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学不好英语的女孩儿
● 我们在工作中感到的压力,有时候不一定是工作本身造成的。
当我们谈到“压力”的话题,另外一位女性听众拨通了广播热线:
“我刚才听了你们的节目,很有启发。觉得这个压力吧,确实我也有,我在工作上……”
“你做什么工作?能告诉我们吗?”我打断她,以便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情况,我们节目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我在北京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我的,我的专业是英语,但是……我的英语很难突破。我,我全力以赴地、投入地学习英语,还是达不到一个比较,比较高的境界,所以我的职位总是,总是……(“提不高”我替她把话说完)所以,所以我就感到特别的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压力比较大……而且,而且人际关系是我最头疼的事,我,我老觉得人际关系特别难,不愿意主动和别人说话。除非,除非别人主动和我说话,我会特别高兴。因为我是一个非常非常内向的人,所以压力真的很大,也没有特别知心的好朋友,能够,能够帮助我解决这压力,所以请问专家……”(她又说了不少客气话,好像生怕我们不接受她)
“我想问问你,这位朋友,你是在学校里学习英语的吗?”我问。
“我是,我是学英文医学秘书。”
“英文医学秘书?分到了酒店?没有分到什么诊所?”我有点惊讶。
“刚开始,刚开始我是分到外企人事部,但是由于,当时,当时我交了一个朋友,这个、这个朋友不是中国人,当时,当时的外企人事部接受不了,就把,就把我给解雇了。外企不同意我有……这给我打击特别大,从此以后我就对工作不感兴趣了。现在呢,我,我……”
“你听我说,别着急。你那个时候感到英语的程度老跟不上吗?”我不得不打断她断断续续的话,直切主题。
“当时我的英语在学校里是最好的,但是由于这个打击,几乎都失去了对工作的兴趣了。”这句话她说得很利索。
“嗯。然后你就到酒店来工作了。工作还是使用英语,嗯……”这一次,是我在沉吟、思索,把支离破碎的片断拼起来了,“虽然你有好的英语基础,可是在工作中,不好提高,对吗?”
“我觉得,我觉得……”她也在努力。
“你的那个外国男朋友也是讲英语的,对吧?”我问。
“是,但是他的中文讲得很好。”
“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是讲中文,还是英文?”
“是中文。”她的语速变得快而坚决。
“哦,我在想,因为他的母语是英语,会不会当你现在讲英语,或者和外国人交往的时候,过去的事情又会浮现出来?”我问话的时候,尽量地放慢语速,试探。
“对!”她回答得很快、很坚决。
“是不是?”
“对!对!对!”她的情绪有点激动。
“所以你和别人讲英语,特别是外国人,就不那么自如了。”我小心地深入。
“对,我很紧张,因,因为……”她又有点结巴了。
“因为受过这么一个惩罚,是不是?”说到她的痛处。
“对,对,这,这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她的声音急切而痛苦。
“那么,这件事就变得像一个症结一样。”我在下诊断。
“对!对对对!!”她的反应强烈。
“其实不是你英语的问题,不是你的英语不能提高的问题,而是一说英语就要碰到外国人,尤其是碰到外国的男性的时候,你就会紧张……”
“对对对对对对!!”她激动得很,首肯的言词几乎要打断我的话。
“语言嘛,一紧张可就讲不好了,我要是紧张,那我连中文也讲不好了。(在我说话的时候,她还是不停地说:“对,对,对!”)所以,这种情况障碍了你用英语和别人的交流。”
……
“现在我们的社会也是越来越不一样了,对于跨国籍交异性朋友这样的事,应该是已经可以了吧?”我接着试探她目前对此事的认知。
“嗯,嗯。”她的反应是认同。
“但是你那个创伤呢,也要知道那个创伤还在那里,我们需要慢慢去医治它。”听了她的反应,我确定这是她内心遗留的伤痛。
“嗯,嗯。”她的情绪渐渐平和下来。
“你要不停地告诉自己,甚至我建议你每天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我没有错,我做的是对的,我可以喜欢我愿意喜欢的人,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嗯,嗯。’她不断地回应着)你天天对自己说这个话,使你慢慢从这个阴影里走出去,甚至你可以用英文来讲:‘Nothing I did wrong.I am right.I can like any one I want.I can love any one I want.’”
“Yes, yes.”她也自然而然地换成英语对应。
“这样做,慢慢地,那种不好的感觉从你的心里流出去了,而新的好的感觉就能够注入进来。”
“嗯,嗯。”她在思索。
“你说呢?”我在准备结束对话。
“对。”她语气坚定。
“那我们试一试?”我进一步确定,我们的谈话可以结束了。
“好吧!”她回答得干脆,声音里透出一丝阳光,我也松了一口气。
如果不是在广播热线中遇到她,我还会多花些时间,让她宣泄、进行练习。但是面对几十万广播听众,我仅仅给了她6分钟的时间,心里真的有些过意不去。希望她通过我们的交谈,能够减轻压力,找回勇气,开始新的生活。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读者,从她的故事里得到启示。
看来,我们在工作中感到的压力,有时候不一定是工作本身造成的。上面的广播心理热线的对话,便是一个鲜活的案例。但是,大多数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一听到来访者说“学不好英语”,很容易陷入和她探讨“如何学习英语”的具体细节中去,反而忽略了挖掘真正障碍来访者正常生活、工作的深层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