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钱从何处来?
瓷器作坊里,几个工匠灰扑扑的。
水泥的制作非常简单,就是烧石头跟黏土,随后弄成粉末便可,不过不同标号的水泥强度不同,需要添加的元素也不同。
姚广孝进来便觉得有些脏,空气中飞舞着不知何物的粉末,引人发咳,地面上、槐树叶上都灰蒙蒙一层,甚至看人也显得灰蒙蒙。
周星月把这里的管事叫来,名叫赵小乙,五六十岁的老头,老窑工,祖辈就制瓷。老头伛偻后背,满是皱纹的脸也灰扑扑,挤个笑容,双手都不知道怎么放。
朱高炽道:“烧制出来的怎么样?”
赵小乙表功似道:“世子爷都烧好,就等您下令实验。”
“都取来。”
赵小乙赶忙转身,亲自端出五个大桶,每种桶里都是半桶灰色粉末,按照朱高炽指点,先用水搅成泥,之后再平铺地上,用砂石加入,搅拌均匀后静置。
十来个人忙忙碌碌一个时辰左右方做好,朱高炽观察后道:“别让人碰,也不要管,两日后我再来。”
说完便带着姚广孝出去。
姚广孝心道:“此物用来建筑如何可能,似稀泥般,怎能黏合青砖?世子这次怕是失误。”
回到家中朱高炽逗弄会朱瞻基,又跟张瑾瑜说会儿子话。天气渐热,张瑾瑜在家里整日里呆着不舒服,精神不好。
朱高炽又想起前几日话题,不安分的心又有些躁动。
“瑾瑜,你们买衣服还是买布料?”
张瑾瑜道:“相公你怎地还关心这等事?莫非相公又瞧上谁家娘子?”说完她自己捂着嘴笑。
朱高炽冷哼,本能心虚,强行分辨道:“我是在想,能不能专门为女人弄个步行街出来。”
“步行街?”
“对,专卖女性衣物。”
朱高炽不由回想起自己的女人,她们月经似乎从来没见过。这也能理解,哪怕到现代有些女人还觉得月经很肮脏,古代更不用提,这些东西是不能让男人看到。
甚至有些道士还拿天葵驱魔,他们认为这等污秽之物能够将邪魔驱走。
“女性最常用的就是卫生巾。月经简直就是女人的噩梦,此时女人使用的该是月事带,中间填充草木灰,用完洗洗接着用。”
朱高炽自己也有些恶心,古代安全卫生不达标,难免会得病啊,等纯碱来,第一时间要造肥皂。
肥皂这东西倒是好做,无非是皂化反应而已。
不过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打消,原因是朱高炽询问张瑾瑜衣服都是怎么做的,张瑾瑜随手拿起自己外衣,跟朱高炽说了步骤,他立刻选择放弃。
怪不得淘宝上的汉服最高的上万,不讲面料,单是繁琐的工艺就让人望而却步,他敢肯定,如果按照张瑾瑜身上的衣服做出来,全城也没几个人穿得起。
知府他也穿不起。
于是此事作罢。
又过两日,朱高炽叫上姚广孝、韩业,带着周星月又去瓷器作坊。东侧窑炉的几个工人如今都无所事事,就等着朱高炽前来验收。
不过朱高炽答应他们,即便没有事也照常发工资,这样他们才稳住心。
五块水泥板全都凝结成型,天气炎热,干得也快,朱高炽命人把水泥板抬起,两头放木架,中间空,又吩咐匠人去搬铁锭来。
铁锭每个重量差不多固定,把铁锭一块块放上水泥板,第一块板子装了二十块应声碎裂。
姚广孝目瞪口呆,想破脑袋也想不通稀泥怎么能两日就成坚硬石头,他跑过去把水泥块捡起仔细查看,跟石头无异。
他脑子里瞬间转过几百个想法!这真正是大国重器!
朱高炽没理会姚广孝失态,继续测试,第二块板子仅仅七块铁锭就不行。一块铁锭差不多有四十斤。
五块板子测试下来,还是第一块承重最大。
水泥的标号其实就是这么规定下来的,不过后世仪器丰富,测量精准。他没那个条件。
朱高炽笑着对姚广孝道:“先生,此物如何?”
“神物!以此物筑城,简直有如神迹。”他的脑子里不由冒出个想法,假如这玩意真能大规模量产,平地上突兀起座城,也不过是几个月的功夫而已。
“筑城不大现实。”朱高炽毫不犹豫打破他的幻想,“此物制造麻烦,不过建些小建筑物倒是可以。”
“市场和工业区?”
朱高炽点点头,“不错,我正想用此物建造市场和工业区。”
“善!”姚广孝立刻同意:“我这就去命人安排工匠。”
“不行!”朱高炽阻止:“现在还不成熟,还有些事儿要做。”
“何事?”
“规划!”
姚广孝不解,“建市场与小工业区,交给工匠即可,他们自己会作图,至于如何建造,提前商议好即可。”
“不行,建造前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甚至就连厕所位置都得考虑。而且我所建立的市场,也与其他不同。”
姚广孝道:“愿闻其详。”
“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我需要时间处理,这段空闲时间,不妨先准备物料。”
“需要什么?”姚广孝十分积极,主要是他想看看水泥的效果,如果真的很不错,那必须用来筑城,在草原上筑几座大城,还怕个鸟的蒙古人。
朱高炽沉吟片刻,道:“木材,不需要过于名贵的木材,大量竹子,得烘干,以及红砖。大概得几百万块。”
“红砖?”
“对,青砖不需要。那等好砖做起来太过麻烦,而且也用不上。”
姚广孝领命。
韩业没见过水泥之前的模样,虽然震撼,却没那么严重,朱高炽吩咐道:“韩知府,我需要招工,量大,首先招一千人。”
“一千?”韩业惊讶。
朱高炽背着手道:“这山里有大量逃户,把他们吸引下来,另外女子也行,每人每日至少二十文钱,视工种不同,最高一日可达一百文。”
韩业简直麻了,“这么高?”
“对。这也不算高,一百文在城里大约能活下去,倘若外地人,一百文在北平府也过不上好日子。”
韩业不敢相信:“钱从哪出?”
“我这些产业不是都赚钱了吗?投进去就是。”
王府。
朱高炽从衙门回来后,逗弄会儿朱瞻基,又去杨思君那儿。杨思君正画石膏,人过去都没察觉。
朱高炽靠近后,瞧见桌子上零散摆放着许多石膏画儿,有些有明显瑕疵,有些则已经很成熟,进步很大。
“画的好!”朱高炽出声赞叹,吓得杨思君一哆嗦,手画歪了。
她扭过头瞪过来,面含娇嗔。
朱高炽笑:“哎呀不过是画错一点,没什么大不了,这种画儿不怕出错。”
杨思君起身转过来,福身行礼:“见过相公。”
“免礼免礼。我看你进步很大,明天跟我出去转转。”
杨思君疑惑,自她嫁入王府,朱高炽从来没有主动邀她出游,今天是发什么疯?她抿嘴不言,静等朱高炽解释。
朱高炽苦笑:“你可真聪明,不是乱转。跟我去趟西市,然后再去门头沟。”
杨思君心想:“这地方也不是游览好去处。”
“今日我便在你这儿住下,与你讨论讨论透视绘画。”朱高炽笑吟吟扑过去,横抱起杨思君,大踏步走进卧房。
“你个骗子,不是要讨论透视吗?”
“对,两不耽误。”
“胡说,我从未见过在**讨论的。”
“你很快就能涨知识。”
次日朱高炽只觉腰酸背痛,不过想到今日事情繁多,挣扎起床。
杨思君慵懒伸个懒腰,扯过被子翻身继续睡,被朱高炽强拉着起床。
东方泛起鱼肚白,空气中弥漫草木清香,树枝上站着两只喜鹊叽叽喳喳。朱高炽先跑会儿步,吃几口饭,便与杨思君驾车出门。
从皇宫西门出来后,城中人已很多。挑担子乡下人,送水牛车,行色匆匆的路人。
烟火气扑面而来,衬托在硕大的宫墙下,叫人徒生激动。
“大家生活还行。你瞧瞧还有人卖鱼。”
杨思君缩在角落,眼皮直打架。
朱高炽忍不住刮了她的鼻子一下,惹来个大白眼。她厌烦地挥挥手,换个姿势又继续睡。
“你睡什么?这么大早出来是让你睡觉的吗?”
杨思君道:“夫君想做什么,做便是。妾也管不着。”
朱高炽气乐:“怪不得我以前讨厌你,就你这样的脾气,没几个人能受得了。”
杨思君充耳不闻。
朱高炽很怀疑,前身究竟为什么要娶个冰霜美人回来。
她明显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连世子的面子都不给。
规矩、女戒之类对她来说,好像根本不存在。
至西市,朱高炽下车,顺带把杨思君也拉下来。
早晨西市人流更多,许多店铺还未开门,趁这个时间,乡下来的农民把自家的蔬菜摆开,街道两旁皆是青菜。
朱高炽兴致勃勃,一会看看南瓜,一会儿买把儿菠菜。
杨思君也来了点兴致,时不时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偶尔还会亲自挑选蔬菜。菜农见两位衣装不凡,气度雅致,话都说不利索。
西市很大,两人足足半个多时辰才全部逛完。
又上马车,朱高炽问:“怎么样?”
杨思君莫名其妙,屈膝抱着道:“什么怎么样?”
“这块地啊,你也走完了,怎么样?”
杨思君疑惑:“你要在这儿种地?”
“不是,我要把这里全部拆除重建。”
“叫妾来又是为何?”
“设计图。”
古代也有设计图,但朱高炽想要的不是设计图,而是效果示意图。现在整个大明,除了杨思君恐怕没人能理解他的想法。
朱高炽介绍,这块地仅仅只用于交易过于浪费,这里应该是集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西市呈现南北窄,东西长的长方形格局。朱高炽打算划分出功能区域。菜市场、百货市场、交易大厅,中间夹杂餐饮建筑,特色服务。
其中最重要的是百货市场与交易大厅。
百货市场要建成四层楼高建筑,成为北平府地标,交易大厅则可略小,但要突出功能。
杨思君晕晕乎乎,无法想象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景。
朱高炽安慰:“你心里有个概念即可,今天出来是让你有个大致印象。回去后需要经过详细讨论,甚至我们可能还要做个实验。”
“什么实验?”
“先建造个小型建筑,摸索经验。”
说话间车子抵达门头沟,朱高炽带着杨思君,上上下下翻了五个小山头,最终选定个合适位置。
就是玉门河岸,此地地形宽阔,背靠大山,脚踩大川,能施展得开。
两人站在高处,正对河岸,朱高炽介绍自己的设想:“这里要圈住一大片土地,划分不同作坊区。这类建筑并不需要特别精美,但一定要方便。
道路也是个大问题,行人路线与货运路线必须分开。仓库区建南边,靠近河岸,水路,陆路皆可走。”
杨思君眯眼,脑海里立刻冒出大量图景,这么多作坊集中,该是何等壮观!
两人回府时已经天黑,都累不轻,回去后没多久便进入梦乡。
随后的规划才是难点中的难点。
北平府的政务,大部分交给姚广孝处理;生意则交给周星月管理,他只管钱,以及查账。
不过,规划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
朱高炽请几个大匠到衙门讨论规划问题。人都到齐,忽地又出现个女子。众人面面相觑。
那女人贵气逼人,不能直视。
朱高炽介绍:“这位是侧妃杨氏,她也会参与到规划中。”
众人齐疑惑:锦衣玉食的世子妃能懂什么?
首先规划的就是工业区。朱高炽画出地形图,地块面积大小、地理位置、周边情况全都标准出,这些大匠也去实地探查过,所以人人都心中有数。
工业区最重要的是功能。
讨论开始后,朱高炽就与大匠们屡次分歧。
朱高炽考虑的只有功能,而大匠们则考虑得更细,连美观也都考虑入内。
他的理念与大匠根本不合。后世看多厂房建设,虽然没有亲身参与,但眼界真的高。
这些大匠中,有人参与过元朝的朝廷工程,他们同样也有自己的坚持。
一个上午就在争吵中度过,杨思君未发言。一会儿看看朱高炽,一会儿看看大匠。
迄今为止北平府最大规模的政府工程,就在争吵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