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与创作

1265年5月,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童年时母亲亡故,大约18岁时父亲去世。但丁自幼拜著名学者拉丁尼为师,不仅研究古典名著,精通古希腊罗马文学,而且广泛涉猎哲学、历史、绘画、音乐、神学、宗教和法律,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均获得了极为渊博的知识。他自称为古罗马人的后裔,特别崇拜罗马诗人维吉尔。

9岁时,但丁初次见到同龄女子贝雅特里齐,对她的美丽和高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9年后两人在街上邂逅,但丁对她产生了强烈的爱情,并因此写下了一系列抒发爱情的诗歌。贝雅特里齐24岁时芳年早逝,悲痛欲绝的但丁不断用诗行抒发内心的哀痛。关于贝雅特里齐,他前后共写出了31首十四行诗,之后用散文把它们串连起来,组成了一部散文和韵文相结合的作品,取名为《新生》(1292)。作者把贝雅特里齐描写为从天国下凡显示奇迹的天使,她的倩影和微笑、声音和目光、柔情和爱恋,都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新生》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反映了人类摆脱禁欲主义束缚的愿望,显示出诗人卓绝的艺术才能。

作为自治的城邦共和国,佛罗伦萨是意大利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青年时期,但丁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加入了代表市民利益的贵尔夫党。1293年贵尔夫党胜利后,他当选为佛罗伦萨的6名行政官之一。不久,贵尔夫党分裂为黑白两党,但丁属于白党;1302年黑党在教皇和法国军队的支持下摧毁了白党政权,他以反抗教皇、“叛国”和“贪污”等罪名被判终身流放。放逐期间,他游历了意大利很多城市,对国家的危难、暴君的专横和教会的腐败有了更深广的了解与体会。青年时期的政治活动和此后约20年的流放生涯,使但丁走出了狭隘的个人生活圈子,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流放期间,但丁满怀深广的忧愤和强烈的**,写下了《飨宴》《论俗语》和《帝制论》等理论著作。《飨宴》(1304—1307)是用意大利俗语写成的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但丁在书中借诠释自己的一些诗歌,把各种知识通俗地介绍给读者。书中强调理性,阐明人的高贵在于美德,而不在于家族门第,从而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论俗语》(1304—1308)是用拉丁文写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其文体和诗律的著作。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以及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批判了那种只推崇拉丁文而轻视人民语言的偏见。《帝制论》(1310)是一部系统阐述但丁政治观点的理论著作,论证了政教分离和教皇无权干涉政权的思想,字里行间满透着其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但他又把这一愿望的实现寄托在皇帝身上。

1307年,但丁开始了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神曲》的创作,一直到1321年客死拉文那前夕该作品才最终完稿。

但丁是欧洲中世纪文学与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近代文学与文化的先驱。在艺术上,他把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等融于一体,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欧洲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他的思想与创作标志着欧洲文学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渡。因此,恩格斯称:“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