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周边环境变化的动因分析
总体而言,中国周边外交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国崛起撬动地区战略平衡点,引发国际与地区格局转型
中国的快速和平崛起,成为近年国际格局转型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也主导着国际战略态势变化的趋向。首先,在经济层面,据世界银行2014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按照购买力评价核算,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全球趋势2030》也认为,按照传统的权力要素(GDP、人口、军费、技术)来分析,中国将会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国,而按照新权力要素(GDP、人口、军费、技术、教育、卫生、治理)来看,美国被中国超越的趋势不会改变,时间可能延后到2040年左右。其次,在军事方面,近年中国的军费开支连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军事现代化进程获得提速式发展。再次,在创新能力、全球竞争力方面也获得进步,例如,世界经济论坛从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卫生与教育等指标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全球竞争力进行了排名,2015年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水平位居28位(中国香港位列第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发布的报告对世界各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进行量化分析,2015年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为47.47,位列全球第29位。最后,在规则制定与制度塑造方面也可圈可点,如倡议组建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经济性制度安排。
中国崛起是当今时代最突出的地缘政治事件,其所产生的外溢效应首先反映在对周边国家与国际体系主导国家的影响上,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引发了地区战略格局变动,中国周边环境似乎出现了某种矛盾现象: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双边关系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时期,周边国家继续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分享发展红利的战略期望不仅未变,反而有所上升;但应对“中国崛起”的危机感、焦虑感和紧迫感同步上升,对华心态更趋敏感,疑虑与戒备、防范和牵制增多。另一方面,中国崛起的影响已经超越区域层面,而扩散至全球领域,国际战略格局也因此而联动,世界主要国际力量在体会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机遇之时,或更多感受到来自中国崛起的战略冲击或压力。但同时,中国民众也认为近年来中国国际影响力获得巨大提升,据2016年9月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反映:7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与10年前相比,中国在国际上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近年中国的快速崛起,已成为打破后“冷战”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战略平衡的主因之一。
(二)全球和地区战略性力量政策调整,中国周边地区成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
中国周边环境所发生的新变化因中国快速崛起而生,而他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应对则进一步影响和塑造了这一进程,故中国周边环境变化是中国因素与外部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这种外部因素除周边国家因素之外,美国更是“功不可没”。实际上,当前中美关系极为复杂,美国国内对华强硬派势力进一步扩展,渲染中美“今夜就开战”的观点在美国颇有市场。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与中国开战》,认为美中之间的“战争并非不可想象”,并详细分析了战争的四种可能性,即短期低烈度、长期低烈度、短期高烈度、长期高烈度。报告结论认为,不论哪种情况,中国的损失比美国更大。种种现象表明,美国国内一些人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已由潜在、次要的竞争对手转变成现实、主要的竞争对手。并且,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层面、意识形态领域,还延伸到规则制定(如亚投行的设立)、地区主导权之争(如美国对亚洲新安全观的解读)等方面。可以说,中美的战略竞争已全面铺开。需要看到的是,除了中美两国直接交锋之外,美国还唆使其盟国或伙伴国对华发难,从而进一步使中国周边环境复杂化。例如,在南海问题上,本来与该问题毫无关联的欧洲国家(如英国)也纷纷发表宣言,表达关切。很显然,美国战略的转变客观上对中国的安全与发展带来重大挑战,而周边国家便成为美国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要素。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美国的这种如意算盘也面临着重要制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美国国内的经济、财政状况。目前来看,美国的经济复苏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表现为经济增速起伏不定:2016年第一、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实际GDP)分别仅为0.8%与1.2%,这与2014年(1.6%与2.4%)、2015年(3.3%与3%)前两季度经济增长相差较大。这也使得美国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面对财政吃紧的状况,美国政府也试图予以扭转,例如大幅削减军费。这虽然能够缓解美国财政赤字奇高之忧,但对于美国在全球的行动能力将会造成影响。
二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安全状况。从本质上讲,再平衡战略是力量的重新配置,这种调整是存量调整,而非增量调整。如果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安全状况恶化,原先用于强化亚洲的美国力量将不得不削减。从这个角度来说,再平衡战略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极高。
三是亚洲区域内国家的态度。亚太再平衡战略给亚洲区域内国家带来了双重心理反应:一方面,它们欢迎美国介入亚洲事务,并将其视为平衡“中国崛起”的重要外部力量。当然,这主要是安全角度的考量。另一方面,亚洲国家又需要保持并发展好与中国的关系,这不仅是希望享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而且也有地缘战略的考虑:毕竟中国也是一个亚洲国家。
四是中国发展的状态。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但中国的发展形态又是美国亚太战略最重要的影响变量之一。从根本上来说,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是实现美国在亚洲的最大国家利益,这决定了美国在战略推进中必须要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从而也决定了美国在实施其亚太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中国的战略关切,必须要把握好“战略防范”与“战略接触”之间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