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重拍

爵士乐的“黑信封”如同一种精神的测光表,借用一下我喜欢的罗马尼亚作家马内阿的一个概念。2009年的头一天,我就入手了日本最前卫的实验爵士乐PSF公司的两张名盘,高柳昌行的《侵蚀》和《独立生活》(Live Independence),这两张日本前卫爵士乐最著名的唱片都是20世纪70年代爵士乐的梦幻名盘。但是如果喜欢村上春树的读者听了如此出轨的70年代日本地下爵士可能会直咋舌吧。其实,用爵士乐来一次反村上春树又有什么关系呢?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爵士乐最具有实验活力和原创性的年代,出现了如阿部熏等天才性的亚洲爵士大师。如果你喜欢爵士乐,又反对春树小说的那种“拧发条鸟”般的审慎的资产阶级魅力,那么买这个名叫PSF公司出的任何一张唱片都没错,总给你爵士得很“出轨”的意外感呢。当然,如果你不想走非主流路数,那么按照春树的爵士乐名单,从比如瑟隆尼斯·蒙克、迈尔斯·戴维斯、比尔·伊文斯或者那传奇的爵士女声比莉·哈莉黛听起来也不错,如果你按照爵士乐牌理出牌的话。

爵士乐被比喻为黑暗中恍惚的火焰华尔兹。看过波兰斯基的那部电影《水中刀》吗?如果循着那部电影里暗夜的爵士味道,你会找到这张托马茨·斯坦克的《应答祈祷》(唱片编号ECM1636),这张很蒙太奇化悲怆风格的波兰爵士乐唱片是波兰爵士乐的开拓者托马茨·斯坦克向波兰电影配乐大师克日什托夫·克麦达致敬的一张唱片,是著名的ECM的瑰宝之一。强调当代爵士乐概念的ECM公司出版的唱片是爵士迷们必收的重点,几乎张张都是精品。中国最大的爵士网爵士当铺(www.jazzsky.com)的ECM迷们还建立了全套的ECM资料档案库。ECM公司的唱片基本上编号靠前的历史名盘黑胶是收藏者们梦寐以求的孤品,很多已经绝版多年,一些二手的唱片也被炒到很高的价格。好在最近几年重刻再版了不少,比如我就买到了编号为1001的ECM首张大碟——爵士钢琴家梅尔·沃尔德朗(Mal Waldron)的《解脱》(Free At Last),基本上,听多了ECM公司的爵士乐唱片,对欧洲当代爵士就有一个概念了。

我想起去年挪威的前卫爵士大牌“超级寂静”(supersient)在北京的北欧音乐节上令人惊艳的现场,恍惚空灵,冷峻奇幻,蒙太奇重拍,挪威爵士乐的超现实意境其实已经另有乾坤,所以,我把这支叫“超级寂静”的组合的全套8张唱片收集齐全了,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挪威、芬兰等北欧的爵士音乐在20世纪90年代后形成了爵士乐的另外的风貌,让我等只有掏银子的份儿了。如果觉得“超级寂静”的唱片太出轨太前卫的话,买奥斯陆钢琴诗人凯特尔·毕卓斯坦(Ketil Bjornstad)在ECM出的系列钢琴唱片吧。这位“夏天作曲,冬天写诗”的“爵士+古典”的作曲家,把爵士乐里简单又浩渺的宇宙感用简约的钢琴即兴诠达出来,这是读卡尔维诺小说的最佳伴奏(如一名台湾女作家所说)。

2009年也许是爵士指数最高的一年,杭州现在有了固定的爵士乐节,上海的爵士乐一向是有历史渊源的——从30年代的老上海开始。北京的九门爵士节和刘元的爵士酒吧都有固定的观众,当然我更推荐像北京D22酒吧的比较前卫的爵士演出。2008年的最后一天,崔健乐队的键盘手、爵士钢琴家夏佳则举行了他个人的爵士钢琴独奏音乐会。在我看来,国内2008年比较重要的爵士事件当属于爵士音乐家李铁桥、李剑鸿等策划的系列“声东击西”即兴演出,以及李铁桥个人出版的他的首张大碟《风啊,他们疯了》,这张由挪威声音艺术家混音的前卫爵士唱片是国内原创性爵士“趋光运动”的一个佐证。

2009年的第2天,是著名的被中国观众称为图瓦大妈的珊寇在北京的专场演出。在演出前我送了珊寇一个礼物——小的红色唱佛机,还用我糟糕的英语和珊寇简单聊起了她最新的一张唱片《出神》,是以敦煌为主题灵感而创作的。这张由德国LEO唱片公司出版的唱片是珊寇对敦煌文明的一个精神呼应。当然,由俄国人创办的这个专门出版前卫爵士唱片的小公司,当年的大手笔是出了一套16张苏联地下爵士乐唱片大套装。其中就有珊寇的一张,据说限量发行750套,是死忠爵士迷们收藏的镇宅之宝。图瓦大妈这几年在国内的行情不断看涨,她在深圳、北京等地的现场演出引起轰动。她那独特的萨满—呼麦发声、悲怆幻异的现场是不可知的即兴奇迹。所以她的唱片我是看到必买的,在这里强烈推荐她早期的两张唱片《家书》、《圣彼得堡被遗忘的街道》,如果你在唱片行看见,一定要购入啊。

买爵士乐唱片其实不应该在乎什么推荐,有的时候,完全是一种即兴的下意识在决定你买或者不买哪张唱片。所以,在这里,我想如果你热爱爵士,或许不妨从一次酒吧的爵士现场开始,以及,去想办法买一张由著名的黑狮厂牌出版的黑人爵士乐钢琴大师蒙克的1971年11月15日的现场录音,那张唱片是爵士的旧约圣经,是一个回到源头的爵士开始或者开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