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我认知

自知者明。

——《道德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篇》

“自知”、“知己”,实际上与我们经常说的EQ一致,就是情商。“情商”一词,源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1995年出版的专著《情商》(EQ)。美国《时代》杂志据此断言:“人生能否成功,从真正意义上讲,决定因素不是智商(IQ),而是情绪智商的高低。”自我认知即是戈尔曼情商理论的核心内涵,具体指认识、管理、调控自己情绪,以及自我激励的能力等。在戈尔曼的情商理论中,只有人先认知自我,有自知之明,才能控制自我,排除干扰,建立良好的自制力和自信心。此外,自我认知关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通过自我认知推己及人,才能正确认知他人,形成与他人的共感能力,建立和开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戈尔曼不仅认为“自知者明”,亦认为“知己”是“知彼”的基础,尽管他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老子和孙子为何许人也。无论是老子、孙子还是戈尔曼教授,都认为自我认知对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你瞧,古今中外,智者所见略同!

我们每个人各有优缺点,要认知、接受自己的缺点或许很困难甚至很残酷。认知自己的缺点需要勇气,但我想你的缺点一定比尼克·武伊契奇(Nick Vujicic,中国香港地区译为力克·胡哲)的残缺容易接受。尼克·武伊契奇出生于1982年12月4日,他患有极为罕见的“先天性四肢切断症”,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指的小“脚”。他曾无法接受自己的身体畸形和同龄人的嘲笑,在10岁时想过在浴缸溺死。但尼克在13岁时看到了介绍一名残疾人自强不息经历的文章,从此重生,正视、接受自己的身体形态。后来尼克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游泳、打高尔夫球、冲浪、踢足球。最重要的是,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乐观幽默的人。如今,尼克已经是一名演讲大师,他鼓舞全世界的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正视自己,振作起来。

看到勇敢的尼克,我们没有理由再逃避自我认知。无论真实自我是否完美,我们都需要勇敢地认知自己,借此才能改进自己,更积极地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自我认知呢?

我有一个量化自我认知的方法。每天面对再熟悉不过的自己,问一问自己两个“是否”:是否肯用心面对自己?是否勇于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自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出于各种理由,就是不肯用心去看一看、听一听、改一改。而这点小小的缺失恰恰是我们与那些优秀人士距离越来越远的根源。

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可以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清楚后,才能实现自我发展。当你参加运动会时,知道自己爆发力强,会选择短跑;知道自己耐力好,就会申报长跑项目。我们必须先“知道自己”,才能有所筹谋。

自我管理有三种方式:一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二是补足自己的短板;三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补足短板。

田忌赛马就是改变竞争策略,发挥优势取胜的案例。清楚知晓自己每个等级的马都弱于齐威王的马,他便用自己的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自己的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充分发挥自己上马、中马的速度优势。那么,即使自己的下马输给齐威王的上马,他依然以二比一赢得比赛。很明显,若不通过此方法,田忌必输无疑。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如田忌那样放弃下马的输赢。我们都知道木桶的储水量由最短的那根木板决定。若现在必须要使用该木桶,就不得不延长短板的长度。在以乔治六世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中,艾伯特(Abert)勇敢果决,极富正义感和责任感,唯有口吃一个缺点。对于一个平常人来说,口吃也许无伤大雅,但艾伯特作为国王,必须要克服口吃发表演讲,以鼓舞全民反法西斯侵略的士气。艾伯特曾为此愤怒、自卑,但他在医生荣格的帮助下积极进行运动、加强呼吸、放松嘴部肌肉、加强舌头力量、绕口令等物理治疗,最终突破了心理障碍,流畅地对全民做出精彩的演讲。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正如艾伯特必须克服口吃一样,你的短板很可能是你不得不改进的致命弱点,需要你以决心和毅力去克服。

图2-3 木桶效应

我也曾有不得不改进的短板。小时候身体很瘦弱,“羸弱”这个词再恰当不过了,曾经上初中时有同学开玩笑说“张萌将来应该嫁给开药厂的老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到自己的心力越来越跟不上追梦的速度。我意识到没有强壮的身体,根本无法实现那些美好的愿望。于是初中开始就坚持长跑锻炼,直到现在也不放松。记得初中、高中、大学期间都获得过学校女子一千五百米、三千米长跑的前三名。大学期间我坚持游泳,每天晚上9点下自习后必到学校游泳馆游泳一千米,然后接着回自习室学习,这样更有效率!现在,我的工作室在京师大厦11层,我很少坐电梯,而是步行上下楼,我也鼓励工作室的成员们步行上下楼!身体瘦弱曾是我人生发展的瓶颈因素,弥补这个缺陷,是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精力充沛的秘诀。

前文提到的自我管理第三种方法是既发挥优势又能补足短板的混合法。乒乓球国手邓亚萍当年以高超球技称霸世界乒坛多年,她的成功正因不断刻苦、系统的训练,真正做到了扬长补短。邓亚萍的短板很明显——1.55米的身高对她来说并非优势。邓亚萍的父亲邓长松为她安排了目标明确的系统训练。他有意培养邓亚萍的技术长处——让她练成用横拍正手连续进攻的绝招。针对邓亚萍的身高问题,邓长松训练她要把球速打快,步伐跑快。为此,邓亚萍苦练多年。她不仅需要将正手进攻的技术动作练得纯熟作为自己的必杀技,还要背着沙袋穿着沙衣进行负重训练,以练就弹跳力、爆发力和持久力弥补短板。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或许容易些,扬长补短却是难度最大,但也是我们需要做到的。人们往往能想到但是就不愿去做,或许愿意做而又没有能力做到。“知道”与“做到”总有距离。或许我们不能人人都成为邓亚萍,将扬长补短发挥到极致,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下有策略地选择扬长、补短,或者结合两者发挥最大效能。

图2-4 张萌荣获“2009 OLAY女性创新与梦想基金”

在阿尔·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合著的《人生定位》(Horse Sense)中,两位作者将人生比喻成一场赛马。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特点,他们勾画了几种不同的经营人生的方式:高风险赛马、中等风险赛马、低风险赛马、企业型赛马、产品型赛马、创意型赛马、伙伴型赛马、配偶型赛马、家族型赛马等。书的开篇起,作者们就一直在强调,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根据自己不断变化的特点和处境选择成为不同的赛马,灵活地进行扬长补短。

于我个人而言,自我认知和扬长补短已成为一种习惯。我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一门《实用演讲与口才》的课程,其讲稿《演讲的艺术》也将于2014年年初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我的课堂座无虚席,其秘诀在于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自我认知理论,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这深受学生们的欢迎,由此得到大家的认可。

图2-5 张萌讲授课程“实用演讲与口才”现场一

图2-6 张萌讲授课程“实用演讲与口才”现场二

在我对演讲的定义中,演讲是一个不断认识、修正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阶段:演讲前、演讲中、演讲后,即“演讲前如何准备”、“演讲中如何应对”与“演讲后如何反思”。我会具体教授学生演讲前如何悉心准备,演讲中如何面对突发状况与运用即兴技巧,演讲后如何反思。在最后一部分中,我特别强调一个人若想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必须将自己的演讲全程录像。不仅要记录自己的表现,还要记录下每个听众的表情和反应,他们是你认识自己演讲表现的镜子。演讲后,需要反复看这些录像,细致观察自己演讲中每个表情、每个神态、每个语音、每个语调等,从中发掘自己的优势在哪儿,哪些地方存在不足。需要特别留心听众们的每个反应,站在他们的角度再次审视自己。在此基础上,你将明晰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哪些地方需要提高和修炼,从而你会有所收获。其实,大多数有经验的演讲者都会为自己的演讲录音。光有录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知道,演讲包括两方面,即“演”和“讲”,既包括声音又有影像。因此,我曾建议演讲者多做一个工作——为自己录像,你只需用自己的手机,从观众席的角度为自己记录。当然,单纯录像还是不够,需要演讲结束后反复聆听、观察——这就是演讲提高的秘诀!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一次性完成就能掌握的,它们是一个循环,你必须每次都这样做。

你或许觉得我讲授的演讲方法比别人教得更加麻烦,但我不得不告诉你,你要做的更加麻烦——无论你在做什么,请像每天照镜子一样审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付出行动。这样的你,不仅会是一个智者,也是一个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