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线城市的房子总是最受欢迎?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让人们做出购房选择,那么多数人恐怕都愿意将资金花在购买一线城市的房子上,原因很简单,一线城市的房价更高,房子更值钱,也更有机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房价进行分析,就会发现10年前与10年后的房价差距巨大,那些10年前就在一线城市购买房子的人,如今依靠一套房子的增值就可以抵得上很多人几十年的奋斗了。

许多人也许会产生疑惑,同样都是房子,同样都是用来住人的,为什么一线城市的房价会高达几万元一平方米,而普通县城的房价普遍在几千元一平方米。这里其实涉及了资源稀缺性、资源价值高低的问题,以及可以从本质上来讨论的供需问题。以北京为例,整个北京的土地面积是固定的,用来生存以及用来建造房子的土地更是固定的,不仅如此,北京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业资源、社会保障资源都是固定的,它们还是一些优质资源。但是北京的人口很多,当这么多人都集中在一起抢土地、抢房子、抢学校、抢就业机会、抢医院时,供需就会失衡,当供求远远跟不上需求的时候,物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因此房价也就快速蹿升到几万元的高位上了。

而对于普通地区的房子来说,增值的空间并不大,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没有那么好,教育水平可能是二流水平甚至是三流水平,医疗水平也无法和大城市的医院相比,就业机会根本不多,而且都是一些低工资的岗位,在社会保障方面也不够完善。再加上普通地区的人口比较少,还有大量人口外流,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地方房价不具备吸引力,因此,地方房价基本上没有可能追赶上北京、上海等地的房价。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资源分配和供需失衡引起的。当人们都在追求数量有限的优质资源时,它们就容易成为稀缺资源,或者说优质资源本身就具有稀缺资源的基本属性,毕竟大家可能都会率先追求优质的东西。这种大需求在搭配稀缺的本质时,往往会进一步抬升房子的价格,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房价一定还会继续上涨。这种上涨并不同于寻找接盘侠,因为一线城市的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

对于那些想买房子的人来说,在一线城市购房,就有可能一次性把握住了强大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社会保障资源、就业资源,为孩子创造非常好的成长环境,这些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而且他们知道这些资源同样也是别人在追求的,将这些资源控制在手中只会使其不断增值。也就是说,对于买到房子的人来说,他们已经从单纯的需求者变成了潜在的供应者,他们还是有很大机会跟随整个城市的资源分配体系参与到重新分配的活动之中的。就像某人在2008年花费120万元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到了2020年,他完全可以用600万元的价格出售这套二手房,在这个过程中,房子就从生活必需品变成了投资品。

简单来说,一线城市的房子流动性往往非常好,基本上很容易找到下一家接盘,这种流动性并不是绝对的,要知道在限购和房价趋稳的形势下,一线城市的很多房子也会陷入滞销状态,但这种滞销程度绝对要比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以及小县城好得多。多数时候,一线城市的房子仍旧会成为个人置业的首选,因为从长期看,那里的房价还会继续攀升,而市场上并不缺乏买家。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有将房子变成投资产品的想法,即便是最纯粹的刚需族,他们也渴望通过买到北京的房子来挣钱。比如他们可以先贷款购入一套小户型房子,等到资金充裕时将其卖掉,然后用来购买大户型房子,或者说他们可以把房子当成资产保值的工具。最近20年,货币一直都在贬值,当前的1万元,在10年之后可能会变成6000元的购买力,但是房子即便不增值也会保值,而且比多数东西的保值率要强很多,这种保值功效本身就类似于投资。

有很多年轻人都会花掉家里的6个钱包(父母、岳父岳母、男方的爷爷奶奶、女方的爷爷奶奶、男方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女方的外祖父和外祖母),甚至不惜背负沉重的债务,为的就是要把握住进入一线城市房产的机会。也许在短期内见不到什么效益,可是对于那些需要买房且有一定买房能力的人来说,购买一线城市的高价房子,仍旧拥有巨大的投资回报。

资源的层级性决定了它的供需状况,而供需状况又往往会影响价格的高低。对于任何人来说,想要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就要想办法占据那些高层次的资源,要牢牢掌控那些优质资源,因为这些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虽然往往处于相对高的价位上,但它们的需求量很大,增值空间也很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一线城市的房子永远都是房产投资的首选,接下来是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至于更靠后的地区,则要重点考虑是否为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