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地膜覆盖种包谷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不是赵大海想象的那样,尤其是鄂西北山区的乡村更加不尽人意,要想在广阔的农村打出一片天地不是那么容易。

王秋华只是凭借一腔热血跟随着赵大海,有了一岁多的孩子,她为了自己的骨肉,正如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她也看到了赵大海公费留学泡汤了,留校当老师也成了泡影。她认命,这是命运在捉弄他俩,也只能这样把孩子抚养成人,如果能在鄂西北的山村做一个农林特产的产业,他俩也心甘情愿地把青春留在这片山地上,把希望留在大山里。

他们敢于面对现实,正视未来,把一腔热血洒在广阔的山村里,把在大学里学到的书本知识同农业相结合,在贫困的大岩村寻求一条致富门路。

可是,那个年代的乡村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转折时期,人们僵化的思想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的发展,单就地膜覆盖种植苞谷一事,乡里乡亲的村民抵触这一个新型的种植方式。

赵大海首先说服自己的父亲,要想苞谷产量提高,就要改变千百年来的传统农耕方式,在苞谷播种时,用专用的薄膜覆盖在地里,等到苞谷发芽之后,再用竹棍戳破薄膜,苞谷苗的成活率达到99%以上,而传统的耕作是在冬天里或者开春后,地里播上苞谷种子,不管它是刮风下雨,还是冰雪天气,任由它自己生长。

因为神农架林区是处在北纬31度,属于华中屋脊,高寒地区的冬季漫长,就是开春之后,还有1到2个月的寒冷气候。如果在冬天里遇上小阳春天气,苞谷苗刚出土就冻死了,再补苗又晚了季节,导致苞谷产量品质低下。

如果在播种的时候就用地膜覆盖上,苞谷种子发芽之后,遇上寒冷的气候,地膜起到了保温作用,能够保证苞谷种子的成活率,只要保住了苞谷种子,它就能茁壮成长,再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气温稳定,间苗,除草,松土,施肥,到秋收之时,单产量比传统的播种方式生产出来的苞谷多出50%的产量。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耕种方法,当地的农民难以接受,他们提出购买薄膜要提高投入成本,还要多几次人工程序,就是在苞谷点播之后,要覆盖地膜。

传统方法耕种,苞谷点播之后就不管了,直到来年春天,苞谷苗出土之后间苗,补苗,移栽苗。如果地膜覆盖,苞谷苗出土后还要人工戳破地膜,露出嫩苗,如果天气炎热,不及时露出苞谷苗,会闷死在地膜里,这就多出一道工序,要付出大量的人力。

绝大多数人不会接受赵大海和王秋华给出的建议,坚决抵制地膜覆盖种植苞谷的先进农耕。

那么,为什么父亲支持赵大海和儿媳王秋华的地膜覆盖种植苞谷呢?

当时,是他让儿子选读华中农业大学,学的就是农业技术的活儿,现在回到家里来,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只要能提高亩产量,就是先进的农耕技术。

他在儿子、儿媳妇的劝导下,按照孩子们的说法,将家里15亩耕地,用10亩作为农膜覆盖种植苞谷,用5亩耕地保留传统的耕作方式,相互比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种不同的耕种方式,哪种产量高投入少,哪种就是最可靠的耕种方式,结果出来之后,对广大的乡亲们才具有最好的说服力!

大岩村地处海拔1500米左右,冬季寒冷而又漫长,大多数农民都处于农闲阶段,他们要等到春节过后,二三月份才能动土耕地播种。

赵家在赵大海的带领下,却在深冬日里破土翻耕土地,他们赶上牛,架上犁,邀请部分乡亲来帮忙,深翻土地,施足底肥,掏上行,播进苞谷种子。然后,把成卷的地膜放在地头,一人牵扯着地膜,一行一行地覆盖在播种的土地上,再将地膜两边压上土,不让风刮扯开地膜。

洁白的土膜在斜斜的坡地上一行行排列下来,在冬天的太阳光下,闪烁光芒。四处八方的农民得知赵家地膜覆盖土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像看西洋玩意似的瞧热闹。

赵大海趁机向乡亲们宣传讲述地膜覆盖种植苞谷的好处,在春季寒潮侵袭时,不怕苗子冻坏,还能提高每亩苞谷的单产量。

然而,乡亲们都像听戏曲一样,就是不相信眼前的事实,他们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要到明年秋收后,如果地膜覆盖的苞谷产量是传统耕种产量的1.5倍,他们才敢相信这两个大学生的所作所为。不然的话,他俩就是磨破嘴皮子,说破大天,谁人也不相信他俩说的话是真实可信。

10亩地的斜坡上覆盖的地膜似一道道银色的光芒闪耀在人们面前,大家还是一致认为,这是瞎花钱乱办事,搞花架子工程,在大家伙面前哗众取宠,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经过两天的观摩,大家还是一哄而散,谁人也不相信用地膜覆盖种植苞谷能够提高亩产量。他们还认为赵大海在大学里白读了四年书,回到家里来瞎折腾,把老祖宗的传统都丢掉了,还搞哪门子新花样子呢!所做的事情,就像他带回家的媳妇好看不中用。

就在第二年的春节,确实一场寒潮来袭,赵家的15亩地苞谷苗子都出来了,在漫长的春冻中,地膜覆盖的10亩的苞谷苗子还在,而那5亩地的苞谷苗子**在地面上,经过几日的冰冻灾害,全都冻死在地里。

人们这才认清,在地膜里的苞谷苗子保暖性好,每棵苞谷苗子还旺盛地活在地里,人们这才知道地膜覆盖的好处就是能抗寒,防止春天的倒春寒。赵家的5亩裸种苞谷地,只能在春寒中补种苞谷。

不过,人们知道神农架的春季还是像冬天那样寒冷,所以在冬闲的时候,没有翻动土地,也没有冬播苞谷,就在春末夏初的时候,倒春寒完全退去,春季播种的苞谷苗才破土而出,露出了嫩芽来。

这时候,地膜覆盖的苞谷苗子早已破除了地膜,在气温回升的天气里,茁壮成半米高的苞谷杆子,再经过除草,松土,施肥,不到一星期,就拔节长高,这时补种的苞谷还是小苗苗呢!

人们经过对比,这才相信科学种地的结果和差别。地膜覆盖出来的包谷苗比裸种包谷苗高出一个头,枝干还粗壮了许多。他们这才相信眼前的事实,大家表示,在今年冬季不再冬闲,就翻耕土地,用地膜覆盖种植苞谷,还能抢收一个季节的黄豆哩!

就在盛夏的时候,苞谷正扬花吐蕊,结饱谷棒子的大好时机,天有不测风云,正当艳阳高照之时,忽然一阵狂风刮过,从山头上飘过来一块黑云,顿时电闪雷鸣,雷阵雨来了,风雨交加,豆大的雨滴刷刷落下。云雨过后,太阳还闪着金光的时候,鸡蛋大的冰雹从天而降,打得山梁上的树叶纷纷落下,同时,也打得庄稼地里的苞谷东倒西歪。

然而,早有远见的赵大海在靠近山坡林地的一亩包谷地就近砍下树枝,搭架做棚,预防了冰雹灾害,这一亩包谷地完好无损。

他这才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灾害非常无情,而且防不胜防,原来的传统农耕模式,靠天望收,只能在风调雨顺的年月才能有丰收的结果,大自然的灾害不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也会不定时发生在某年某月。

他将书本知识继续扩展,忽发奇想,对父亲再次要求,来年将15亩耕地实行大棚种植,保证年年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