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举止得体

国际交往中,人们的举止行为往往备受交往对象的关注。举止行为,亦称举止动作,简称举止或动作,一般是指在外观上可被觉察到的人体的具体姿态、动作或活动。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总有一系列的举止行为呈现于他人面前。根据当代传播学理论,人们的举止行为事实上可被视为一种表里如一的无声语言,通常比口头语言更准确、更可靠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真实品行。举止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不但可以传递一定的信息,而且也有助于交往双方的双向沟通,这在国际交往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举止行为的基本规范

在国际交往活动中,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举止行为有所规范。具体而言,就是必须自觉地做到举止文明、举止优雅、举止敬人、举止有度。

1.举止文明

作为一名现代人,尤其是在代表国家、民族、单位进行对外交往的时候,举止文明是对其举止行为最基本的要求。举止文明就是要求个人举止不仅可以显示出自己的良好教养,而且还应当显示出自己的稳重与成熟。

2.举止优雅

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要求,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个人举止应力求优雅,既要高雅脱俗,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一般来讲,举止优雅就是要求一个人的举止行为美观、大方、自然,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1)举止美观。举止美观也就是一个人的举止动作漂亮好看,能够给人以美感。要做到举止美观,就要对自己的动作有所要求、有所约束,就要认真学习,反复训练,并遵守有关规则。就操作技巧而论,举止文明与举止美观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一种不文明的举止绝对不会美观,一种美观的举止绝对是文明的。但是二者并不处在同一层次上,客观地说,举止美观是比举止文明更高层次的要求。

(2)举止大方。所谓举止大方,就是个人举止要洒脱、大气,不卑不亢。换言之,就是在国际交往场合举止不得忸怩做作、拘束怯场,以免给交往对象以缺乏自信、不够开放、眼界不高、怯于交际的感觉。

(3)举止自然。在举止美观、大方的同时,应注意防止矫枉过正。倘若自己的举止给人以勉强、局促、呆板、虚假、做作之感,便谈不上举止美观、大方乃至优雅了。举止自然,关键是要注意在追求举止行为美观大方的同时,力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要做到举止自然,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防止过分程式化。优雅的举止当然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但在讲求有关规则时,须强调表里如一,防止只讲究外表、不重视内涵的倾向,致使举止行为勉强、做作,敷衍了事。

二是要防止过分脸谱化。对同一种举止动作,在不同场合之中、不同对象面前,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具体要求,不应过于墨守成规或以不变应万变。

三是要防止过分戏剧化。任何一种举止行为都会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感情。不过人们日常的举止行为,往往“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没有必要令自己平时的举止行为过于戏剧化,以至矫揉造作、华而不实。

3.举止敬人

一个人的举止行为,通常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展现出其对待他人的基本态度与看法,所以在国际交往活动中,应诚心诚意地通过自己的举止行为向对方表达敬重之意,此即所谓举止敬人。

具体而言,举止敬人的基本要求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注意以举止来表达对对方的重视,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自己的举止给人留下目中无人的印象。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令自己的举止行为傲慢无礼,以至失礼于人。

4.举止有度

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一切举止行为都要表现得适时、适事、适宜、适度,也就是说要使之合乎常规、符合身份、适应对象,并且配合场合,这便是所谓举止有度。举止有度之中的“度”,实际上就是有关举止行为的基本规矩,适应这个“度”,即可称为举止得体;达不到或者超越了这个“度”,则为举止犯规。

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个人举止所应恪守的这个“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遍性的“度”,又叫共性的“度”,它是指在国际社会中通行的那些有关个人举止的普遍性规则,在国际交往中,每个人不仅要对其有透彻的了解,还必须在具体实践中认真遵守。二是特殊性的“度”,亦称个性的“度”,它是指仅仅在个别国家、地区或民族才适用的有关个人举止的特殊性规则,因其适用地域或国家较为狭窄,在国际社会中未必畅行无阻。但考虑到入乡随俗、客随主便的需要,我们仍须对其有所了解,以便在必要时予以遵守。

(二)举止行为的禁忌

在进行国际交往活动时,对个人举止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细节虽小,却是影响个人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个人公德观念的重要内容。

一是应力求避免身体内发出各种异响,也要控制咳嗽、打喷嚏、打哈欠,若万不得已而为之,也要侧身掩面,并向别人致歉。

二是不得用手抓挠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当众抓耳挠腮、挖耳鼻、揉眼睛、搓泥垢,也不得随意剔牙、修剪指甲、梳理头发。如果确属身体不适,也应当去洗手间整理。

三是不要跷“二郎腿”,更不要抖动不停。有人在落座时喜欢跷“二郎腿”,并且有意无意地抖动双腿,这种姿态令别人很不舒服,是一种非常不文明、不雅观的举止。

四是参加国际交往活动时,应整理好服饰,尤其是在走出洗手间的时候,仪容仪表应该与进去时保持一致,甚至更好才行,边走边系纽扣、拉拉链、擦手甩水,都有失礼貌。

五是参加国际交往活动之前,不得吃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葱、蒜、韭菜、洋葱等,以免口腔异味引起交往对象的反感甚至厌恶。

六是在国际交往场合高声谈笑、大呼小叫是极不文明的。在人多的地方交谈要低声细语,声音大小以不引起别人注意为宜。

七是不要盯视陌生人或对别人品头论足。别人进行私人谈话时,不可接近;他人需要帮助时,要尽力而为;别人若遇不幸,不可嘲笑、起哄;妨碍他人要立刻道歉;得到帮助应马上道谢。

八是爱吃零食者应当自制。在公共场所不要吃东西,也不要邀请别人一同品尝。最好不要当众咀嚼口香糖,若必须以此保持口腔卫生,也要注意形象,闭嘴咀嚼、不出声音,并把嚼后的口香糖用纸包好,扔到垃圾箱内。

九是患有疾病特别是患传染性疾病时,不宜参加国际交往活动,以免传染他人,影响他人身体健康。

十是遵守公共道德。无条件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或其他废弃物;勿在公共场所坐卧,也不要趴在桌子上;行走时脚步要轻,勿制造噪声;遇到急事也要避免惊慌失措、慌不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