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本章内容要点
· 媒介批评立足于特定的价值立场,对社会公众的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反思性探讨,它与传播批判理论及新闻评论有所不同,重点从中观层面对媒介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 媒介批评的对象是以媒介为核心的人们的大众传播活动及其媒介产品。其范围包括大众传播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
· 媒介批评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大众传播活动的良性健康发展,其功能在大众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
· 媒介批评的视角包括学术性反思、经验性感悟和实践性观察。
媒介批评是大众传播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学科。
随着当代社会人们大众传播实践的迅速发展和人类传播技术的提高,各类新兴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出来,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亦不断整合。同时,受社会批判理论、文化批评理论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等相关理论的影响,有关媒介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自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不断得到普及和应用,人类已完全进入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信息化社会,即“第二媒介时代”。今天,新媒体已对传统媒体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各类新兴媒体,如网络报纸、手机报、微博、维基百科、公民新闻、Facebook、微信等,极大地颠覆了原有的媒介和信息传播秩序。就媒体而言,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的转型问题。
特别是随着当代数字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的各类传播媒介,如手机、网络以及以网络为载体的“社会化媒体”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信息传播手段。据统计,目前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10亿人,且还在持续增长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64亿,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根据尼尔森的研究报告,中国以微博、SNS社会网站为主的社交媒体发展得非常迅速,社交媒体因其具有的社交、娱乐、新闻等广泛多样的用途而受到人们欢迎。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媒介研究必须要重新审视媒介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媒介批评理论也要不断适应媒介快速发展的趋势。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时代能像如今的媒介这样对人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媒介社会的良性发展,从而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公众,就有必要对大众传播媒介以及以大众传播为主的人类传播活动进行反思和批判,以纠正其偏误,引导其良性地向适合人类发展的方向行进。
因此,掌握媒介批评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在实践范畴中的具体应用等,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就大众传播学科本身而言,媒介批评学理论和方法也必须要从传统的依附于大众传播学的地位中摆脱出来,从而建立起自身相对独立、完善和系统化的学科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