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人有哪些计时工具?
明代后期,西方的钟表才传入中国。那么,在钟表传入中国前,古人靠什么来掌握时间呢?
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很多计时工具,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
圭表和日晷都靠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间。古人发现,随着太阳东升西落,物体的影子也会发生移动、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他们就立竿测影,通过测量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时间。
用圭表测量时间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方法。圭表由圭、表组成。表是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圭是测定表影长度和方向的刻板。古人把表垂直立在地上,通过太阳光的照射,表影的长度和方向会发生变化,古人就用圭测量表影的长度和变化来确定时辰。后来古人在实践中还发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时最短,一年中夏至日的正午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表影最长。
日晷起源于圭表,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这个圆盘两面都有刻度,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代表了现在的两个小时。如果我们到北京的故宫旅游,还可以看见乾清宫的大殿左边依然摆着石制的日晷。
圭表和日晷虽然都能测量时间,但是一遇到阴雨天就“罢工”了。这还真是一个问题。难道阴雨天就不计时了吗?那多不方便呀!所以古人又发明了漏刻。
漏刻又称水钟,6000年前它就在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产生了。漏刻就是用漏壶盛水,通过滴水观察壶中标尺上显示的刻度来确定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加普遍。
苏轼写了一句诗,叫“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一刻是多久呢?用漏刻计时法我们就能计算出来。因为漏刻的箭一般是标有100个刻度的标尺,而一天的时间是24个小时,用24小时除以100,1刻度就等于14分24秒,约等于15分钟,所以一刻钟约等于15分钟。
除了这些方法外,我国的计时方法还有燃香法、燃烛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