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人口红利是错误的,生产方式将走向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发展,任正非大胆做出预测,未来二三十年,全世界的工业格局会再次发生明显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将会完全出现人工智能代替人工的生产模式,这样商人和企业家就根本不用面临工会的压力,不用为员工罢工感到烦恼,也不用因为一些员工的社会福利问题而频繁增加成本。机器人最终会抢走人们的饭碗,而企业和国家的工作效率会得到快速提升,效益会成倍增加,也许依靠机器人就可以养活整个公司。

另外,那些坚持人工化的公司会集中出现和转移到东南亚、南欧、拉美等劳动力非常多且非常廉价的地区和国家,这种转移基本上都在利用最后的一点人口红利。而对于华为来说,依靠技术才是发展的出路,因为社会的生产方式始终都在走向人工智能。盲目利用人口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做法是一种短视行为,华为以及中国需要迫切强化教育,避免陷入人口红利的危机当中,从而失去发展技术的好机会。

任正非曾经谈到了公司内部有几万派往海外的员工不愿意回国,因为回国就意味着孩子的教育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在中国由于人口多,加上资源分配不平衡,孩子很难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而在国外,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孩子完全有机会进入最好的学校学习。可以说人口红利不仅让生产效率降低,还严重影响了国家资源的分配,尤其是对教育资源的分配,这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发展。

联想到珠江三角洲制造业遭遇到的一些问题,就不难理解任正非的话。在此前的20多年时间里,珠江三角洲都是中国制造业最兴旺最密集的地区,很多大中小企业都在这儿生存,而当时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多,外来的打工者为这些企业的生存提供了基本保障。可以说,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都是依靠当时的人口红利存活下来的。而当房价、人工工资上涨之后,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很多企业开始经营困难,要么就直接关门转行,要么就选择直接退出珠江三角洲,去东南亚其他劳动力更密集、更廉价的国家。

而从根本上来说,盲目利用人口红利本身就是错误的。一家企业最终还要依靠技术来生存,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机器来完成人力劳动,单纯依靠人多已经无法支撑起企业的发展了,更不能保证企业走得更远。华为公司曾经也是一家依靠人口红利发展的企业,虽然华为依靠工程师红利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可是任正非很快就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才是更先进的生产力,尤其是随着5G的发展,华为更需要摆脱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更多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让机器人加入流程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毕竟一个机器人的效率可能抵得上几十个员工。对于那些劳动力短缺的发达国家来说,人工智能的作用更能够凸显出来,因为依靠人工智能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发达国家可以有效填补劳动力短缺,并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工业大国。

这种情况在工业革命之后已经得到了证明。在农业社会和手工业时代,人们的劳动效率普遍不高,但是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机器引发的革命直接让效率大幅得到提升,就像挖土机一样,一台挖土机的工作效率完全比得上几十个劳动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效率只增不减,比如过去需要20个工人在一条生产线上控制好流程,但现在只要一个人控制机器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且基本上不会出错。

任正非曾经算过一笔账,假设依靠人工智能,一个人能代替过去10个人的工作,那么加拿大就会直接变成3亿人口的工业大国,而瑞士也会变成8000万人口的工业大国,德国则会变成8亿人口的工业大国。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效率还会不断提高,一个人可能会替代过去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个人。

正因为如此,任正非对人工智能非常看重,他也希望华为可以跟上时代的脚步,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变生产方式,以此来提升华为的竞争力。而在这一方面,华为一直都表现得很不错,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华为在非洲市场上的工程师每天都需要设计4个站点,这样的工作效率已经非常不错了,可是随着研发人员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人工智能装置,一个工程师每天能够设计1200个站点,就因为这项技术,华为直接减少了市场上的1万多名工程师,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又比如2020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影响了全国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在2020年3月份都没有复工,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华为并不担心这样的事情,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谈到了华为的手机生产线,说基本上都是自动化完成的,依靠着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控制,而且生产线上每隔20秒钟就可以生产出一部手机。而这样的生产线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多,那个时候的华为根本不用在生产线上安排员工,人工智能会控制好一切。

在超级计算、大数据存储方面,人工智能的优势更加明显,这些事人力几乎很难完成,只有人工智能才会实现效率的翻倍和提升。多年来,任正非始终都在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强调人工智能对未来生产方式的改变,并且他也希望华为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武装自己,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