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孤独》02
尼格罗曼妲把他从一摊泪水与呕吐物当中救了出来。她将他带回自己的房间,为他清洗干净,让他喝下热汤。她又用炭条涂掉了他到如今一直欠着的无数爱情债务,认为这能让他开心些,还主动追忆起自己最孤单时的悲伤,以免他独自哀恸。天亮的时候,奥雷里亚诺从短暂的沉睡中醒来,重又感到头痛欲裂。他睁开眼睛,想起了孩子。
孩子不在篮子里。最初一瞬喜悦的火花在他心头闪过,他以为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死而复活来照料孩子了。但尸体分明仍在毯子下隆起如一堆石头。奥雷里亚诺想起进家时卧室门正敞开着,便穿过弥漫着清晨牛至芳香的长廊,探身向饭厅里望去,那里仍是分娩时的一片狼藉:大锅,染血的床单,灰盆,留在桌上摊开的尿布里萎缩的脐带,剪刀和渔线丢在一旁。产婆夜间过来抱走了孩子,这想法使他终于能够喘口气思考片刻。他倒在摇椅上,在家族早年的日子里丽贝卡曾坐在上面传授刺绣技法,阿玛兰妲曾坐在上面缝制婴儿衣物。在一道清醒的电光中,他意识到自己的心灵承载不起这么多往事的重负。他被自己和他人的回忆纠缠如同致命的长矛刺穿心房,不禁羡慕凋零玫瑰间横斜的蛛网如此沉着,杂草毒麦如此坚忍,二月清晨的明亮空气如此从容。这时他看见了孩子。那孩子只剩下一张肿胀干瘪的皮,全世界的蚂蚁一齐出动,正沿着花园的石子路努力把他拖回巢去。奥雷里亚诺僵在原地,不仅仅因为惊恐而动弹不得,更因为在那神奇的一瞬间梅尔基亚德斯终极的密码向他显明了意义。他看到羊皮卷卷首的提要在尘世时空中的完美显现: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奥雷里亚诺平生从未像此刻一般清醒,他忘却了家中的死者,忘却了死者的痛苦,用费尔南达留下的十字木条再次钉死门窗,远离世间一切干扰,因为他知道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上记载着自己的命运。他发现史前的植物、湿气蒸腾的水洼、发光的昆虫已将房间内一切人类踪迹净尽,但羊皮卷仍安然无恙。他顾不得拿到光亮处,就站在原地,仿佛那是用卡斯蒂利亚语写就,仿佛他正站在正午明亮的光线下阅读,开始毫不费力地大声破译。那是他家族的历史,连最琐碎的细节也无一遗漏,百年前由梅尔基亚德斯预先写出。他以自己的母语梵语书写,偶数行套用奥古斯都大帝的私人密码,奇数行择取斯巴达的军用密码。而最后一道防线,奥雷里亚诺在迷上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时就隐隐猜到,那便是梅尔基亚德斯并未按照世人的惯常时间来叙述,而是将一个世纪的日常琐碎集中在一起,令所有事件在同一瞬间发生。奥雷里亚诺为这一发现激动不已,逐字逐句高声朗读教皇谕令般的诗行,当年阿尔卡蒂奥曾从梅尔基亚德斯口中听闻,却不知道那是关于自己死亡的预告。他读到羊皮卷中预言世上最美的女人的诞生,她的灵魂与肉身正一起向天飞升;他读到那对遗腹孪生子的来历,他们放弃破译羊皮卷不仅因为缺乏才能和毅力,更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读到这里,奥雷里亚诺急于知道自己的身世,跳过几页。此时微风初起,风中充盈着过往的群声嘁喳,旧日天竺葵的呢喃窸窣,无法排遣的怀念来临之前的失望叹息。他对此毫无察觉,因为他发现了关于自己的身世的初步线索。他读到一位好色的祖父一时迷了心窍穿越幻象丛生的荒野,寻找一个不会令他幸福的美女。奥雷里亚诺认出了他,沿着亲缘的隐秘小径追寻下去,找到了自己被赋予生命的一刻,那是在一间昏暗的浴室里,蝎子和黄蝴蝶的环绕间,一个工匠在一个因反叛家庭而委身于他的少女身上满足了欲望。他读得如此入神,仍未发觉风势又起,飓风刮落了门窗,掀掉了东面长廊的屋顶,拔出了房屋的地基。到这时,他才发现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不是他的姐妹,而是他的姨妈,而当年弗朗西斯·德雷克袭击里奥阿查不过是为了促成他们俩在繁复错综的血脉迷宫中彼此寻找,直到孕育出那个注定要终结整个家族的神话般的生物。当马孔多在《圣经》所载那种龙卷风的怒号中化作可怕的瓦砾与尘埃旋涡时,奥雷里亚诺为避免在熟知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又跳过十一页,开始破译他正度过的这一刻,译出的内容恰是他当下的经历,预言他正在破解羊皮卷的最后一页,宛如他正在会言语的镜中照影。他再次跳读去寻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百年孤独》,范晔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
[1] [英]T.S.艾略特:《荒原》,赵萝蕤译,1页,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
[2] Starnbergersee,位于慕尼黑。从这句起以下八行描述的情景令人忆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堕落。论者以为诗人受玛丽·拉伯施伯爵夫人(Countess Maria Larisch,1858—1940)的自传《我的过去》(My Past)的感兴,但据艾略特夫人称,诗人此前并未见到该书,而是从伯爵夫人言谈中了解到上述情景。
[3] Hofgarten,慕尼黑城内一座小公园。
[4] 原文为德文,Bin gar Keine Russin,stamm's aus Litauen,echt deutsch。
[5] 见《原注》第20行。
[6] 见《原注》第23行。
[7] 参阅《旧约·以赛亚书》32:1~2。
[8] 原文为德文,Frisch weht der Wind/Der Heimat zu/Mein Irisch Kind,/Wo weilest du?参阅《原注》第31行。
[9] 原文为德文,Oed' und leer das Meer。参阅《原注》第42行。
[10] Madame Sosostris,一个冒牌的算命女人,她袭用了埃及法老索梭斯特里斯的名字。艾略特无疑取自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3)的小说《铬黄》(Crome Yellow)中的一个喜剧场景。
[11] Pack of cards,指塔罗牌。牌有四组,由寻找金杯传说的诸象征构成:长矛、杯、剑和碟,共七十八张。参阅《原注》第46行。
[12] 参阅本诗第四部分《死于水》。
[13] 此行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第1幕第2场第401行,系精灵爱丽尔所唱的歌。
[14] 原文为意大利文,Belladonna,该词亦是有毒植物颠茄和能使眼睛发亮如玻璃一般的眼睛化妆品的名称。这里可能指圣母马利亚,据上下文应系达·芬奇所绘的“岩石圣母”油画像,象征教会的庇护,圣母则象征现代爱情的精神干涸。
[15] Man with three staves,塔罗牌中的一张牌,三根权杖喻一个成功的商人在检查他的船队时在附近地上插下的三根木杖。另有解释为:三根权杖象征男性**和埃及神俄赛里斯的转生。艾略特在注释中说,他“武断地”将持三根权杖的人与渔王相联系;而在杰西·韦斯顿(Jessie L.Weston,1850—1928)的书中,则系生命与新生的象征。参阅《原注》第46行。
[16] Wheel,即命运之轮,也可能指佛教的轮回。
[17] one-eyed merchant,即后面第三部分中的尤吉尼德斯先生。与第四部分《死于水》中的“淹死的腓尼基水手”相映照,据杰西·韦斯顿称,腓尼基商人大都是为举行丰产祭祀典礼供应粮食的商人。这个商人被称为“独眼”,因纸牌上仅是半面侧身像。他背上负载的殆为世间的邪恶或获得丰产的秘诀。
[18] Hanged Man,在这张牌上,他的一只脚被吊在十字架上,象征丰饶多产之神的自我牺牲,他为了复活而给大地和人民再次带来丰饶多产而死。
[19] 参阅《原注》第60行。
[20] 参阅《原注》第63行。
[21] 参阅《原注》第64行。
[22] 参阅《原注》第68行。圣玛丽·沃尔诺斯教堂在伦敦市金融区。人群流过伦敦桥进入市区工作。这里第一次提到教堂系暗示圣杯传说中的那座濒于倾圮的小教堂。
[23] Stetson,伦敦人熟知的一个帽子制造商,这里用以代表一个普通的商人。
[24] Mylae,指公元前260年,古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的海战“梅利战役”,战争爆发的原因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同,都是为了攫取经济利益,战争以罗马取胜结束。梅利战役与诗中说话人和斯特森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融合为一。
[25] 参阅《原注》第74行。
[26] 参阅《原注》第76行。
[27] 在《火诫》中,佛告诫信徒们,要厌恶情欲和肉体感觉的烈焰,从而过一种圣洁的生活,从尘世的事物获得自由,最后脱离轮回而达到涅槃。
[28] 参阅《原注》第176行。
[29] 参阅《旧约·诗篇》第137篇,大卫王描述被放逐的希伯来人哀悼他们的故土时,这样写道:“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莱蒙湖即日内瓦湖。
[30] 安德鲁·马韦尔(Andrew Marvell,1621—1678)的《致忸怩的情人》(“l” To His Coy Mistress “l”)诗中有句:“但是在我背后我总是听见/时间的带翼的马车匆匆向我迫近……”艾略特此句是对原诗的戏拟。下面第196行,亦同。
[31] 据圣杯传说,钓鱼是寻求永恒和拯救,但这一活动已被玷污。
[32] 参阅《原注》第192行。
[33] 参阅《原注》第197行。
[34] 参阅《原注》第199行。
[35] 原文为法文,Et O ces voix d'enfants,chantant dans la coupole!参阅《原注》第202行。
[36] 这里的“唧唧”“佳佳”声再次隐喻夜莺。“忒瑞”即指忒瑞俄斯。参阅约翰·黎里(John Lyly,约1553—1606)的喜剧《坎帕斯比》(Campaspe):“啊,那是被玷污的夜莺在啼叫/佳,佳,佳,佳,忒瑞!”
[37] Smyrna,土耳其西部海港,今名伊兹密尔,昔日为叙利亚人和腓尼基人交易之地。
[38] 参阅《原注》第210行。
[39] Cannon Street Hotel,在伦敦市区炮台街车站附近,为来往大陆经营轮船与火车运输的商人旅居之所,亦是同性恋者活动的地方。
[40] The Metropole,英格兰东南部海滨城市布赖顿的一家豪华旅馆。
[41] 参阅《原注》第218行。
[42] 参阅《原注》第221行。
[43] 英国人一般在午后三至五点喝茶吃点心。
[44] Bradford,英国约克郡一个以羊毛制品业著称的市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制品业勃兴,出现了许多暴发户。
[45] 泰瑞西士曾在底比斯生活了几个世代,目击过底比斯的两代国王俄狄浦斯和克瑞翁的悲剧命运;他曾在底比斯城墙的市场上预言悲剧的发生。泰瑞西士死后,仍为先知,奥德修把他从黄泉召来,引导他返回故国。
[46] 参阅《原注》第256行。
[47] 参阅《原注》第257行。
[48] Strand,伦敦市区一条主要街道。
[49] 参阅《原注》第264行。
[50] 参阅《原注》第266行。
[51] Isle of Dogs,伦敦东端的一个小岛,三面都被泰晤士河的格林威治河湾围绕。格林威治是位于河南岸的一个区。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诞生于格林威治宅邸,并曾在此款待莱斯特伯爵(Earl of Leicester),即罗伯特勋爵(Lord Robert)。
[52] 参见《众神的黄昏》,这是女声的歌词。
[53] 参阅《原注》第279行。
[54] Highbury,伦敦郊外的住宅区;后文里士满(Richmond)是泰晤士河上游伦敦西南郊外风景宜人的地区,游人来此划船,沿岸多旅社。丘(Kew),在里士满附近,著名的丘园在焉。
[55] 参阅《原注》第294行。
[56] Moorgate,伦敦东区,贫民居住区。
[57] Margate Sands,在泰晤士河入海处,著名的海滨胜地。
[58] 参阅《原注》第307行。
[59] 参阅《原注》第308行。
[60] 参阅《原注》第309行。
[61] 参阅《原注》第五部分第1段。
[62] 以上数行意指基督被囚禁、审判以及钉死于十字架。
[63] 参阅《原注》第357行。
[64] 参阅《原注》第360行。
[65] 参阅《原注》第366~376行。
[66] 指骑士为寻求圣杯和长矛的真谛,来到荒原中心的“濒临毁灭的教堂”时,但见一片荒芜一无所有而感到失望。这种一无所见的幻觉是对骑士的最后考验。
[67] Co co rico,公鸡啼鸣示意鬼魂和恶魔的离去。与《哈姆雷特》第1幕第1场公鸡啼,先王鬼魂即匆匆离去同。
[68] 参阅《原注》第401行。上帝给众神的回答“DA”,众神解释为“给予”(Datta)。
[69] 参阅《原注》第407行。
[70] 上帝给人类的回答,人类解释为“同情”(Dayadhvam)。
[71] 参阅《原注》第411行。诗人所引的《神曲·地狱篇》部分,是乌戈利诺对但丁的回答,乌戈利诺是把自己的城堡献给敌人的叛徒,他被监禁在塔楼,他和孩子们行将饿死。他忆及他听到钥匙在门上转动了一下,塔楼的门锁上了。
[72] 上帝给恶魔的回答是“克制”(Damyata)。
[73] 参阅《原注》第424行。这里的“我”坐在岸边象征性地“垂钓”(寻求拯救、新生和永恒),身后即荒原,然而他究竟能把他的国家整顿到什么程度则茫然无所知。
[74] 引自童谣《伦敦桥倒坍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75] 原文为意大利语,Poi s'ascose nel foco che gli affina(但丁《神曲·炼狱篇》第26歌)。参阅《原注》第427行。
[76] 原文为拉丁文,Quando fiam uti chelidon。参阅《原注》第428行。
[77] 参阅斯温伯恩(Algernon Charles Swinburne,1837—1909)的诗篇《伊蒂勒斯》(“Itylus”),以及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的《公主》(The Princess)中:“啊燕子,燕子,你飞吧,飞向南方去吧……”
[78] 原文为法文,Le Prince d'Aquitaine à la tour abolie。塔罗牌中有一张牌是“雷电击毁的塔”,“毁圮的高塔”象征一种衰微的传统。参阅《原注》第429行。
[79] 诗人可能指全诗就是诗人企图与自己所处境况妥协而集合上下古今的断片而成。
[80] 参阅《原注》第431行。
[81] 梵文。参阅《原注》第433行。
[82]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萧乾、文洁若译,460页,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
[83]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萧乾、文洁若译,463页,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
[84] 1英亩合4046.86平方米。
[85] 袁德成:《詹姆斯·乔伊斯》,256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86]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273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87] 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译本,255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88] 弗吉尼亚·伍尔夫:《论现代小说》,见《论小说与小说家》,瞿世镜译,9~10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89] 卡尔:《现代与现代主义》,陈永国、傅景川译,417页,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90] 吴元迈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二卷),133页,南京: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
[91] 贵格会(The Quakers)即公谊会或教友派,为基督教内一派,拒绝《圣经》与教会权威,主张教友直接接受神意,提倡和平。
[92] 德国诗人歌德散文小说《威廉·迈斯特》中有若干篇章描写主人翁迈斯特用德文编译并演出莎剧《哈姆雷特》的过程。
[93] 巴利斯为法国十六世纪大将,战死后其部下曾作此语表示赞扬,但其后此语被视作典型空话。
[94] 英国诗人弥尔顿双目失明后创作长诗《失乐园》,全部用口授,由几个女儿与一些青年协助笔录而成。
[95] 引自一首由马利根原型Gogarty所写而未发表的**诗《医科生狄克与医科生戴维》。
[96] WB即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其诗《摇篮歌》(1895)中提到的七颗星。
[97] 奥拉夫(ollav)是古爱尔兰博学能诗的夫子。
[98] 前两行采用《失乐园》中描写撒旦堕入地狱的诗句,后一行意大利文《把他的屁股当喇叭用》系但丁《神曲》描绘地狱中一名恶魔队长的诗句。
[99] 凯瑟琳为爱尔兰神话中女王,在叶芝剧本《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中以缺牙老妪形象出现,四块绿田指古爱尔兰四省,外人指英帝国。
[100] 拉丁文:“你好,大师”。据《圣经·新约》,这是犹大出卖耶稣时向他致敬所用语言,耶稣因此被认出而被捕。
[101] 廷纳黑里为威克洛郡一市镇,乔伊斯的朋友伯恩(即小说中克兰利)曾说只要有十二个有决心的人就能解救爱尔兰,而这十二个人可以在威克洛郡找到。按耶稣门徒人数亦为十二。
[102] 《在幽谷的荫处》是一九零三年首演的爱尔兰剧作家辛格的独幕剧,描绘了威克洛山村中一妇女摆脱羁绊到峡谷中呼唤情人追求青春的解放。
[103] “老本”指本·琼森(Ben Johson,1572?—1637),莎士比亚的好友。也是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在其为一六二三年莎式戏剧全集所做序言中申明“不做偶像崇拜。”在赞扬莎式成就的同时指出了一些弱点。
[104] 莫罗(Gustave Moreau,1826—1898)为法国作家,其作品对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甚大。
[105] A.E(拉塞尔)信奉的通神学(参加第211页注②)以“父、道、圣息”为三位一体。“众人之父”指耶稣,“天人”指亚当。
[106] 希腊文:耶稣·基督。
[107] 逻各斯(logos)为希腊哲学,神学用语,指支配宇宙的神理,即道。
[108] 邓洛普、贾奇均为在欧美通神协会中占重要地位的爱尔兰人:“他们之中最高贵的一个罗马人”是莎剧《裘力斯·凯撒》中安东尼对布鲁特斯死后的赞词,因为布鲁斯特并非个人争权夺利。
[109] “阿尔瓦尔”为古罗马祭司团,有十二名终身成员,其中包括皇帝;通神组织的核心也为十二人,有时亦沿用此名。
[110] K.H为一西藏人,被通神协会奉为大师。
[111] 大白会为通神协会中人对其世界性组织的称呼之一,因成员都属雅利安人种。
[112] 按通神学说法,在基督以前的洪荒时期中索菲亚(智慧)企图上升反而堕入混沌,忏悔后由基督施以光的洗礼方获拯救。
[113] H.P.B即倡导通神学的勃拉瓦茨基夫人(Helen Petrovna Blavatsky)。
[114] 德语诅咒语:见鬼。
[115] 升降流与伊涌均为通神学和诺斯替教(Gnosticism)术语,升降流指宇宙星辰的运动,伊涌指神所溢出的精灵。
[116] 布莱克曾在其诗《弥尔顿》中说,每一个小于人的血球的空间都通向永恒,而植物世界只是永恒的一个影子。
[117] 朱斑维尔(Jubainville,1827—1910)为法国学者,著有关于爱尔兰神话的专著,由贝斯特译为英文在柏林出版(1903),按贝斯特实有其人,自一九零四年起任都柏林国立图书馆的助理馆长。
[118] 海德(Douglas Hyde,1860—1949)为爱尔兰文艺复兴创始者之一。
[119] 此诗为海德于一八四九年出版的《早期盖尔史话》结束语的一部分。
[120] “镶在海洋戒指上的一块翡翠”是爱尔兰诗人柯伦(1750—1817)对爱尔兰的赞词。
[121] 金蛋是通神学术语,指思维体。
[122] 马拉梅(Stephane Mallarmé)是法国十九世纪后期主要象征派诗人。
[123] 费阿刻斯人之岛为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尤利西斯)漂流最后所经岛屿,居民生活富裕幸福。
[124] 看着一本写他本人的书。
[125] 法文:哈姆雷特
或名
苦恼的人
莎士比亚的戏剧
[126] 《心不在焉的乞讨者》是美国“帝国主义诗人·吉卜林”(Kipling,1865—1938),所写的一首诗,为英国派往南非进行布尔战争的军人募捐。
[127] 格林与莎士比亚同是伊丽莎白时期作家,对莎颇有微词。
[128] 《圣经·新约》中记载规定的“我们在天上的父亲”,而《哈姆雷特》第一章中哈父阴魂自称尚在炼狱中。
[129] 指英国在南非拘留的布尔人,即下文所引斯文伯恩诗句中的“凶残敌军”和“窝内老幼”。
[130]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成名著。
[131] 《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场哈父阴魂向哈透露被杀害情节前痛苦的呼声。
[132] 莎士比亚家乡为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133] 巴黎花园为伦敦演出莎士比亚戏剧的地球戏院附近一处养熊的公园,其中一头名叫萨克尔森的狗熊曾在另一部莎剧中被提及。
[134] 本·琼森在纪念莎士比亚的诗中曾把他称为“埃文河的可爱的天鹅”。
[135] 洛尤拉曾论述,在思考神圣人物(如耶稣或圣母)或罪孽时,都要首先构想具体情景。
[136] 莎士比亚的儿子名叫哈姆内特(Hamnet),与Hamlet只差一个字母,一五八五年二月二日生,于一五九六年八月夭折。
[137] 哈姆雷特见过其父阴魂后,要求同伴对此严守秘密,此时听见阴魂在地下扬声支持他,便对地下做此语。
[138] 德·利勒(Villiers de llsle,1838—1889),法国诗人,剧作家。
[139] 典出拉塞尔于一九零二年发表的诗剧,剧中德鲁伊德法师祈求海神曼纳南降灾。
[140] 诺布尔为英国十五世纪钱币,约三分之一镑。
[141] 拉塞尔来自北爱尔兰,而北爱尔兰居民主体信仰新教的英国殖民者,即戴汐认为以“我不该不欠”为荣的人。
[142] 生命原理(entelechy)为亚里士多德术语,使潜在事物成为现实,关于灵魂为“形态之形态”参见第三十七页注7。
[143] 据《画像》,斯蒂芬幼年在学校曾遭训育主任无故责打,向校长康梅神父申诉后方获雪怨。
[144] 拉丁文:光辉如百合花。
[145] 苏格拉底之妻,以凶悍闻名。
[146] 苏格拉底的母亲为接生婆。
[147] 拉丁文:此名免存。
[148] 苏格拉底被雅典的执行官们以“不敬神”的罪名判处饮毒芹的死刑。
[149] 罗拉德派为英国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派,曾长期受排挤迫害,情形类似后来的贵格会。
[150] 《维纳斯和阿都尼》为莎士比亚最早的长诗,叙述古典神话中爱神维纳斯追求美少年阿都尼失败的故事,野兔,猎犬,马笼头,蓝色窗户(眼睛)均见此诗。
[151] 凯瑟琳和霍滕修均为莎士比亚早期戏剧《驯悍记》中的主要人物。
[152] 《热烈的朝圣者》是署名莎士比亚的一部诗集,出版于十六世纪末年,人们对其作者是否真是莎翁有怀疑。
[153] 莎士比亚时代戏剧女角均由男童扮演。
[154] 莎士比亚与安·哈撒韦结婚时,莎仅十八岁,哈二十六岁。
[155] 引自莎剧《皆大欢喜》中插曲。
[156] 穆尔(George Moore,1852—1933),爱尔兰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当时最重要的文人之一。
[157] 通神学派创始人勃拉瓦茨基夫人,为梵文之一支,勃拉瓦茨基夫人在《伊希斯真容》中以巴利梵文为古代神话渊源。
[158] 引自上述维克托里(十九世纪末爱尔兰文人)的诗,系为一女童逝世而作。
[159] 拉塞尔所编青年诗人诗集(新歌集)(1904年都柏林出版)
[160] 亚里士多德论触觉时曾谓交叉二指接触一物时会有错觉。
[161] 马丁(Edward Martyn,1859—1923)为一富有的爱尔兰学者,曾慷慨资助许多爱尔兰文化事业,马丁比穆尔年轻,并且不接近女神,但在与穆尔的交往中异常宽容。
[162] 考狄利娅为莎剧《李尔王》中李尔王的受误解的小女儿。
[163] 《丹娜》为一九○四年至一九○五年间在都柏林出版的杂志,主编即约翰·艾格林顿。参见第二百九十四页。
[164] “内心之光”为贵格会术语,指心中有基督。
[165] 福克斯(1624—1691)为贵格会创始人,自称直接从上帝获得启示,因反对英国国教而备受迫害,曾多次逃亡和被捕。
[166] “狐狸与鹅”为一互相追逐的游戏,按“福克斯”这姓氏词意为“狐狸”。
[167] 新地为莎士比亚后期在故乡斯特拉特福的住宅。
[168] 罗马维斯太女神庙中火神需保持不灭,参加第218页注1。
[169] 在莎剧《裘力斯·恺撒》中,一个预言家曾警告恺撒堤防“三月中”,恺撒不信,后果然于“三月中”被杀死。
[170] 希腊神话史诗中的英雄阿喀琉斯曾被母亲化妆送到邻国,混在王宫妇女群中,躲避战争。
[171] 古埃及神,司学术,发明,魔术等,形象常为鸟首赋月形冠。
[172] 阿诺德赞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1844)中云: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你和生活一样难懂。/别人能受我们的疑问,你却丝毫不沾。
[173] 爱尔兰语:“小船上了岸,我是牧师。”第一句为爱尔兰语初级课本用语,其编者为一牧师。
[174] 意文:“它看人一眼就能毁人”,为意大利作家布鲁乃托·托蒂尼对传说中动物“蛇怪”的描述。
[175] 丹娜为凯尔特神话中的主要女神,曾被称为“爱尔兰诸神之母”。
[176] 德拉蒙德(William Drummond,1585—1649)为苏格兰诗人,曾论述人与未来、过去的关系。
[177] 勒南(Earnest Renan,1823—1892)为法国作家,评论家,赞扬莎晚期剧本为“成熟的哲学戏剧”,并曾为莎剧《暴风雨》编一续集。
[178] 玛林娜为莎剧《泰尔亲王佩力克里斯》中亲王的女儿,在海船遇难时出生,当时保姆以为产妇已死而将婴儿送到亲王怀中。
[179] 卡夫卡:《城堡》,汤永宽译,242~243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180] 奥尼尔:《毛猿》,荒芜译,袁可嘉、董衡巽主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下),703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181] 德文:祝你健康。
[182] 法国佬。
[183] 晚上八点到夜里十二点的一班。
[184] 法文:猪猡。
[185] 意大利的著名歌唱家。
[186] 贝克特:《等待戈多》,施咸荣译,1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87] 罗伯-格里耶:《窥视者》,郑永慧译,179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188] 1公尺合1米。
[189]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黄锦炎等译,1页,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