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考古专题:如何找到一个考古遗址?
如同厨师做菜必须得有食材一样,考古学所有的研究工作是建立在遗址发掘这个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如何准确、高效地发现遗址,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纵观这些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大部分都是一些抢救性发掘。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房地产、造地铁,一不小心就会挖出文物或者墓葬,考古队就被迫前去“救火”;又或者是某个古代墓葬因为盗墓贼的光顾而暴露在视线之下,不得已而为之,考古队只能接着盗墓贼的工作,去发掘些“别人捡剩下的”。这两类新闻往往特别多,时间久了就在大众心目中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考古学家净做些事后收尾的工作,这发现遗址的技能和本领,还不如盗墓贼厉害呢。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大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在考古学中,考古发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上面说的抢救性发掘,另一种就是与之相对的主动性发掘。顾名思义,主动性发掘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些重要的考古学问题而进行的,比如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为了解决年代问题而进行的某些发掘就是主动性发掘。这一类发掘往往进行得比较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一方面,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保证所有出土的文物都能够得到完好保护,一个惨痛的例子就是上个世纪定陵遗址的发掘,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很多文物都受到了二次破坏。所以本着“把财富留给后代”的理念,还不如将这些珍贵的文物继续埋在地下,留待后人去研究呢。另一方面,这几年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因施工而暴露出的考古遗址数不胜数,而全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就那么点,抢救性发掘都来不及进行,更何况需要花更大精力去研究的主动性发掘呢?
所以,这并不代表着考古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不过关。事实上,经过几次全国性的文物普查,一些主要的地下墓葬的大致情况,比如说方位、面积大小等,考古工作者们基本上已经门儿清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在考古学上是如何发现遗址的。
·地面勘查·
其实考古学上发现遗址的方法很简单,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勘查。通过对某一特定区域的勘查行为,就能很容易确定遗址的位置。这其中,地面勘查是非常常见的方法,一些遗址本来就有地面建筑,经历岁月的磨砺仍然有一部分暴露在地表或者剖面上,比如说秦始皇陵的封土之类的。还有一些遗址处在地表之下,但是因为一些人类活动,比如农耕、水渠灌溉等,或者是土壤流失、鼠类活动等自然因素,导致一些遗存、遗物被带到了地表上,我们就可以收集这些遗物,来作为判断遗址的重要证据。
现在我们来模拟一下具体的工作场景。假设我们事先圈定了一个边长为一百米的正方形潜在遗址区,我们需要10个人一字排开,彼此相隔约10米,然后每个人沿着既定的直线向前走,同时每走十步,就记录下这个区间内看到的所有遗物数量,小到一块碎陶片,一块被加工过的石片,或者是其他的石制品。等走完了整个潜在遗址区,再将这些数字全部记录在笔记本上,你就会发现,当进入遗址所在的地表之后,记录的遗物数量会大大增加,而在遗址的边缘地带,遗物的数量则显得稀稀落落、参差不齐。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一个遗址的大致方位以及它的边界。
这样的方式简单、直接,并且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但它有个致命的缺陷,所有的数据来自于人为的踏查,如果勘查区是个植被茂盛的森林区,或者地形特别复杂,勘探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我想任何一个考古工作者都不想在勘探过程中,走着走着就要穿过一片密林,或是跨过一个悬崖吧?还有一点,我们赖以判断的依据是那些遗留于地表的文物,像陶器、石器这种因为足够坚硬,所以足以抵抗自然界的侵蚀而留存下来。但是如果这一片区域的古人更热衷于使用木制品或者是纤维制品呢?这一部分的信息,是很难被我们捕捉到的。
所以,我们还需要其他的方法。
·航拍勘探·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种“高大上”的勘探方式:航拍。现在用无人机玩摄影、拍视频的人很多,但是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航拍也可以用于考古学勘探。这基于一个很重要的原理,我们古代的人类活动遗迹全部都是人工建成的,即使这些地面建筑已经被夷为平地,但是房屋基址、墓葬这些埋入地下的建筑,往往是用石头或者是夯土建造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的构造,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植物,由于土壤缺乏水分和营养物,长势就不如正常环境下的植被,显得低矮枯黄。但是周围没有人工扰动的土壤就不一样了,他们因为水分充沛、腐殖质丰富,长势就会好很多。这样的一种差异,如果我们是在地面上观看,不太容易发现,但是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从高空来俯瞰呢?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这其实就是视角的变化,航空摄影考古的创始人克劳福特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猫站在一块波斯地毯上,眼睛距离地毯很近,视域范围狭小,因此从猫的观察角度只能看到地毯上面一些不可思议的线条和色斑。而人站在地毯上面,眼睛位置高了,视角到了,所以人能够看到那些线条和色斑组成的花纹。”
在一些特殊的天气状况下,一些原本隐藏在地底的秘密,通过航拍的“放大”,可以很明显地被捕捉到。比如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方,由于地下水位较低,一场大雨之后,遗迹地表和普通地表的泥土中雨水的蒸发速率不同,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两者在视觉上会呈现出很大程度的差异。一般来说,航拍勘探会选择在旭日东升的清晨或者是夕阳西下的傍晚进行,这个时候太阳斜射,地面的阴影标志明显,甚至能够看出埋在土里的墙的影子。比如,我们对新疆高昌古城的黑白航空影像进行分析后发现,古城的城墙、马面、城门以及城内残存的建筑都有清晰的阴影,黑白分明。
相比于传统的勘探方式,航拍有着多种优势,精确度更高,覆盖范围更广,而且对遗址的勘探是无损的,这样一种科技手段应用到考古学领域中,带来的变革是剧烈的。当时元上都遗址进行了一次考古航空勘察,在元上都考古队工作了接近7年的魏坚先生经历了之后不禁感叹,在空中不到半个小时的勘察所得到的认识,超过了他在地面工作近7年的认识的总和。考古学也正是在不断地对其他学科、技术的吸收过程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