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基于Reeve等的研究生绩效模型对研究生胜任特征的整合

Kyllonen等[23]曾以Campbell的“高级绩效因素分类系统”为框架,对研究生胜任特征进行归类。其研究结果表明,有些维度,例如“监督与领导”,并不适用于对研究生绩效的描述。在此,我们借鉴Kyllonen等的方法,但选择以Reeve等的研究生绩效模型为框架,对前面介绍的Hilton[53]、Reilly[49]、Engright[50]、Walpole[56]和ETS PPI[58]等研究生胜任特征研究的结果予以整合。表1-7包含了前述研究中得到的所有研究生胜任特征。

表1-7 基于Reeve等的研究生绩效模型对研究生胜任特征的整合

续表

续表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Kyllonen等[23]的归类中,个别胜任特征被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绩效维度。为了保持模型中各维度的独立性,我们并未采用这种方法,而是按照每个胜任特征的定义以及研究生绩效模型各维度的内涵,将每个胜任特征归入与其最为接近的那个维度之下。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两位人事选拔领域的专家在独立完成胜任特征归类的基础上,对个别归类不一致的胜任特征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到表1-7。

由表1-7可以看到,Reeve等的研究生绩效模型作为一个框架,较好地实现了我们对已有研究生胜任特征研究结果的归类。7个维度中,胜任特征最为集中的是学业能力,其次是学业努力。这与研究生自身的特点是一致的。毕竟学业能力和学业努力应当是研究生绩效的核心,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此外,在研究生绩效模型的框架下,我们清楚地看到,许多胜任特征或与之相近的概念在相应的绩效维度下反复出现。例如,学业能力维度下的沟通技能和创造力,学业努力维度下的坚持性和主动性,个人自律维度下的尽责性,个人管理技能维度下的计划以及人际关系维度下的人际技能等。这一点也提示我们有必要对各个绩效维度下的胜任特征做进一步的整合。

同时,我们还发现原模型中“学业外的努力”这一维度并没有相应的研究结果支持。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学业外的努力”本身缺乏独立性。Reeve等在提出这一模型时也曾指出,该维度或许与“职业愿景与自我导向”比较类似[52]。的确,一个有明确职业愿景与自我导向的研究生往往能够表现出恰当方向和程度上的“学业外的努力”。除此之外的其他六个维度则彼此区别而整体完备,涵盖了影响研究生成功的主要方面。

因此,在Campbell[62]的高级绩效因素分类系统以及Reeve等[52]的研究生绩效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包括学业能力、学业努力、个人自律、个人管理技能、人际关系以及职业愿景与自我导向6个因素的研究生绩效模型。尽管这一模型所基于的研究大多采用访谈研究和定性分析,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例如,术语上的不一致以及认知偏差(如易得性启发),但是在多个研究中反复出现的那些特征,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成功的研究生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

依据胜任特征概念间的相似程度、在多个研究结果中出现的频次以及在最初研究结果中的重要程度,我们对表7中的胜任特征进行合并整理,初步得到研究生的核心胜任特征模型。

Ⅰ.学业能力:沟通技能[49,50,53,56,58,61]、创造力[50,53,56,61]、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50,53,56]、批判性思维能力[49,56];

Ⅱ.学业努力:坚持性[49,53,56]、主动性[49,53,56];

Ⅲ.个人自律:尽责性[49,56]、道德与诚实[56,61];

Ⅳ.个人管理技能:计划与组织[50,53,61];

Ⅴ.人际关系:人际技能[49,53,56]、团队合作[56,61];

Ⅵ.职业愿景与自我导向:对本领域的承诺(Walpole,et al.,2002)、自我发展[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