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物哀的风雅之趣

序(1)

世间学问,分门别类,不一而足。其中,以研究“神代纪”(2)为主、以“道”(3)为专门的学问,是谓“神学”,研究者称为“神道者”。也有以研究古代官职、仪式、律令等为主的学问。还有以研究故实(4)、服饰、日用器具为主的学问,叫作“有职学”(5)。此外,研究古代“六国史”(6)等其他古籍为主,兼及后世的同类书籍,不限于某一方面者,若要加以分类,也有种种不同。例如,“歌学”这种学问,其中有两个分支,一是专门研究咏歌的方法,二是对古代歌集、物语加以解释的方法。

学问研究,大致有以上种类。同时,以各自喜好的研究方法、学习方法,乃至先生所教授的方法以及各自的思考方法,也形成了种种不同的研究。有的人喜欢学问,在最初涉猎学术研究时,就有自己的想法,研究方法也是自己逐渐探索形成的。但也有人在学术研究的对象、领域方面并没有特别的见地,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与研究方法,这些人常常会对有学问的人询问:“初学者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关于初学者的学习方法,应该先看什么书为好?”等。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研究者而言,一开始就要对学问的门类加以正确选择,对研究方法予以正确运用,以免将来堕入歧途,并尽可能早出成果。任何事情如想事半功倍,就要从头计议,方可稳步登堂入室。虽然使用了同样的时间与精力,但由于研究的对象和领域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效果与得失也就不同。

不过对学术研究而言,不能强人所难,要他非如此不可。一般情况下,应该大胆使用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无论是怎样的初学者,只要是有志于学问,那都不会像学童一样幼稚无知,而是具备了相当的能力,有了自己关注的研究领域。而且,由于天生禀赋不同,有些事情擅长,有些事情则不擅长。做不擅长、不喜欢的事情,虽然付出了努力,也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果。

倘若不问学问的种类、不顾研究方法的运用规律,笼统地要求别人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这样指导别人倒是很容易。但按这样的指导去做效果如何,或者说这样做好不好,也有待于验证。因此不能过于死板,而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发挥各自的自主性。

归根结底,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要经年累月坚持不懈,刻苦努力。至于研究方法,实际上怎样都好,不可过分拘泥。

无论掌握了多好的研究方法,假如懈怠不努力,也不会取得成果。又由于个人的禀赋有所不同,其间也有很大差异。禀赋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改变。不过,即便是缺乏禀赋的人,如能刻苦努力,也会取得相应的成果。入门较晚者,只要努力,也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绩。也有的人没有闲暇,却比有闲暇的人取得了更多的成绩。(7)所以,缺乏天赋者、入门较晚者、没有闲暇者,都不可放弃求学的勇气与信心。

无论如何,要意识到,只要努力都会取得成绩。而失去信心与勇气,对治学者而言,则是非常有害的。

学问之事大致如以上所言,学问的门类无所谓好坏,研究的方法也不能非此即彼。学无定法,只凭研究者之“心”即可。然而我这样说,一些初学者可能会感觉不得要领,从而对学问产生厌倦之情,并因此而懈怠,所以不得已,我还是要大体讲一讲“应该如此,不应该如此”之类的话。

但是关于做学问的指导性意见,见仁见智。你认为“我这样最好”,也会有人认为这样不好,因而不能过于僵硬。我的意见,只是为那些愿意听我话的人而讲。

以上谈到学问有不同的方向与领域,任何领域都有必要加以研究与探索,对所有方面的知识,都应该加以学习掌握。不过,凭一人一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对所有方面都做深入探讨,必须确定主攻对象,并对此加以深入研究。从一开始就要立大志,并付出不断的努力。而对于其他的相关对象,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以涉猎。

所谓应该主攻的学问是什么呢?那就是关于“道”的学问。这个“道”就是天照大神之“道”,是天皇统治天下的根本原理,是达于四海万国的真正的“道”。这个“道”只由日本一国传承下来,要问这个“道”是怎样的“道”?可以说,此“道”由《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加以记述,包含着神代的种种事情。要了解此“道”,就要对两书的神代卷反复加以研读。

初学者应该将我写的《神代正语》一书读几十遍,以掌握古代日语的基本语调;还要将我写的《直毘灵》(8)《玉矛百首》(9)《玉匣》(10)《葛花》(11)等著作,与《古事记》《日本书纪》同时阅读。这样,庶几可以对《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所记述的历史事实中所包含的“道”,大致有所了解。

而且,尽早地阅读上述的书籍,可以牢固确立大和魂(12),以防堕入“汉意”(13)之中。要想研究日本之“道”,首先就要将“汉意”即儒教的思考方法,从内心深处清除干净,从而牢固确立大和魂。对此,务必要有深刻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道”,在《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二书中,要先读《古事记》。在读《日本书纪》时要加以充分的注意。如果望文生义,就会对古人之心产生误解,并堕入“汉意”之中。

其次是《古语拾遗》(14),此书稍晚出,但对《古事记》与《日本书纪》的阅读理解会有诸多的帮助,还是早读为好。《万叶集》虽是古代歌集,但对于了解“道”也是必不可少的读物,应该认真学习。关于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其理由后文还将具体阐述。总之,关于“道”的学问,大体上需要阅读上述的书籍。

《日本书纪》之后,历朝历代的书籍,也必须加以了解,包括《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文德实录》《三代实录》。《日本书纪》及此后的这些书,合起来称为“六国史”,都是朝廷的正史,请一一加以阅读。此外,这些历史书中历代的宣命(15)中,保留着古代人的心思与语言,应予特别的注意。

再次,《延喜式》(16)《姓氏录》(17)《和名抄》(18)《贞观仪式》(19)《出云国风土记》《释日本纪》《令》(20)《西宫记》(21)《北山抄》(22),还有我写的《古事记传》等,都是研究古学(23)所需要精读的。

入门之初,要快读上述书籍并不容易。卷帙浩繁的大部头读物可放在后面阅读,先从篇幅较短的书籍开始。对《延喜式》中的祝词部分,还有神名帐(24),要尽可能早地加以阅读。总体上说,这些书籍的阅读未必需要遵循一个确定的顺序,以手头所有,随便取而读之,也未尝不可。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入门者对书中立意要全面理解,不可断章取义,要首先粗略浏览一遍,再与其他书籍做种种对照,然后再返回以前粗略读过的书。读过几遍之后,起初不明白的地方,就会渐渐有所明了。

这些书籍读上几遍之后,就会对其他书籍触类旁通,对于研究方法,也会渐渐有所自悟,而此后其他的问题,也无须一一请教先生。要随心所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大量阅读古籍及后世书籍,或者采取以重点为主的方法,涉猎不必太泛。此外,对“五十音图”(25)的利用、假名的使用方法,也要加以留意。而语句的解释则不那么重要。

与此同时,也要阅读汉籍。古代的书籍都是借用汉字汉文写成的,特别是孝德天皇、天智天皇时代(26)之后的那一段时期,一切事物及典章制度都学习中国。因而读历史书的时候,如对汉文不甚了解,那将是很成问题的。

我们阅读汉籍的时候,如果未能牢固确立大和魂,就会被华美的汉文所迷惑,因而阅读时的心理状态是很重要的。

若渐渐入门,对学问的基本情况及其门径,有了基本的了解,那就要尽早留意对古籍加以注释。古籍的注释是学术研究展开的基础。

如上所述,在《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之后,还要好好学习《万叶集》。自己还要学习古代和歌,并加以吟咏。一般而言,人人都应该会吟咏和歌,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更应该学会吟和歌。不会吟和歌,对古人的精妙感受、风雅精神就难以理解。在《万叶集》的和歌中,要特别学习模仿那些率真的、高格调的、自然流畅的作品,并且和歌也要吟咏。

在和歌中,有古代风格,也有后世风格,由于时代不同而风格各有差异。毫无疑问,古学研究者首先要以学习古风为主,对于后世风格,也不能弃而不顾。然而后世风格的作品良莠不齐,优劣并存,要谨慎甄别并学习之。

至于《伊势物语》《源氏物语》及其他物语作品,也应该常常阅读。一般说来,咏和歌者应该常常阅读物语,从而理解古人的风雅之心,这对于和歌的学习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以古代之“道”为宗旨的学问而言,会有很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