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的历史趋势
文化的历史趋势,指历史发展的规律,即社会文化“应有的”宏观趋势,是整个社会文化应有的符合人类社会进步要求的历史性趋向。它是整个时代的文化在新的生活方式或异质文化的影响下的将来走势,是多种因素所构成的历史文化合力的理想状态。
它是某个社会中人们生存的文化前景,是他们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信仰状况的理想表现,它总是指向未来,指向真、善、美的生活状态与审美形态。它是由现实的社会政治、民主意识及人的精神状态所决定的人类发展方向,它存在于人的理性把握之中、人类的理想之中。
当前人们提及当代世界文化的总趋势这一概念时,大多不假思考地说:“当然是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其实,这只讲到了一种外表的形式,却忽略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文化全球化的根基性实质。我们在什么样的文化根基上来进行“全球化”?文化意识的奠基所在何处?当代世界的文化根基又应有怎样的基础?这些基本点不明白,所进行的“全球化”又当何去何从?
世界文化因不同国度、地域、民族的不同历史渊源、不同历史时段,当然有着各自的品类风格,文化意识所括的内容,更是林林总总。但根基所在,止于对生命觉悟与国民意识的认知与体现。作为宇宙中的个体,人的生命是什么?它在宇宙中的性质是什么?其价值与意义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如何?人为什么活、怎样活?怎样才是健康的不枉此一回的生命历程?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终极问题。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国民的科学概念是什么?不同历史背景中,国民(平民、臣民、市民、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应怎样解释与实现?不同时代的人类社会应该是怎样的?社会、国家与作为个体的人的关系应如何?怎样才是与时俱进的健全的国家?怎样才能建设符合时代要求与历史进步的健康的社会实体?一个现代社会的健全体制应如何?现代国家的法制应怎样体现?一个健康的现代国家的公民应该享有哪些基本的权利与应该尽到哪些基本的义务……这是任何社会成员都面临着的基本问题。健康的生命觉悟与健全的国民意识,应是现代文化的两大根基。怎样推动两者的“渐进终极真理”的发展与实现,则是当代世界文化历史性的大趋势。于是,任何国度、地域、民族文化的进步与反动与否的终极衡量尺度,只在于是否有利于两者适时地充分地实现。一切文化活动的终极目标,也只应如此。
当代中国的文化历史性趋向应如何?
现在都谈“与时俱进”。第一章的第一节中已经阐释了“与时俱进”的内涵及其同“与世浮沉”、“随风俯仰”间的不同。有了上述文化根基层面的宏观认识,再进一步探讨目前中国文化具体的趋向。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之一:健康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可以给予社会中大多数人以生存空间,大多数人的安全感、幸福感能够得到保证。历史文化趋势,是人类理想状态的文化方向。保证社会中大多数人生存的文化空间,是人类的梦想之一。打着“奉天承运”的旗号,坚持“唯我独尊”的路径,尽管在某些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它不无作用,如它的整齐划一、它的“万众一心”、它的简单明快,确实有相应的力度。但更多的历史阶段,则因其文化的单一性,导致长久的人文窒息与社会停滞。其进一步的后果就难免是冲毁堤岸后的汪洋泛滥与重构秩序的艰难困苦。数千年中外历史的进程,充分地印证着这一点。因之,社会文化健康的多元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应有的历史趋势。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之二:政治体制、文化意识向法制化、民主化方向发展。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之三:从社会心理结构来看,当代中国文化的另一发展趋势是既游戏化、娱乐化、生活化,又必须重构神圣、重树理想与信仰。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压抑在心理的能量需要释放出来。事实上,越是需要艰苦劳动的社会,越是需要娱乐。原始社会繁重的劳作,使人们将音乐、诗歌、舞蹈等娱乐活动融入宗教仪式里,在宗教的狂欢中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但并没有减轻人们的负担,文明的重担反而加剧了社会成员学习、生活的压力。愈演愈烈的社会生存竞争需要人们把枯燥无味的工作情感化、游戏化,把严肃高雅的艺术生活化、实用化。
但是,娱乐化一方面释放了心理能量,消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又解构了一切神圣的事物。现代社会的娱乐心态已经浸入每一个角落,连最神圣庄严的仪式也往往披上了戏剧化、游戏化色彩。因此,与游戏娱乐趋势相伴而生的信仰重塑、价值重构过程也是当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趋势。神性作为人性的对立面,永远是人类精神的栖息之所。一旦神性的光辉失去了让人们顶礼膜拜的力量,人类的精神体系就会崩溃瓦解,就像尼采一样,在宣告上帝死亡的同时,自己的精神也崩溃了。娱乐化与建构神圣的过程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历史文化趋势并行不悖的双向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