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的关键在于赢得顾客的承诺

有个瓜农每次卖瓜时,都会强调自己的西瓜可以随便吃、随便拿,顾客完全可以将西瓜免费拿回家吃,如果觉得西瓜如同宣传的那样甜,那么就可以在1~2天之后把钱送过来。如果觉得西瓜不够甜,那么就可以免费享用这个西瓜,不过需要打一个电话给瓜农进行解释。在瓜农制定这样的规定后,许多人都嘲笑瓜农傻,这样很有可能会将所有的西瓜免费送给顾客吃掉,毕竟要是顾客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购买的西瓜是甜的,那么瓜农就会失去所有的收入,即便只有一半人撒谎,瓜农也会面临亏损。

但事实上,瓜农的生意好得出奇,一车西瓜每次用不了半天就会卖完,而顾客在拿走西瓜后也都会及时把钱送过来。相反,其他卖西瓜的同行常常半天连一个西瓜也卖不出去。那么为什么这个瓜农的生意会那么好?

在讨论和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可以先了解一下另外一个案例。有家公司每一次于新产品上市时,都会举办一次促销活动,为了更好地推销新产品,店长会主动给每一个老顾客打电话,将这个消息告知对方,然后诚心邀请对方到时来店里光顾一下。店长会先特意询问对方:“您那一天有空吗?”如果对方回答有空,那么店长就会进一步发出邀请:“我希望您到时能来店里看看,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我们会为老客户专门留下参加活动的位置。”许多老客户碍于情面都会答应前来看看,也许当时只是漫不经心的一句敷衍,可是到了活动的那一天,差不多有一半的老客户都应约前来了。

在这两个案例中,其实都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来自顾客的承诺。承诺或许是整个交易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人们最看重的社交和经济活动元素,它同样属于稀缺资源,当人们付出了这样的资源,自然会想办法让其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仔细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无论是瓜农还是店长,都善于让顾客做出承诺。比如瓜农并不着急宣传自己的西瓜好不好,也没有将重点放在这上面,而是巧妙地先将西瓜免费送给顾客吃,让顾客去做出是否应该给钱、是否值得给钱的决定,这看起来非常公平和人性化,但是从顾客拿走西瓜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为自己的购买行为和支付行为做出了一种承诺,即“我希望得到这个西瓜”,因此无论西瓜最后是不是真的甜,是否真的让自己满意,他大概都会掏钱购买。店长的策略也是如此,他并不确定老客户一定会来参加新品上市的活动,而且知道对方有很大的可能不会来。不过他发出邀请且进行询问,就是为了让对方做出一个口头承诺,只要对方答应来参加活动,那么无论这个承诺是临时敷衍的,还是真心实意的,最终都会带来积极的结果——老客户都不想违背承诺。

这种关于运用承诺资源的做法就是承诺一致原理,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策略,也是一种比较高明的经济学思维。承诺一致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口头承诺、书面承诺时,就会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践行这个承诺,或者确保自己的行动方式、行动目标与之前的行动相一致,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到踏实。这一原则的本质在于,人们常常为了保持一个更好的个人形象,而努力维持前后一致的行为,毕竟谁也不希望去承担违背承诺的后果,都不希望滥用承诺这样的稀缺资源。

而对于销售一方来说,承诺是一种高效的销售资源,它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更好地说动顾客,引导顾客做出消费行为。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实践承诺来完成的购买行为,有时候是出自顾客的本意,有时候则带有一点被迫的意味,而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保证顾客掏钱买产品。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供人们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如果单纯地将所有的选择权都交到顾客手上,那么任何一家商店和厂家都不能保证顾客一定会选择他们的产品,因为商品信息的冲击太大太频繁,任何一个商家都有可能被淹没在信息流中,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可能会被忽略和无视。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和顾客都具有强大的辨别能力,能够对产品进行分辨,能够在不接受任何引导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购买选择。必要的引导会给商家带来更大的成功率,而想办法引导顾客做出或轻或重的承诺,无疑都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多数时候,商家并不需要顾客明确做出“我会购买该产品”的承诺,让顾客试穿衣服,让顾客体验服务,让顾客做出“我会来店里看看”的承诺,同样会带来好的连锁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承诺本身就是一个心理渐进的过程,它会快速激发人们大脑内的程序,而一旦这个程序被激活,人们接下来的行动就会按照流程走,尽管这些流程可能并非自己的本意,甚至自己也会对此产生抗拒,可是承诺被激活之后,整个流程就已经启动了,人们不愿意背负违约的痛苦,不愿意陷入不道德的心理纠纷,就会不断引导和强迫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小的承诺也会带来行动上的改变,因为小承诺会撬动大承诺,而大承诺会引发践行承诺的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既然顾客投入了承诺这种资源,就不会让它白白浪费掉,必定会希望它有所收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承诺本身比购买产品带来的体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