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蓼溪

蓼溪其实是一座三面环水的半岛,被梅江和智水夹在中间,北侧是石岸,南

边是稻田。陈炽跟着爷爷,过了石拱桥,穿过码头边那片密集的树林,就来到了一条古街。爷爷的好友赖作舟,就住在老街的东头,茂盛的樟树林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成为老街的东门。

秋天的树林,枫叶正红。冬青树上鲜红的浆果吸引了无数的鸟雀,吃剩的果皮和籽粒不时掉到地面上。陈炽在林子里东张西望,鸟鸣和滩声,让他心情大为舒畅。他的家乡横背虽然有茂林修竹,但那是天子峰的原始森林,他从来没有钻进去。

不久,一座清雅的屋子出现在眼前。在喳喳叫着的鸟声中,赖作舟高兴地开门纳客,把一老一少迎进一栋砖房里。赖作舟吩咐家人擂茶备酒,一边问:泰骧贤弟,文社典礼的日子是后天,怎么提前就来小镇了?

泰骧是爷爷的名字。赖作舟和陈泰骧,都是晚清的国学生,两人一起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爷爷没有接话,而是对陈炽说,见到作舟先生,还不赶紧行大礼!陈炽听了,朝前一步就要行跪礼,老人家赶紧前来扶住。爷爷介绍完自己的孙儿后,又解释说,陈炽久在山村,提前来是先熟悉小镇,特别是趁赶集放松一下身心,不要被功课压得太苦!再则来你家做客,可得到你的指点。

作舟大笑起来,说,你可没少夸这个孙儿,今天终于见着真人!作舟再仔细打量了一下陈炽,对泰骧说,耳廓端庄丰满,两眼如日如月,果然仪表不凡,悉心**定是人物!泰骧客气地说,聪颖自是聪颖,能不能成材,还要看他自己的造化和努力。

爷爷和陈炽用完茶品,就准备随作舟先生参观蓼溪。两位国学生,实则是拿现实的人文来检验和熏陶小陈炽。

作舟先生叫家人安排了下榻之处,让陈炽把行囊搁在案几上。作舟先生带着两人出了屋门,到外头转悠去了。

蓼溪确实是风景如画的古村落。蓼为河边草本植物,此刻河滩上红蓼花开,遍布河滩。漫步在樟树林里,泰骧笑着对作舟先生说,我喜欢来蓼溪,实在是半为江景半为君。你们先祖可真有眼光,筑室江畔,择居河滨。真可谓是乐山乐水,各有所爱,我族祖上是执意寻山而居,你家祖上是喜欢逐水而居!

作舟先生说,我族蓼溪一世祖寿甫公,原在梅江上游的石城居住。他性情恬淡,不乐仕进,以礼让节俭自持。有次他寻芳步景,从琴江进梅江,过黄石经瑞林,看到蓼溪山环水抱大有佳致,就在宋朝的祥符年间来此开基。到现在,算起来已有八百五十六年了。八百年来,蓼溪人文蔚起,比对岸的瑞林寨更早开圩设市。我们赖谢两家隔河相望,谢家世居瑞林寨,比我们更早开基,但自元朝到明朝,都还只是村落,未有圩市。

泰骧惊讶地说,真是风水轮流转呀,现在瑞林寨圩市人气旺盛,已超过了这蓼溪。那村寨中左庙右社、前朝后市,未曾想竟是步蓼溪后尘。三人边聊边走,滩声渐响,一座庙观出现在眼前。那庙临江而立,基脚全是石滩,庙边另建有戏台。

作舟先生对陈炽说,此庙为刘公庙,爷爷夸你少小富文史,但我估计多为纸上典籍,你不妨吸引些民间的东西。刘公是谁?此碑记和祠记里,自有他的故事,你细细读读。

陈炽看了看爷爷。泰骧点了点头,说,作舟先生说的正是,所谓学以致用,你既识文墨,正当用起来了,这庙碑讲的是岳飞和刘十六郎的忠义故事,你不妨读读。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陈炽的第一次课外阅读。这些乡土教材,就像小镇的美食一样,让陈炽饱受营养,自小培养了对文化的吸引和消化能力。

陈炽俯身,专心读起了《刘公庙碑》——

刘公庙者,宋刘十六郎庙也。公昆季三人,孟清宁,仲清秀,季清雅,少时任侠仗义。乡居阖闾,尝有利为之,有害辄为之去,一时乡人皆倚为长城。

先是里中有地,名长洲,田连阡陌,皆属渴泽,公出利,集义侣,不惮劳瘁,身亲疏凿,因得水利于十里之遥,以为灌溉。迄今其圳名曰刘公圳,其田亦成沃壤。

公生于宋高宗时,时金虏扰攘中原,处处盗起连兵,寇掠州邑。麻畲斜脚洞,有盗名李铁面,亦乘风跳梁,聚妖僧千数,学为幻术,每出战,金鸣,纵虎豹皆出,以助其威。维时贼闻公昆弟名,欲援之以为己助。公苦其涂炭乡里,兄弟谋曰,不入虎穴,安得虎子?遂伪入其伍,而阴实欲计灭之。贼见大喜,命掌宝。

绍兴四年六月,高宗命岳飞清剿。飞至处,分兵捕讨斜脚李贼。公昆季约为内应。迨两军交锋,而金碎矣,贼遂成擒。余党捕公急,公昆季亦沉澜以殉。

飞凯旋,表请封上将军,命里人立庙祀之。

夫杀身报国,以御民患,忠烈之魂应与绵水并永。迄今人遗庙而凭吊,英气凛凛,犹穆然想见当年激昂慷慨伏义死难盛烈也。刘将军庙在吾祖居后,能镇安造福,吾族宗人祀之如祖考焉,故书其事于石碑,并载诸家乘云。

同里后学郡庠生赖传菁敬撰。

虽然作者只是个“郡庠生”,只是个本地秀才的文章,但陈炽读罢,深受教益。他没想到自己的家乡还出了这样的英雄,敢于舍生取义,深入虎穴。李铁面的故事,梅江边流传已久,他在私塾也听小伙伴们讲过。那个名叫麻斜的村子,就在他过渡的横江,朝里走就有一座大山,跟仰华山隔江相对,名叫莲华山。

不过,小伙伴们互相讲述,重点不在刘公的忠义勇敢,而是对李铁面的幻术充满好奇,比如传说他能撒豆成兵,比如口号一叫,山中虎狼都成了他的兵马。他们开始探讨,这些本领是否还有流传?虽然岳飞剿了他们,但还有一些余党逃走了,他们的武功同样值得向往。

陈炽第一次看到文章可以定型美好的传说。相对于伙伴们的讲述,这些文字的表达更加庄重肃穆、有章有法,事情的原委和人间的情感都得到梳理。这就是砚台之功。那些刻在石碑上的文字,都来自文房四宝。陈炽第一次课外阅读,就读到一则正儿八经的英烈传记。相对于小伙伴们嘴上的民间传说,这位蓼溪的郡庠生,更有文章家应有的端庄。

陈炽不知道,这其实是两位长辈布置的阅读题。提问开始了。爷爷问,看了刘公庙,读了庙碑,你联想到了《诗经》的什么作品?

五经,是陈炽刚学不久的内容。诗、书、礼、易、春秋,里头的内容大都是国家和天下的章法和秩序,其中《诗经》才能看到中国民间生活的影子,所以也最为陈炽喜爱。陈炽听到爷爷发问了,略加沉思,微笑着说,庙为刘公,我自然先想到了《公刘》,周国子民想念的先祖,开疆拓土的王者。但从感情来说,这碑文更吻合《甘棠》一诗。

爷爷颔首称赞,说,这刘十六郎开办水利,舍身救民,称得上是我们智乡的“公刘”,梅水边的“周公”,这碑上也说“祀之如祖考”。

作舟先生看到陈炽对《诗经》如此熟悉,就想考考陈炽对“四书五经”之外的文化知识。这就相当于后世考卷上的“加试题”了。他附和老同学泰骧赞过之后,转口对陈炽说,碑文是歌功颂德的文章,才高者不分门类,李白就是写碑文的高手,你读过李白的碑文吗?

爷爷听了,也觉得这道加试题有些超标。而陈炽却一点也不发愁。陈炽正好近期对《李太白全集》非常上心。这是爷爷的枕头书,本来不是私塾要讲的内容,但陈炽和爷爷住在一起,看到爷爷读得有劲,就不时抽出来偷偷看上几页,一来二去快要看完了。

但见陈炽从容对道,李白写的碑文我读过五六篇,有写赞美商朝忠臣的《比干碑》,也有赞美民间人物的《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更多是赞颂地方官员的碑文,如《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虔城县令李公去思碑》。

作舟先生听罢,大为惊叹,说,你爷爷夸你少小富文史,真不是虚语啊!作舟先生接下来的话如果转换成现代人,大概就是这层意思:你不但读课堂上先生教的,还喜欢读课外书。爷爷一听,就知道陈炽翻了自己的枕头,心中大为欣喜。但作舟先生的试题又提级了。

读过什么,那只是开了眼界,悟到什么,才算是素质教育。作舟先生对陈炽说,那你来说说,这《刘公庙碑》,跟李白的碑文有什么不同?

陈炽这次思考的时间更长了。这确实需要思考的时间。他喜欢李白的碑文,但不知好在何处。经先生一提,跟当地文人的作品一比较,陈炽立即就开悟了!

陈炽心潮澎湃,为突然长出来的智慧而高兴。

陈炽意气飞扬,指指眼前的庙碑,又指指庙外的江山,说,开头就没法比!李白的碑文,开头总是先讲讲国家的教化,讲讲天下的礼义,立意高远。他写贞女,开头就是“唐皇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照万方,幽明感熙,天秩有礼”,他写地方官,先来一句“太虚既张,惟天之长”,“仲尼,大圣也,宰中都而四方取则”,“王者立国君人,聚散六合,咸土以百里,雷其威声”。李白纵横开合,时空开阔,类比得当,论说精到,既开人天眼,又给人艺术的享受。相比之下,这《刘公庙碑》老老实实,就事论事。

话音刚落,作舟的掌声随之而起。他感叹说,青出于蓝,你将来会超过我们这些老朽,超过你爷爷的!过几天我们文社会课,你定当一鸣惊人!那文社的花红,你领不到,我们智乡就无人敢领了!爷爷则笑着说,这小孩儿,只是碰巧读到了而已,算不得什么!

陈炽听懂了爷爷的教导。于是埋头又读起庙内另一篇文章,《忠义刘十六郎并祠记》。看到陈炽对家乡的英雄故事如此崇敬,爷爷提醒说,你别以为读了些“四书五经”就读出头了,“四书五经”只是基础,不是终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好多“经史子集”等着你去啃!就说这个刘十六郎的故事,这碑记的只是野史,不够严谨,真正的历史是另一回事!

陈炽听了,大为惊讶。

爷爷说,史志上确实有刘十六郎和李铁面这几个人物。李是于都县狗脚洞的匪寇头领。南宋建炎年间,李聚众数万发起暴乱攻掠赣州。朝廷即命岳飞提兵南下征讨。李来攻打瑞金时,刘家三兄弟召集本地义勇民众,在于都县北面的羊眠冈伏击,获胜后率部追击,连败李铁面部。恰逢岳飞赶到于都,闻知后派遣专使前去慰劳。刘十六郎率部加入岳军,成为军队先锋,屡立战功。

陈炽说,那刘十六郎为什么会遇害呢?

爷爷说,李匪败走,并未斩尽根除。南宋绍兴年间,金军南下攻宋,雄州归信县知县李成纠众数万叛乱,进犯洪州,江淮招讨使张浚请岳飞合兵共剿。刘十六郎兄弟跟随岳飞悄然偷渡过境,大破李成部于西山,后又大败李成于楼子庄,重创李成叛军,江淮一带战乱平息。

陈炽说,哦,我知道了,岳飞一走,李铁面又出来作乱。

爷爷说,你说得对,正是如此。岳军北去,吉安、赣州的匪部又蠢蠢欲动。绍兴三年(1133),李铁面和彭友再次兴乱。岳飞派遣刘十六郎等分兵剿捕,接连激战,所向克捷。众寇对刘十六郎又怒又怕,派兵袭击瑞金,企图绑架刘十六郎全家老幼。刘十六郎闻讯率部星夜归援瑞金,与乱军激战于羊眠冈一带,乱军战败逃归。

陈炽说,这刘十六郎真是厉害!这么个英雄人物,怎么就会遇害呢!

爷爷说,这是由于天公不作美,助敌害人!刘十六郎率兵追至瑞林寨,而乱军业已渡过梅江。刘杀敌心切,指挥义勇登民船追击,渡至梅江中忽遇大风,多船倾覆,溺死大半。刘家三兄弟游水至岸,衣甲尽湿,武器尽丢。乱军见状掉头包围。刘家三兄弟身中数十枪,仍夺过刀剑奋力反击,最终战死。岳飞闻讯痛惜不已,奏报朝廷,封刘为“怀远将军”,敕命建祠祭祀。

陈炽说,原来如此,那这碑记所述的刘郎之死,纯是传说,什么深入虎穴,什么纵虎为兵,什么碎金内应,真是荒诞极了!

作舟先生听了,笑着说,这叫大事不拘,小事不虚,英雄还是英雄!戏台上这样演,人们更爱看!就像《三国演义》跟《三国志》,老百姓喜爱哪个呢?陈炽想了想,说,爷爷讲的,和碑上记的,我都喜欢!

陈炽没有想到,他未来留在梅江的传说,跟刘十六郎一样充满传奇,甚至荒诞!为名人制造传奇,是乡亲们特有的纪念方式!

陈炽看完《忠义刘十六郎并祠记》,作舟先生没有再出考题,而是带着两人又转到村子南边。作舟先生感到后生可畏,一心要做个称职的导游,把家乡蓼溪全力推介一番,仿佛陈炽已经是天下名士,是请来采风创作的大作家。

蓼溪有华美外衣,更有小镇文士精心雕琢的“蓼溪八景”,深得老先生称许。他为陈炽一一指点这“八景”:五星归垣、双水夹秀、狮背滩声、龟尾竹影、桥下溪光、洲中树色、衙静挥琴、庵高送磬。

作舟先生说,“五星归垣”指的是蓼溪地理位置适宜,以金、木、水、火、土这五星,分别指称北水梅江、南山兰背岽、东峦排墩、西峰寺钟、村中田亩。“双水夹秀”,指从稳村流来的智水,与宁都流来的梅江合流。“狮背滩声”,指刘公庙附近的狮背潭及滩石。“龟尾竹影”在双江合流处,人们以章、贡合流比喻,称之为“小赣州”。“桥下溪光”,指的是河子背村口的石桥,在智水拐弯处,俗称鸡婆旺桥,桥下溪水下流,与小河相接,波光清明。“洲中树色”,是蓼溪西端对望的中洲岛,“衙静挥琴”指的是官衙雅趣,小镇当年驻有巡检司。“庵高送磬”,就是西峰仰华山。

陈炽听了八景,也为文士的慧眼赞叹。他跟着爷爷赶集,路上已经欣赏过两景,就是“洲中树色”和“庵高送磬”。八景看过,已是围着蓼溪转了一大圈,最后走进了赖氏宗祠。这是康熙年间的建筑,古祠门楣有“双水夹秀”四个大字。

作舟先生说,祠宇边还有节孝坊、朱儒人百岁坊,后背还有文学传枢宅、石潭祠,不远还有文澜园、秀水园、瑞林司署等诸多精美建筑,我们看到的只是外表,我带你看看族谱,里头记载了众多艺文。

打开族谱,陈炽先后读到了文士陈文波、杨德成、赖连如、赖焕模、郭炳文、赖作琴、赖景林的诗,有的是七言绝句,有的是七言律诗,对八景进行了纵情讴歌。诗歌是文明的结晶,也是文化的传承。爷爷要再考考陈炽,看他对《诗经》的熟练程度,是否经得住考验。他指着文士赖名拨一首诗,对陈炽说,你读一读这首,看看有没有用什么典故。

那时候没有普通话。陈炽的口音,是爷爷教给的赣南官话。据说那音调带有柳州话的口音。现在,这种口音在蓼溪的宗祠里琅琅响起:“立志原来入未流,情怀混迹乐忘忧。得鱼沽酒歌沧浪,伐木和鸣傲冕旒。日出陇头勤布谷,昏归牛背稳如舟。诸般事业难兼任,择处江干度晚秋。”

陈炽读完,再细看了一遍,挠挠头,说,像有,又像没有。作舟大笑起来,他说得没错,这些诗句看上去全有出处,但无迹可寻,说不出来源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