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织成妄

“多行不义必自毙”本是郑伯用“因”字诀,让共叔段自我暴露自找倒霉的一种策略,后来成为伦理信念,成为儒家劝导人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一种教义。尽管有时候并不灵光,但应验的事例还是在所多有。刘瑾总算将炸药积聚得差不多了,点燃炸药的是杨一清。杨曾是被刘抛到监狱里的人,没有这种动力,他也不会冒着灭族的危险来为国除奸。机会还是刘本人制造的。刘对军屯的土地实行新的税法,他派遣的征税人往往都如狼似虎。他们殴打了安化王封地中欠税的军民,安化王早有反志,现在正好以清君侧的名义宣布起事。列举了刘的几大罪状,传檄各边镇。收到檄文的边镇都不敢上报,只有延绥巡抚将檄文封奏朝廷。这场流产的“暴乱”只折腾了十九天,被安化王解除了兵权的宁夏游击将军仇钺,领着百余名社会闲杂人员趁城中空虚,入安化府捉拿了安化王。这个仇钺因此和王阳明一样因平藩而被册封为伯爵。

朝廷派大军前来镇压,杨一清为帅,张永为监军。张本是“八党”之一,因刘专权而与刘失和。等他们到达宁夏,只有一个任务了,就是把安化王押送回京。杨乘间对张说:现在外患已平,国家的内患怎么办?并在手掌上画一个“瑾”字。

张说,此人日夜在皇上身边,耳目甚广。

杨说,公也是皇上的亲信,让公来讨贼就是证明。现在功成奏捷,乘机揭发刘瑾奸恶,陈说海内怨望,皇上必定听信,杀了刘瑾,公也可以更受重用。

张站起来说:“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

献俘时张将安化王的檄文交给皇上,向皇上挑明乱由瑾起,瑾已弄得军民不得聊生,不除刘瑾祸将不远。而且刘将造反,迹象已很明显。鼓励皇帝嗜酒的刘瑾,没想到正德在酒后回答问题轻率,刘遂连夜被逮,并立即被抄家。抄出黄金二十四万锭,另五万七千余两,银元宝五百万锭,另一百五十八万两,珠宝器物不可数计。这些并不足以治大太监之罪,让他倒霉的是那些衣甲、弓弩、玉带等等物品。

在午门前公开审问刘瑾。刘说天下群臣尽出于我的提拔,他们谁敢审问我?理应主持审判的刑部尚书低头不语,那帮大臣二臣的都默然后退。江山毕竟是大明朱姓的江山,一个王爷问他为什么藏着那么多盔甲?说为保卫皇帝为什么藏在你家里?就这样结束了这桩大案的审讯。公正地说,刘瑾诚然罪状如山,但说他谋反是诬陷。刘被凌迟处死,剐了三天。

群臣追查阉党官员,吏部尚书张采被逮,死于狱中。刘宇、焦芳已退休,削籍为民。处死了若干锦衣卫官员,罢免了若干刘党成员。一些被刘排挤打击的官员也获得复职、升迁。但动作很小、很缓,比刘瑾当年的雷厉风行差多了。

刘瑾的时代过去了。他的一些财税政策也全部废除了。

正德五年十一月,阳明进京“入觐”,而调他到南京的调令是十月签发的,所以,他在《给由疏》中说十月调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