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团的无缝接轨

“无缝接轨”的概念,套用至交响乐团身上,也是大多数乐团所期许的,新旧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之间的衔接,若能做到无缝,乐团的发展才能有所追寻有所依靠,就算是此依靠最后显示靠不住,最终起码有人负责有人承担。然而“无缝接轨”长期以来在台湾却难以实现,一是先天制度上的问题,二是乐团掌理者的积极度不足,三是所属官方部门督导不利甚至是忽视,如此一来不仅无法做到“无缝”,甚至有时连“接轨”都难如登天。

台湾乐团,以受当局预算支持的北中南四者—台北爱乐乐团、台湾交响乐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高雄市交响乐团来说,目前以台北市立交响乐团状况最棘手。台北爱乐乐团在简文彬结束6年音乐总监任期之后,虽然无法做到“无缝”,但在第一波遴选指挥程序流产之后,在团方和当时两厅院董事长陈郁秀努力奔走下,邀请到在乐界享有盛誉的德国指挥赫比希担任艺术顾问,紧接着完成对现任音乐总监吕绍嘉的聘任,一路可见“接轨”的进度。

台湾交响乐团的前任首席指挥一职在邱君强上任前已悬缺近5年之久,邱君强卸任后,又经过2年的空窗期,直到指挥水蓝以艺术顾问身份,让乐团稍微获得关注,但毕竟仍是过渡。高雄市交响乐团在高雄市爱乐文化艺术基金会成立后,尝试改变旧制,2011年正式聘任前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助理指挥杨智钦任驻团指挥。

2003年至今,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一路走来风雨飘摇,无法“无缝”不说,连“接轨”都称不上,2003年前任首席指挥陈秋盛退休,2005年遴选出匈牙利指挥李格悌,他对音乐的经营在一些专业人士眼中还算称职,但疑似因为酗酒以及个人不当之行为,一年后走人留下残局。乐团2008年通过再次遴选,选出了“准音乐总监”马丁·菲舍尔—迪斯考,在“准”一年之后,品性和音乐性均受人质疑的他,结束在台湾的“准”生涯,之后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指挥的席位再次进入无人状态,虽然期间团方数次对外强调,“再选了,再选了”,但选到现在年都过了,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找不到人或适当的人还没出现,经常是团方挂在嘴边的借口,而这些借口能够屹立不摇,少不了前提的支撑,包括团员不爱、团长不准、对方没意愿等,过多的负面能量被拿来说事儿,正面能量当然出不来。然而在“生不出”的背后,最失职的要属台北市立交响乐团的顶头上司台北市文化主管部门,因为只有当主管部门不在乎,团方才有机会使用拖延战术,当主管部门不知旗下交响乐团未来的定位和走向,也就使不起监督的劲。平心而论,主管部门事务繁杂,乐团只是诸多业务之一,要全部过问并不容易,因此聘用专业人士出任团长,便是取其长处,为团为民服务,但问题是当这位团长力不从心或无以为继时,主管部门难道继续袖手旁观,任凭乐团往下坡前进。

选择此时再把台湾乐团总监的难产现状摊在阳光下,不是想冷饭热炒,而是看到别人回想起自己。2012年新年前夕,香港乐界大事被锁定为新任香港乐团音乐总监的发布。港乐现任音乐总监迪华特(Edo de Waart)在本乐季结束后将卸下执掌8年的职务。团方在年初公布接任人选,不仅让团员有心理准备,也让“新人”与乐团及前任指挥有了相互了解的机会,以求“无缝接轨”的可能性。

港乐的新任音乐总监近来在世界舞台逐渐累积名气,1960年出生的梵志登(Jaap van Zweden)被视为中生代的“后起之秀”,他至中年才开始走运,并非他开窍晚,而是他入行迟。梵志登在荷兰称得上传奇人物,他19岁时成为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乐团的首席,创下史上最年轻纪录,担任乐团首席16年后,1995年正式转换跑道作起指挥。

梵志登长期在欧美发展,曾任荷兰交响乐团和比利时皇家法兰德斯爱乐首席指挥等,亚洲观众并不熟悉他,据港乐行政总裁麦高德所言,2011年11月梵志登指挥乐团演出4场极出色的音乐会,使得他成为音乐总监的不二人选。

锁定对象、邀请客席、进行评断,是乐团选择指挥的例常程序,但非铁律,有时会因团因地制宜,所谓锁定对象,包括之前与乐团有合作过或在国际乐坛有声誉者及经纪公司推荐者等。选择指挥,有时可用相亲、求才比拟,看是郎有情妹无意、慢火细炖还是天雷勾动地火,看是薪水吸引力、未来潜在发展力、各取所需还是一拍即合,因此很多时间不能用赢在起跑点或输在起跑点定夺,难得的是能将不愿的说动或是找到同甘共苦的对象。

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之前在音乐总监遴选的过程中曾有一段不愿提起的过往,在吕绍嘉点头接任台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之前数年,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已释放过善意,但都无功而返,症结就在“打动”两字,“打动”包括情感和实质的打动,有时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完全靠自然,而是需要人工的辅助,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于此还得多学习。此例,也让人想起多年前,纽约爱乐早于芝加哥交响乐团争取穆蒂担纲音乐总监,最后纽约败北芝加哥获胜,当时纽约爱乐团员还以女朋友跟别人跑了来形容心情。

当吕绍嘉接掌台北爱乐乐团时,外界曾为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打如意算盘,当时有个绝佳机会,可网罗前台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简文彬“入阁”,简文彬不仅有其音乐才华,还有节目企划制作长才,更有戏剧、舞蹈等跨界的视野和人脉,国际上的音乐人脉也不少,对于担负城市之音、音乐教育推广、为民兴乐等多面向职责的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来说,是何等绝佳人选,但是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只是口中说说,从没付诸行动,或是只顾眼前由英文字母组成名字的指挥人选,而忘了家中其实有块宝,因此当然走不到“心动”阶段。只怕,未来简文彬,又被其他乐团网罗,到时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又要心痛一次。

新的一年,台北市立交响乐团的未来在哪里,团方、文化主管部门应该给交代了,当乐团每年只能靠小巨蛋歌剧的大制作拼虚名,例行音乐会市民却不捧场,演出水平如浮船时,如此乐团又怎么能代表台北的城市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