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根本上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有很多朋友遇到过关于人际交往的问题,比如因为自己表达方式的错误引起别人的误会,或者是由于沟通不当引发一系列人际关系的问题。

如果你之前已经看过很多关于人际交往的书籍,发现自己的说话方式还是没什么改变,说明问题不是出现在技巧或者方法论上。下面我就和大家来探讨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怎样才能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以及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你可能听过一个词,叫作“相由心生”。其实,我们说出的话也是受内心影响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跟身边人的交流并不会字斟句酌,而是会脱口而出,脱口而出的往往就是自己真实的想法。正因如此,你会发现自己学习了很多沟通的技巧,在开口说话的那一瞬间却一个都想不起来,这是因为你心里的想法没有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没有改变,所以你说出的话也不会改变。当改变对这个世界、对其他人的看法之后,你说出来的话自然也会随之改变。这个才是改变沟通方式、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底层逻辑。

1.放弃“一定要赢”的想法

曾经有读者咨询过我一个问题,说她和好朋友对一个社会现象的看法产生了分歧,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到后来甚至发展到相互攻击的地步。她的朋友觉得她不可理喻,而她则认为朋友的“三观”有问题。这位读者越想越气,甚至想要和朋友绝交,但仔细想想又觉得之前两个人关系不错,不值得为一件小事而从此不再来往。于是她求助于我,想要知道如何让朋友承认自己错了。而我告诉她:“为什么一定要让你的朋友觉得自己错了呢?你们其实可以跳过这个话题,去聊其他话题。”

当你在人际交往中下定决心想要赢对方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成了输家。如果对方能够接受你的观点,就不会与你继续争论下去。如果不能,就算你在气势上压过对方,让对方哑口无言,那也只是让对方在嘴上承认你说的对,但心里依然不服气。看似你赢了对方,其实是输掉了你们之间的这段关系。你想要在对话中获得胜利的感觉,对方也一样。而对方暂时没得到的,之后会在其他事情上赢回来,给你难堪。类似的事情发生多了,你们之间的感情裂隙就会越来越大。你渐渐会觉得自己和这个朋友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而且无论自己说什么对方都要反驳。到最后,你们会渐行渐远。

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他过去全部人生经历的汇总,之所以大家会在某件事情上产生分歧,是因为人们原本的经历就各自不同。不过面对生活中经常反驳我的人,我会主动和他保持距离,避免成为关系亲密的朋友,因为和较真的人相处起来比较累。

当你放弃要赢的想法时,其实并不需要去学习委婉表达的技巧,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争执和针锋相对的谈话,也不会因为这些谈话而伤害到别人。

2.关注对方

我有一个老师给我的一位师兄布置了一项关于情商的作业,要求这位师兄与其他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确保对面的茶杯里不能没有水。

茶杯里有水是饭局中一个相当小的细节。当他关注他人茶杯里有无水时,同时也会关注到对方的表情、肢体动作以及语言中的情绪,并且会据此做出回应。而对方感觉到自己被关注了,就会更愿意打开心扉去交谈,并且认为师兄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

如果你没有专注地倾听对方的讲话,无论对方说什么,你心里想的都是自己想要说的话,而不是对方正在表达的内容。这种心不在焉的对话,很快就会结束。因为对方能够感觉到自己说的话没有被你认真听,因而失去了继续讲下去的动力。

在沟通交流中,你只需要关注对方就够了。只要你认真去听对方讲话,不需要太多的沟通技巧,你的大脑会根据你自己的理解给出对方回应,而你自己的表情和动作也都随之自然产生反馈。

3.不要假装

这里的假装,指的是你为了迎合他人而做出一些自己原本不会做的事,说自己原本不会说的话。意思就是,你本来是A类人,但是你怕别人不喜欢A类人,就把自己伪装成B类人来说话、做事。这样的话你会发现自己沟通起来特别累,每次讲一句话之前都要先用大脑思考好久,而已经说出口的话还要再慢慢回味一下有没有错误的地方。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假装会非常消耗注意力。当你把注意力都放在假装上,你会发现自己留给爱好、思考、事业的时间、精力就没剩多少了。而且,靠假装来维系的朋友关系,其实并不会让你感到开心,反而会让你患得患失,担心自己失去朋友,担心对方嫌弃你,变得越来越不敢说话。

但其实,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人,而各种各样的人也都会有人喜欢。我之前也曾有过讨好型人格,但现在已经不再刻意讨好别人。在我现在的生活里,一天之中大部分事情都是我自己主动去做的。我见到的人是我想见的,与对方的聊天方式也是我自己喜欢的。我以自己的坦诚来开始对话,也让对方坦诚地面对我。

以前我觉得人际交往特别累,尤其在人多的场合会时刻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中,脸上带着假笑到处嘘寒问暖,还给自己贴上个“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标签。后来发现,其实我需要做的只是转换心态。当我放下对别人的警觉和戒备,用开放的心态去沟通时,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松弛的状态,而这种态度也会让别人放下戒备与我坦诚交谈。

做回自己是沟通中最省力的方式。只要你没有那么咄咄逼人,大家也会包容你独特的想法。同时你也要知道,无论你是哪一类人,都没有办法让所有人喜欢你,认可你,总会有人讨厌你的言行举止。这是客观事实,无法避免。但如果你因为一个人讨厌自己而不开心,为了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而感到忧虑,那着实没有必要。我们应该按照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来进行人际交往与生活。

4.用欣赏的态度看待对方

我们在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指出对方的问题。这让对方得到的信号就是我们在指责他。这时,我们说话的内容正确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哪怕我们告诉对方的是真理,对方也会对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有时只是出于礼貌没有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其实,只要改变一下视角,用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对方以及对方所做的事情,我们与他人的沟通方式自然就会改变。

比如你的男朋友给你炒了一桌子难以下咽的菜,如果你直言不讳地告诉对方很难吃,这在对方听来就是一种指责,也会让他感到委屈。毕竟你的男朋友也想尽力做好这桌子菜,奈何烹饪水平有限。可如果你用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对方,那么你看到的就不再是一桌子难以下咽的菜,而是男朋友亲自下厨的勤劳和对你的关怀。同样一件事情,当你再去评判的时候,也许告诉对方的话就变成了:“哇,你也太用心了,专门为了我做一桌子菜,好感动。同时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下回可不可以少放点盐呢?我觉得这样味道会更好一些。”认可对于接收信息的一方来说非常重要。有一个3K模型,就是说当你想要指出别人不足的时候,要遵循“先认可对方——再说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重复表达认可”的方式。

这里有个小建议,就是当你在认可他人的时候,认可的内容可以具体一点。像“你好棒”“你好厉害”“你好优秀”之类的评价就只能算是泛泛而谈,而具体的认可则需要评论到他与众不同的那一点上。

比如说我去一个朋友家吃饭,当我表达对她烹饪水平的评价时是这样说的:对于大盘鸡,我会说“层次感很丰富”;对于红烧黄辣丁,我会说“鱼肉放在嘴里的瞬间像融化了一样”;对于青椒牛肉丝,我会说“牛肉非常鲜嫩,牛肉很容易炒老的,做得真不错”。这些认可比直接说“好吃”“不错”更能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