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人际关系规则3 “不就是寒暄嘛”,你这么想过吗?
沟通会左右人际关系。因此不招人厌恶的寒暄和让人感觉亲近的自我介绍是很必要的。
记住那些关键而简洁的规则吧。
因为简单,才确实想付诸实践
说沟通会左右人际关系并不夸张。
为了创建更好的人际关系,第一步要掌握寒暄和自我介绍的简单规则。虽然寒暄和自我介绍很简单,谁都可以做,但是有不少人会犯一些不该犯的错。只要掌握了时机和窍门儿,就不会犯错了。
案例4 总是错过寒暄的时机
小隆去D商店商谈,与买方的保坂先生正在谈话。
保坂:“最近顾客的喜好渐渐趋向细分化,很让人头疼。这个商品非常不错,但是如果颜色不再多些的话恐怕不行啊。”
小隆:“那我们把3种颜色增加为7种,您看可以吗?”
在谈话深入进行的时候,买方店长石田先生从保坂身后经过。石田店长和小隆的上司豪田科长在学生时代一起打过橄榄球,在他们与D商店进行交易时也总是尽量帮忙。他是很重人情的人,平时对豪田科长的部下小隆也很关照。
(啊,是石田先生。要不要打招呼呢?但是在谈话时起身打招呼,会不会让人觉得为了赢得好感而故意这么做的呢?和石田先生也很久没有见面了,很难开口啊。对,商谈结束后去再打招呼吧)
保坂:“您回去的时候顺便去看看该商品相关的展览吧。”
小隆一边被带着参观店铺,一边听取店方的要求。最后,参观的卖场离出口非常近,买方人员把他送到了这里,于是他就直接回公司了。
(石田先生一定很忙,而且特意返回去又觉得有点……距下次会面也没多长时间了,下次再去打招呼吧)
一个月后。
小隆:“保坂先生,您能喜欢我们公司的色彩变换,真是太好了。”
保坂:“客人也一定会很高兴的。那下个月开始就拜托您了。”
小隆:“好的。对了,我想去和石田先生打声招呼,他今天在吗?”
保坂:“店长去总公司了,今天不回来了。需要我转达什么吗?”
小隆:“没,我只是想打声招呼,下次吧。”
既然不在也没办法,小隆就直接回公司了。虽然心里感觉有点过意不去,但也别无他法。
到了下个月,小隆终于见到石田店长了。
小隆:“啊,石田先生,您好。一直以来承蒙您的关照。”
以前石田先生总是停下脚步和小隆进行交谈,可是那天只是匆匆寒暄了一下就过去了。小隆当时没有注意到氛围不对,可是这以后每次见石田先生时,他总感觉有种说不出的距离感。
简单的法则——“寒暄要先发制人”,“自我介绍要后发制人”
虽然就是寒暄而已,然而就是寒暄,可能只是由于某个时候没有做到,就会被认为“不知怎么感觉不好”。“没跟我寒暄”“没跟我打招呼”而因此留下芥蒂,大家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石田店长肯定也不是生气,可能是由于没有跟他打招呼,心理上很难和小隆交流了吧。有时确实会因为一些微小的事情产生距离感。
时机不对、胆怯、不想被人认为在表现……也许你会有很多理由,但无论有什么理由,最好是在看到对方的瞬间进行寒暄。在寻找随后再寒暄的理由之前,养成反射性地进行寒暄的习惯,可以避免一些本不该有的不愉快。
另外,社会中有些人会因为对方没有先跟自己打招呼而不快。这种情况通过简单的寒暄就可以避免,请记住,先打招呼的人必胜。
相反,后进行自我介绍比较有优势。人们很容易对和自己有相同点的人有好感,而这是人的又一个特质。大家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吧,会对和自己出生地、学校相同以及兴趣相同的人产生亲近感。
为了传达“我和你有这些相同点”,在听完对方的介绍后,后发制人,自我介绍中可以强调和对方的相同点。当然不能撒谎。如果能多考虑将自己的什么特点放入自我介绍中,可以缩短与对方的距离。
“寒暄要先发制人”,“自我介绍要后发制人”。虽然这些是很简单的规则,但遵守这些规则就会让你降低在交涉中受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