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元的英雄惜英雄

音乐感不感动人,是很直接的事,听到好的音乐,会让人心跳加快、血脉贲张,“Taiwan Connection”室内乐团(TC室内乐团)在台北音乐厅的演出,就是这样一场感人的音乐会,团员以破表的冲劲和无间的默契,传递出作品的伟大。如此纯粹动人的力量,在岛内职业乐团身上通常可遇不可求,八方云集的“拼装军”一时超越“正规军”,根本在于“热情”的温度和“专注”的程度。

贝多芬第三号交响曲《英雄》是音乐会的压轴曲目,由TC室内乐团的首席、知名小提琴家胡乃元钦点。安排《英雄》出场是双刃剑,一方面《英雄》乐曲知名度高,具有票房号召力,另一方面《英雄》的名盘实在太多,要以此曲征服乐迷不容易。

TC室内乐团编制为40人,演出《英雄》时没有设置指挥,“指挥”是19世纪才出现的专职,在贝多芬时代尚未诞生。少了台前的领袖,各声部首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每位成员必须保持高度专注。乐曲的诠释虽由乐团首席主导,但是团员拥有平等对话的空间,如此一来此“英雄”不是胡乃元的“英雄”,而是TC所有人的“英雄”,倚靠大家一起创造。

TC室内乐团的团员从八方云集而来,大提琴首席陈世霖、中提琴首席李捷琦是TC音乐节的创始成员,每年12月固定回台报到,第一小提琴首席薛志璋是台湾交响乐团前任首席,第二小提琴首席郭维斌是长荣交响乐团现任首席,长笛首席刘兆哲、低音管首席张先惠、法国号首席陈彦豪等是台北市立交响乐团现任团员,其余包括从海外归国的音乐家及岛内研究所学生等。

乍看乐团组成,就像一般“拼装”乐团,其实不然。大部分的团员不是来赚外快,也不是友情支持,而是相信TC创办人胡乃元的理念。胡乃元曾说,“真正代表TC精神的,是一群相信音乐,仍然追求音乐语汇,集结智能的团员,他可以是坐在最后一排的音乐家,但是他必须要求自己的挥弓和注意力与首席无异”。

TC的《英雄》在演出前虽然只有短短四次彩排,结果令人惊叹,《英雄》四个乐章,快板乐章占了三个,也就是说乐团大部分的时间,必须在快速的音符间进行,因为专注,TC每个声部可以踩着一致的步伐瞬间移动,也可以分头前进互相呼应;因为默契,乐曲旋律进行如行云流水,交织间流畅不打结;因为有热情,大家的肢体随乐摆动,音乐奔放时有火光。

TC为何能感动人?2011年TC室内乐团的成员有三分之一来自台湾职业乐团,他们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因为在TC,他们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尽情演奏音乐,反观乐团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是有太多非音乐的因素必须面对。如果此话当真,岛内职业乐团无法创作感人的音符,可能在于制度本身具有扼杀音乐的嫌疑,这才是TC室内乐团,给予台湾乐界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