近查看,就可能会被突然的爆炸吓到、炸伤,毕竟它这小身体里装的可是真材实料的火药啊。所以点燃鞭炮后,我们要多一点耐心和等待,不要好奇地捡起鞭炮看。

点燃鞭炮后,我们也不要把鞭炮拿在手里或放在衣服里表演“杂技”,更不要把鞭炮扔到别人身上。因为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佳节放鞭炮的习俗,在中国已流传了上千年。可是近几年,你们有没有觉得在大城市听见鞭炮声的时候好像越来越少了?因为我们国家意识到环保和安全的重要性,限制或禁止大中型城市燃放鞭炮。不过,这个古老的习俗第一次吃“闭门羹”还要追溯到民国时期。民国的警察分不清楚枪声和鞭炮声,为了减轻自己抓匪徒的工作量,保障百姓安全,就禁止燃放鞭炮,但百姓并不太遵守。直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民国政府要求全国人民禁止包括燃放鞭炮在内的一切娱乐活动,以铭记国难。这次百姓都认可禁放鞭炮的理由,几乎再没有人燃放鞭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