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汽车常常无法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做了一项调查报告,发现每年死于交通事故中的人多达125万,尽管各个汽车公司已经想办法提高汽车的制造技术,提高汽车的防护技术,从刹车技术、安全气囊防护、撞击能力、变速挡换挡应急开关技术、后备厢紧急解锁功能、安全带、儿童安全锁,到汽车的自动化系统安装,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技术出现,每一年都会有各种材料的改进,但是在交通事故中造成的死伤行为就是不可避免。
很多人都存在一些疑惑,为什么自己购买的汽车那么不经撞,为什么汽车就不能拥有一个非常高的安全系数呢?汽车是否真的可以达到一个很高标准的防护水平呢?是否一定可以保障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呢?
从技术上来说,想要保证汽车在交通事故(撞车、翻车、落水、起火)中不会出现人员伤亡,还是不太可能的;从目前的技术来说,想要完全保证汽车不出现交通事故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汽车的速度比较快,而且造成意外事故的因素也有很多,很容易引发灾难,这些灾难不能够完全通过技术来屏蔽。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提高,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未来的交通事故肯定会越来越少,造成的伤亡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未来推出的人工智能驾驶技术或许会改善这一情况,但谁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不会出现交通事故,而出现交通事故之后,考虑到汽车本身的速度以及外力带来的冲击,汽车几乎无法将巨大的能量及时转移。
对于多数车子来说,安全系数是和成本直接挂钩的。简单来说,想要让汽车变得更加安全,那么在汽车的设计上、用料上、技术设置上,都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从成本上来说,这是一个大问题。假设现在的汽车拥有60%的安全系数,那么想要让汽车拥有90%甚至是99%的安全系数,汽车的成本将会大幅提升,可能价格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也许90%以上的人都买不起车子了。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一个产品的价格与价值息息相关。当人们花费十几万元或者几十万元购买一辆汽车的时候,通常情况下,这辆汽车提供的速度、安全保障是匹配汽车的价格的。500万元的汽车肯定要比5万元的更好,那些豪华轿车的配置基本上要好于普通汽车,对于那些追求更高安全系数的人来说,自然需要花更多的钱。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一些普通车型比较便宜,价格上要普遍低于德系车以及其他一些外国品牌的汽车,但相应的减配也比较严重。一辆价值10万出头的日本车,它可能拥有省油的优势,发动机的质量也非常好,但是车皮的质量不敢恭维,很多汽车轻轻一碰撞,就会导致汽车变形。很显然,当价格上具备优势的时候,必定会在其他方面处于劣势。同样,当一辆汽车在安全方面做到了几乎无可挑剔的时候,商家往往会疯狂提高汽车的价格,这样的价格显然没有市场。为了获得利益,人们只能降低技术标准,毕竟厂商也需要生存,盈利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任何一项技术的提高和增加,都必须要保证企业有盈利空间,可是当消费者无法支付更多的费用时,技术的提高就成了企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企业最终会被高成本给拖垮。
最稳妥的方法就是按照层次和级别来划分市场,500元万以上的汽车,100万元~500万元的汽车,50万元~100万元的汽车,20万元~50万元的汽车,10万元~20万元的汽车和10万元以下的汽车,不同层次、不同价格的汽车市场划分,实际上也包含了汽车的科技含量与安全系数。为了应对每一个市场,不同的企业会制定不同的技术标准,会生产不同需求层次的汽车。
关于汽车安全系数的问题,有两个比较鲜活的例子。第一个是摩托罗拉曾经重金打造的铱星公司,这家公司在1987年提出了一个近于梦幻的疯狂计划:用66颗低轨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通信网。按照公司的计划,这66颗卫星将会带来通信领域的变革,从而帮助公司统治整个通信业。但事实上,这项决策直接导致当时的通信费用提升到上万元,这是市场没法承受的。在烧完50亿美元之后,由于没有足够的客户和投资的回报来支撑市场上的通信业务,铱星公司就直接宣布破产了,而且这项计划耗资不菲,在以时的技术水平,几乎就是一个无底洞。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曾经的科技领域老大IBM。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科技公司,IBM公司几乎垄断了电子科技各个领域的项目,许多人都认为IBM公司就是一个日不落企业。但问题在于这家公司一直都想着研发出一些颠覆性的超级产品,却忽略了一点:自己投入那么多的资金来研发技术,会直接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这些价格是普通消费者无法承受的。因此IBM公司研发的很多技术和产品,虽然看起来高大上,却根本没有市场,很多产品的收益几乎为零。在每一次都要烧掉几千万甚至几亿美元之后,这家公司终于被掏空了,高昂的研发成本使得IBM一蹶不振,从顶级的企业没落成一家二流科技公司,并且直到今天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它会卷土重来。
铱星公司以及IBM公司所犯下的错误就是片面追求更高的技术,导致成本一直被推高,但在坚持以盈利为主的经营思维下,产品的价格也被迫提高。可是高成本和高价格并不会引起市场的关注,没有人会花费高出普通价格好几倍的钱买一个自己并不那么需要的产品。这两家公司的操作显然违背了市场上的经济规律,或者说它们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
汽车行业如今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如果人们想要一辆安全性能更高,技术更加先进、更加完善的汽车,那么就要考虑到车企的提价,就要考虑到自己是否能够买得起一辆安全系数很高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