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的发展

(一)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发展历程

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20世纪80年代的引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全面铺开阶段和21世纪初开始的纵深发展阶段。

1.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末)

继1982年香港半岛集团(Peninsula)进入中国之后,假日酒店集团(现为洲际酒店集团)于1984年管理北京丽都假日酒店,并在五年之内先后在国内拉萨、桂林、广州、西安、厦门、大连、成都、重庆等城市形成网络,成为当时中国境内管理酒店最多的国外酒店集团。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市场的还有喜来登(Sheraton)、希尔顿(Hilton)、雅高(Accor)、香格里拉(Shangri-La)、新世界(New World)、华美达(Ramada)、凯悦(Hyatt)、太平洋(Pacific)、马尼拉(Manila)等十余家酒店管理集团。在引进初期,进入中国的国际酒店集团以经营中高档酒店为主,多数分布在沿海的中心城市,尤其是直辖市与著名的旅游城市。国际酒店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个十年里,只有假日集团形成管理10家以上酒店的规模。

2.全面铺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末)

20世纪90年代,尝到了甜头的国际酒店集团登陆中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一时期既是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阶段,也是国际酒店集团积极扩大市场份额的时期。于是,形成了一批中国市场份额在两位数以上的国际酒店集团,如:六洲(原Bass,曾经并购Holiday Inn)、万豪(Marriott)、香格里拉(Shangri-La)、雅高(Accor)等。90年代,万豪(Marriott)、最佳西方国际(Best Western)、天天(Days inn)、凯宾斯基(Kempinski)、喜达屋(Starwood)、海逸(Harbour Plaza)、威士汀(Westin)、豪生(Howard Johnson)等数十家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出现了群雄逐鹿的局面。根据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的资料统计,2000年世界酒店管理集团排名前10家为圣达特、六洲、万豪、雅高、精选国际、希尔顿、最佳西方国际、喜达屋、卡尔森、凯悦,除了圣达特集团未进入中国市场外,其余9家酒店集团已在中国建立或管理酒店,并逐步涵盖了高中低所有的消费档次,中国成为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的集聚地。

3.纵深发展阶段(21世纪至今)

进入21世纪初期,国际酒店集团在我国的发展呈现网络化、两极化、本土化的特征,不仅酒店数量增长,而且以全球化战略为前提,追求地区分布、经营格局的更加合理化。在中国市场形成规模和特色的国际酒店集团越来越多,这既是国际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万豪国际集团作为世界五百强跨国集团之一,是国际酒店集团中的巨无霸,虽然它1997年才进入中国市场,但它通过实施以丽兹·卡尔顿、万豪、万丽品牌为主的多品牌发展战略,在“你如能使员工树立工作自豪感,他们就会为顾客提供出色的服务”的核心经营理念指导下,很快就打开了中国市场。

(二)国际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情况

1.截至2012年,已有40多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70多个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在华经营和管理的饭店数量达到1 000多家,排名前10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均已进入中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酒店业中发展潜力最大、发展效益最好、综合收益最高的市场之一。

2.国际著名酒店集团管理的酒店多为高星级酒店,只有少数品牌如“速8”,“宜必思”等以特许经营方式涉入经济型酒店市场。

3.针对不同市场需求,某些国际酒店集团已经开始在中国实施“多品牌战略”,涵盖超豪华到经济档各层次酒店,最大限度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国际酒店集团由单一品牌向多种品牌发展,由个别超豪华品牌向批量超豪华品牌酒店发展,由中高档酒店向经济型酒店发展。

4.国际酒店集团竞争的热点由一、二线城市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拓展。国际酒店集团品牌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五星级酒店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而中国有许多三、四线城市,无论是经济或市场需求,都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国际酒店集团品牌已经开始向这些地区拓展。

(三)中国酒店业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荣誉榜

2006中国酒店业国际酒店管理集团10强

1.贝斯特韦斯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2.北京凯莱国际饭店管理有限公司

3.康年国际酒店集团

4.上海豪生国际酒店集团(中国)

5.速伯艾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6.万豪国际集团所属酒店及酒店公寓(中国地区)

7.香格里拉酒店集团

8.香港中旅维景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9.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

10.洲际酒店集团

2007中国酒店业国际酒店管理集团10强

1.洲际酒店集团

2.上海豪生国际酒店集团(中国)

3.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

4.法国雅高酒店集团

5.香格里拉股份有限公司

6.万豪国际集团所属酒店及酒店公寓(中国地区)

7.戴斯酒店管理集团

8.贝斯特韦斯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9.康年国际酒店集团

10.凯悦国际酒店管理(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008中国酒店业国际酒店管理集团10强

1.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

2.洲际酒店集团

3.上海豪生国际酒店集团(中国)

4.法国雅高酒店集团

5.香格里拉股份有限公司

6.万豪国际集团所属酒店及酒店公寓(中国地区)

7.戴斯酒店管理集团

8.贝斯特韦斯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9.康年国际酒店集团

10.凯悦国际酒店管理(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009中国酒店业国际酒店管理集团10强

1.洲际酒店集团

2.豪生国际酒店集团(中国)

3.法国雅高酒店集团

4.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

5.万豪国际集团所属酒店及酒店公寓(中国地区)

6.戴斯酒店管理集团

7.香格里拉股份有限公司

8.康年国际酒店集团

9.贝斯特韦斯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10.凯悦国际酒店管理(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010中国杰出国际酒店管理集团

1.洲际酒店集团

2.香格里拉酒店集团

3.凯悦酒店集团

4.戴斯酒店集团(中国)

2011中国杰出国际酒店管理集团

1.洲际酒店集团

2.香格里拉酒店集团

3.凯悦酒店集团

4.上海豪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2012中国杰出国际酒店管理集团

1.洲际酒店集团

2.香格里拉酒店集团

3.雅高国际酒店集团

4.上海豪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酒店业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荣誉榜是中国旅游饭店协会发布,排名不分先后。

(四)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发展战略

1.多品牌发展战略

国际酒店集团依靠其成功的品牌经营,建立为客人所熟悉与信任的品牌,保持客人对品牌的忠诚度,以期获得更高的价格和更稳定的客源。品牌优势在构成强大进入壁垒的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产品差异,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洲际酒店集团刚进入中国时,推出的品牌只有假日品牌,为了满足商务客人的需求,又陆续推出皇冠假日、洲际等品牌;万豪国际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就是运用了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它进入中国市场首推的是万豪品牌,目前该集团已推出多品牌发展战略,既有高档的丽兹·卡尔顿、万豪、万丽,又有中高档的万怡、新世纪、华美达等。即使是万豪的同一档次品牌,各品牌间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的风格,如万豪是体现欧美古典式风格,万丽则追求智能化的商务现代派风格,不同的风格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

2.两极化发展战略

酒店业市场中的超豪华酒店与经济型酒店是国际酒店集团在我国重点发展的两大极端市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超豪华酒店在中国是空白,20世纪90年代末期仅有北京圣·瑞杰斯国际俱乐部酒店和上海丽兹·卡尔顿及金茂君悦酒店三家。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国际性商务活动的增多,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对中国酒店业市场表示出极大的信心,纷纷推出超豪华酒店品牌,在中国打造自己的旗舰店。随着国内旅游的迅速发展,国内游客已经成为酒店不可忽视的客源。对中国旅游者而言,多数对高档酒店消费不起,而大部分低档酒店的设施、卫生、服务条件太差,又难以入住。所以,中国酒店业市场缺乏中、外顾客需要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经济型酒店。未来需求趋势是装修朴素、干净卫生、设施便利、价位适中的经济型酒店。一些国际知名酒店集团一致达成共识,经济型酒店已成为继高档酒店之后的酒店业发展的又一新热点、新机会。较早进入中国经济型酒店业市场的是美国的天天酒店集团,该集团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市场,并与中国建设银行联手推出了11家天天品牌酒店。

3.本土化发展战略

使用和培养本土人才,促进与接管酒店之间的文化融合是提高国际酒店集团经营业绩的根本。由于较大的文化差异,外方管理人员与中国员工沟通难度较大。由于沟通上的限制,曾经出现中方员工与外方管理层无法相互适应,中方员工不接受外方管理层的管理,外方管理层对中方员工的行为难以理解,致使接管后的酒店经营状况一直不佳。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中外双方管理层不相容,双方在决策方式、管理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分歧,无法达成共识;二是中方员工与外方管理层之间的不相容,由于中外价值观念的差异,致使双方在核心理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双方难以相互理解,无法沟通。针对这种情况,选拔和培养当地的酒店管理人才,在集团统一的管理体制下,放手让中方管理人员运作,增进与当地文化的衔接与相容,被越来越多的国际酒店集团所采用。另外,许多有过在国际酒店集团任职经历的人员成为国内酒店和外企争夺的对象,国际酒店集团管理的酒店成为中国酒店管理人才的“提高班”,对中国酒店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功不可没。

国际酒店集团进入中国已30多年,虽然并未达到全面覆盖市场的格局,但是目前中国酒店业的高端市场基本都控制在国际酒店集团手中。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资料,国外和外资酒店占全国酒店客房总数的20%,但它们却占有酒店业80%的利润。除了它们采用品牌化、两极化、本土化的发展战略决策外,其管理方式、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也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