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全球化陷入停滞且有逆转之势

全球化意味着跨国贸易以及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增加,随之带来国与国之间的紧密联系。据德国中央合作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特凡·比尔迈建立的全球化指数,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化指数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从1997年起出现快速上升;随后经济危机爆发,互联网泡沫破灭,全球化指数大跌;从2003年开始,该指数又快速上涨,直至2007年达到顶峰;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全球化指数再次停顿,增长趋势再未恢复;近两年全球化指数在波动中不断下滑,目前已降至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由于全球化带来的分配不均问题,西方社会对全球化的抑制不断上升,一些西方民众不再相信增加贸易会让他们受益,造成民粹主义和专制运动在各处盛行。全球化势头受挫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国际贸易增速持续放缓

多年来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都快于GDP增长速度,1980—2011年,全球GDP的年均增长率为2.9%,同期全球贸易增长率为7.3%,是前者的2.5倍;这期间曾7次出现贸易增速低于GDP增速的情况。然而,除20世纪80年代初的连续3年低迷之外,其余各次的持续时间均仅限于当年,且其后均伴有明显的贸易回弹。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从2011年开始,国际贸易增长率已经持续4年下滑,2012—2014年国际贸易增长幅度平均只有2.4%,低于同期全球GDP的增长水平。2016年4月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贸易量急剧收缩,出现了降幅达13.6%的负增长。报告认为,贸易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中间品和资本品交易减少所致。WTO估计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2.8%,为全球贸易增速低于3%的连续第五年,也让当前这个时期成为近30年来最长的贸易持续疲弱期。IMF认为,“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无论用实际水平衡量,还是相对于GDP增长率而言,在最近几年都显著放慢。因此,贸易在全球GDP中所占比重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所观察到的进口收入弹性的增长减缓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较为显著,超过发达经济体。”

(二)全球投资增长率也在下降,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净资本流入大大下降

根据IMF对40多个新兴经济体和地区资本流动情况的分析,2008年之后,面向新兴市场的投融资不断增加,在2010年达到峰值,资本净流入占GDP的3.7%。此后,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净资本流入开始减少,2015年首次出现资本净流出,为1987年以来最低点。

(三)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也面临更大阻碍

金融一体化受到质疑,IMF主张对资本流动设限。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一个重要遗产就是全球金融一体化逐步与全球化脱钩,资本流动管制重新受到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认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外部风险上升,金融开放进程放缓。金融危机表明,过早实现金融国际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抵御金融危机风险的能力更弱,而相对保守的经济体反而有可能减轻危机的冲击。此外,叙利亚冲突引发的欧洲难民危机严重冲击国际移民秩序,各国正着手修正移民政策,未来劳动力的跨境流动将面临更多壁垒。

(四)多边贸易谈判止步不前,多边体系未来前景堪忧

世界贸易组织争取消除贸易壁垒的多边回合谈判已进行了14年,迄今尚无结果。2016年年初在内罗毕举行的最新一次谈判进展甚微,前景不容乐观。取而代之的是近年来各种自由贸易协定激增。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亚洲的自贸协定数量从2002年的70个快速膨胀到2013年1月的257个,其中189个是双边协定,其余68个是多边自贸协定。在WTO多边谈判停滞不前的情况下,这些谈判有助于维持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势头,成为替代方案,但是这些谈判所秉持的标准和规则不尽统一,增加了贸易成本。

(五)区域一体化前景变暗

区域一体化是全球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欧盟一向是区域一体化的样板,但在连续遭受债务危机、难民危机打击后,近期迎来英国脱欧形成的巨大冲击。英国脱欧,不但影响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也是牵动国际格局变化的大事件。未来,欧盟的离散趋势可能增强,欧盟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削弱。东亚一体化一直举步维艰,前景尚不明朗。

思考与练习

1.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呈现哪三大趋势?

2.查资料,看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各对经济会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