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NSO 2009/2010乐季

全球金融一阵风暴,美国乐团倒闭、破产声不断,亚洲乐团因大环境复苏较快,冲击较小,不过,无论乐团面对的金钱问题是大是小,如何开发更多观众,已成全球乐团共同的难题。

网络时代来临,拉抬“宅”经济发展,当新时代愈变愈宅的同时,也预告踏进音乐厅的人恐将减少。如何在逆境中突围,乐团作法各异,柏林爱乐大胆拥抱“科技”在网上推出数字音乐厅(Digital Concert Hall),台北爱乐乐团(NSO)诉诸“人性”,2009—2010乐季首席客席指挥赫比希(Gunther Herbig)、准音乐总监吕绍嘉破例站上第一线开金口说音乐,乐团团员配合“NSO音乐学苑”,在课堂上现场演奏提高音乐感染力,主动出击面对观众成为NSO本乐季,不可忽视的突破。

过往乐团安排乐季,大都秉持较强势的态度,菜单既出,乐迷只有埋单的份,如今时代不同,进入一个以消费者为尊,着重市场、票房的年代,每场音乐会在艺术的外衣之下,其实也等同于商品,商品要有市场,需要适当的推销,在此前提之下,谁又会比指挥本身更具说服观众的能力。

德国指挥赫比希上乐季以艺术顾问、首席客席指挥身份加入,两年任期本乐季画上休止符,赫比希在乐坛以指挥德奥作品为名,从上乐季开始陆续安排舒伯特、贝多芬、布鲁克纳、马勒等人的创作,本乐季更上一层楼,透过其所策划“狂飙日耳曼”、“NSO精选”系列及跨年音乐会,加入布拉姆斯、舒曼的作品,同时一口气集结马勒、布鲁克纳、贝多芬三位作曲家最具分量的第九号交响曲,赫比希精心的节目安排,似乎有意在卸任之前,将其对德奥作品的见解尽量传授给乐团。“发现系列”,每季以十场音乐会介绍作曲家重要的管弦作品,因此赫比希开出的部分曲单,对于NSO团员并不陌生,大多不是第一次演出,对台湾观众更是如此。相较于欧美百年乐团,即将迈入二十五周年的NSO,是一个年轻乐团,过去乐团汲汲累积曲目,如今曲目增长到一个程度,逐渐进入探讨诠释的阶段,成长中乐迷也从听曲目,迈入听诠释的阶段。

每位指挥对于同一曲目理当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其中的差异,并非全然清楚可晰,过去指挥大师高高在上,舞台上演奏什么,观众只有接受的份儿,如今时代不同,没有观众的音乐会,就算台上站的是大师也是枉然。赫比希本乐季,首度开设讲座,亲自解说三首第九号交响曲内藏的密码,透过与观众直接互动,增加观众对乐曲的兴趣,提高再次走进音乐厅欣赏的意愿。

赫比希放下身段的同时,准音乐总监吕绍嘉也献出讲座处女秀,吕绍嘉是一位心思缜密的指挥家,每逢回台演出,他所安排的曲目,大都是台湾乐迷较少接触的作品,希望借此打开乐迷的视野,因此他的音乐会多少有点难度。有鉴于此,下乐季即将接掌NSO音乐总监的吕绍嘉,在演出萧斯塔可维奇第五号交响曲之前,特别举办导聆会,亲自在钢琴上示范解说,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带领观众听懂音乐,此外也希望经由站上第一线,了解台湾乐迷需求,提供上任前的准备。

2009—2010乐季,乐团在指挥之外,团员也积极投入推广音乐的行列,借由参与“NSO音乐学苑”的课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音乐学苑由陈汉金、刘岠渭、余济伦教授主讲,呼应乐季中的“狂飙日耳曼”系列,课程主要以德奥作曲家的室内乐作品为教材,透过NSO团员的现场演出,观众不仅从聆听中认识不同作曲家的风格,同时对乐器、乐手拥有更鲜明的印象。

提供团员更多演出的机会,乐团延续上乐季推出“NSO室内乐”系列,NSO团内好手云集,近年在正规的乐团演出节目之外,也逐渐开展出室内乐风气,系列内容设计十分多元,“琴结·琴撷”由四位弦乐声部首席及副首席担纲、“登峰造极”以乐团打击乐群为主力、“升华之夜”加入多媒体的运用、“萨克斯疯弦乐”是首席弦乐团与维也纳多瑙河萨克斯风四重奏的组合、“摇摆巴赫”NSO团员邀来魏广晧爵士四重奏团一起摇摆。室内乐的演出形态,在台湾仍处起步阶段,柏林爱乐旗下,由团员组成的室内乐团体多达二十个,其中不少已打出品牌,“NSO室内乐”系列本乐季迈入第二年,未来若能长期经营,或许也有机会出现MIT的品牌。

“名家”是乐团安排乐季时少不了的亮点,在推广古典音乐的道路上,耀眼的明星的确具备吸票的潜能,今年报到NSO的名家包括俄国小提琴名家列宾(Vadim Repin)、中风复出的美国钢琴名家柯瓦契维奇(Stephen Kovacevich)、韩裔钢琴家白建宇、德国新生代打击乐巨星葛鲁宾格(Martin Grubinger)、美国克莱本钢琴大赛冠军寇柏林(Alex Kobrin)等人。

NSO上乐季开始推出驻团作曲家的计划,今年再接再厉,两位作曲家分别是来自美国的苏珊·鲍提(Susan Botti)及台湾作曲家钱南章。当初团方规划驻团作曲家的想法,主要希望岛外作曲家来台进行创作,在作品中反应台湾土地的声音,只可惜作曲家大多数来去匆匆,乐团的理想敌不过现实,乐季中鲍提发表的两首作品《Desdemona》、《在黑暗里》均为旧作,也让团方的美意大打折扣。

作曲家钱南章则担负谱作全新歌剧《画魂》的重责大任,《画魂》是继2008年《黑须马偕》之后,NSO另一大型原创歌剧制作。歌剧是一项综合艺术,牵涉专业范围甚广,增加制作困难度,台湾长年虽有专业歌剧院的硬件设施,却无专业制作歌剧的团队,对于歌剧新作没有迫切需求的状况下,作曲家、歌手等专业人士就“第一次”,需要更长时间的摸索,但是往往演出时间在即,不允许有所谓磨合期,在《画魂》中就出现,剧作家首次为歌剧写词、法国导演第一次执导中文歌剧、歌手第一次用中文演唱歌剧等状况,“第一次”代表尝试、突破没什么不好,只怕首演等同于最后一次演出,在没有机会修整、再次搬演的情况下,沦为一次烟火,从《黑须马偕》到《画魂》结果证明台湾原创歌剧仍有长路要走。

台北爱乐乐团2009—2010乐季进行当中,其他台湾乐团相继出现一些显著的变化,台北市立交响乐团节目规划推陈出新、台湾交响乐团积极与名家合作拉抬声势。走出台湾,庆祝成立十周年的中国爱乐以入选“全球十大最具启发性乐团”(英国《留声机》杂志)自豪,2009—2010乐季汇集全球知名指挥、独奏家;上海交响乐团的乐季也是星光熠熠。在亚洲市场崛起的今日,经纪人大举将艺人引介至各大乐团求取利润,好乐团才能请到高手、名家的迷思早已消失,预测乐团间未来的差距将逐渐回归到最根本的艺术层次以及不能实时拷贝的原创性节目制作。

一个乐团能够持续成长,必须要有稳定力量,此力量有诸多面向,包括音乐总监、乐团团员、行政团队、预算来源等。台北爱乐乐团过去最浮动的因素,以音乐总监悬缺为首,所幸在2009—2010乐季开季之前,下任音乐总监拍版定案,终让团员对于未来抱有踏实感,然而乐团赖以生存的经费,虽然长期由当局编列预算支持,但是近年总体预算吃紧,乐团近几年预算几乎编列不足额,如何解决数千万的资金缺口,是目前乐团在经营上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