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我自豪,我是献县人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我是河北人。

我是沧州人。

我是献县人。

献县是我可爱的家乡。

图1-1 献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燕山脚下,北京以南,是美丽富饶的华北大平原。献县就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中部。献县地处交通要道,曾被称为“八省咽喉”。从前,子牙河、滹沱河连通东西,是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明清时期,京德古御路沟通南北,是陆路交通的大动脉。现在,106国道纵贯南北,把献县和北京径直连接了起来,200多公里的行程开车用不了三小时。石黄高速公路与106国道在献县交汇,形成“黄金十字”交通枢纽。游客、商家接踵而至,人流、车流川流不息。我们的家乡献县就是这么四通八达!

实践探究

请同学们在献县地图上找到我们的家。

找一找,自己的家是哪个村庄,她在献县的什么位置,村子附近有什么古迹,村子里有哪些神奇有趣的歌谣、传说和故事,出过哪些了不起的大人物、大英雄,为什么几十年、几百年过去了,他们依然为乡亲们所称颂、景仰?

图1-2 献县主要河流分布图

在家乡1174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流淌着子牙河、子牙新河、滏阳河、滏阳东河、滹沱河五条大河。家乡水美土肥,良田一望无边,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还是驰名中外的金丝小枣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献县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铸造、机械、建筑仪器等产业发达,文化旅游产业也蒸蒸日上,是旅游的好去处。

链接阅读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在现代化建设中,献县人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图1-3 县城新貌(献县文化公园一角)

最近几年,家乡献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注重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家乡天变得更蓝了,水变得更清了,大地变得更绿了,村庄变得更美了。全县18个乡镇,500多个行政村到处都是漂亮整齐的新房子,而且村村都通上了柏油路、水泥路,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了。

实践探究

观察对比下面两幅图片,结合自己和家人的实际体会,说说改革开放以来,献县城乡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单桥村新貌(摄于2015年)

单桥旧民居(摄于1978年)

图1-4 天南地北献县人,魂牵梦绕故乡情

好听的永远是不变的乡音。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听见有人把太阳叫作“爷儿爷儿”,把昨天说成“夜了个”,把馒头叫作“干滴”,不用问那准是咱们献县人。要是赶上岁数相仿的,坐到一起说上这么一段儿歌:“小叭狗儿,上南山。籴(dá)大米,捞干饭。爹吃喽,赶集去;娘吃喽,赴席去。小子吃喽打尜(gá)儿尜儿,闺女吃喽抱娃儿娃儿。”一种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便会油然而生,那是依偎在奶奶、姥姥怀抱里的美好记忆。

也许有一天,你、我会离开家乡,到外地甚至外国去求学、求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可是不管过多少年,也无论身在何方,我们一定要记住这句永恒不变的话:

我是河北人。

我是沧州人。

我是献县人。

献县是我可爱的家乡。

扩展学习

1.找一幅中国地图,仔细看一看,家乡献县在什么位置,周围有哪些城市?我们要去那里,应该走哪条公路或铁路?

2.近些年,家乡的变化非常大,新建了一处处绿地、一座座公园、一片片高楼大厦。假如外地朋友来了,你会向他们介绍哪些建筑、哪座公园?说说原因。

3.方言、民谣、谚语也是文化,它们非常形象而深刻地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几十年前,人们在说到自己的理想时,时常会想到这样一句口头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问问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这句口头语是什么意思,现在,他们的理想实现了吗?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方言、民谣、谚语?

4.家乡河流众多,她们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献县人,许多村庄都是依河流而建,看看你们村附近都有什么河流,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