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纪录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女性》的叙事逻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陷入空前混乱,参战人数达6千万之多,大量的男性被卷入战争。英国女性寻求获得选举权的进程被突然中止,却在战争结束后意外实现。2014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纪录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女性》,全面讲述了英国女性在此过程中的经历和变化。从全片来看,体现了十分高明的叙事逻辑。

一、独具特色的开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女性》的开头,主持人凯特·安迪站在教堂里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对女性禁锢的条例。当时英国的女性除了在家劳作就是在教堂祷告,其他行为几乎都是被禁止的。选择教堂作为一种表意符号,结合英国的历史背景,观众可以感受到当时英国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从叙事角度来说,影片在开头制造了一种“困境”,即当时的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不正常的。并且,主持人使用解说词持续强化这个“困境”,如果当时的妇女不遵守那些条例,就会被男警察逮捕,被男法官审讯等。那么后来女性的地位是怎么提高的呢?这给观众以强烈的观影期待。

稍后,影像资料呈现了一家弹药制造厂里的女工,她们正在流水线上制造炸弹,背景声音是对女工们的采访,她们认为和其他人在这里工作亲如一家,虽然每天和硝酸甘油打交道很危险。影片出现了三个关键元素,英国的一家弹药工厂、一群女工和对她们的采访。凯特·安迪说,战斗、英雄行为和生命的丧失往往让人们想起战争的残酷。另外,按照影片的叙事逻辑,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英国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那个年代的英国还处于男权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承担社会事务,这改变了英国女性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二、二元对立的转折

政治行为一旦得到众人响应,很多时候会朝激烈化方向走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女性》中,女性开始走上街头,通过游行示威、绝食静坐等行为表达抗议,要求女性获得和男性一样的选举权。正在这个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那些女性选举活动家们遭遇了“困境”,到底应该去支持她们的“敌人”——男性组成的政府,还是投向外国人去一起推翻这个男性的政府。在民族主义大旗的感召下,那些女性选举活动家们决定暂停争取选举权运动,和她们厌恶的男性政府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她们的退让,一是可以表现女性顾全大局的优良品质,二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自然而然地加入叙事情节之中。

转折所带来的故事矛盾,为后面的叙事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果在这个阶段继续正面讲述女性选举运动事实上并没有停止,会出现三个问题:一是民族主义的政治正确性没有得到有效弘扬,二是女性的正面形象塑造受损,三是无法将女性自身有效地融合到时代背景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给观众造成女性为了自己的权利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影响,导致影片叙事与主题不符。因此,纪录片在叙事时,需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有效选择,从总体上来衡量情节安排,实现主题与叙事的高度统一。

三、自然而然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范围不断扩大,英国政府不得不向女性征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女性》中,凯特·安迪讲到,在这个时候,首先是中上层社会女性穿上了军装,这在英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在英国,中上层女性以贵族自居,她们首先穿上军装,一是因为军服需要自费,二是她们认为自己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中上层社会女性为了支援战争,开始削减自己的开支,尤其是衣物方面开支,这导致那些成千上万以缝制衣物为生的下层社会女性失业了。女王只好下令下层社会女性为军人缝制衣服,她们拥有了重新工作的机会,并且收入不断增加。

1915年之后,更多的英国女性参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凯特·安迪来到了一间废弃的工厂,讲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件。因为战争中炮弹不够用,政府不得不征用女性加入炮弹制造行列,为了显示这是女性们自愿的行为,当时的首相劳埃德·乔治暗中策划了一次女性游行示威活动,造成了全国女性争当弹药厂工人的假象。后来,的确有很多下层社会女性争相来到炮弹厂做工,也因此这里的女工都被称作“劳埃德·乔治女工”。大街上,宣传海报中的女性由曾经的家庭妇女形象换成了坚毅的“弹药女”形象。

四、符合期望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女性》的后半部分,凯特·安迪来到一堵水泥墙前,讲到因为“弹药女”的工作很危险,故当时的厂房都由钢筋混凝土建成,这样万一爆炸发生,可以防止连环爆炸。另外,TNT有剧毒,会使人面部发黄,所以这些弹药女又被称为“金丝雀女孩”,表明她们为了国家的胜利,付出巨大的牺牲。为了提高弹药生产效率,工厂引入了食堂制度,并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女子足球队。女工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后,发明了“女子之夜”——在大街上、酒吧里消费,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女子警察队。

这些变化很自然引发了男性的反弹,男人们认为社会开始变得不好,责任都在女性,因此警察应该保护男人不被女人引诱,这迫使女子警察队于1917年被撤销。为了安抚前线的男人们,军队司令部在香烟中附赠了大量卡片。卡片中,英国女性穿上了工作装,在工厂、农田等地方劳作,向军人们传达女人们在后方积极支持战争的信息。但即使这样,造船厂的男工们对女性的偏见依然根深蒂固,认为男女不能同工同酬,女性即使拼命工作也无法达到和男人相同的工资水平,这个情节凸显了女性争取权利的道路是多么曲折。

战争的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1916年的英国在战争中伤亡巨大,大量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战场救护成为女性的天然舞台,女医生、女护士成为伤兵的天使,全部由女性组成的妇女医院在这个时候开始发挥巨大作用,不仅由于女性更有耐心和更加细心,而且由于性别的差异,男性更容易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女性作为医疗人员在战场上的表现和付出的牺牲,从根本上改变了一贯以来英国男性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

五、结语

1918年2月,英国下议院一反4年前的敌视态度,以385票赞成55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该法案规定30岁以上拥有户主和财产的女性拥有投票权。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英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另一方面,在此历史事件中,女性表现出巨大的能量,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女性的社会地位由此得到了极大提高。纪录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女性》以英国为个案,阐明了这种变化的过程和背后的动因,给观众带来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