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湖南社会建设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在基础设施、劳动就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湖南省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建树,现已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1950年至1970年是湖南省人口迅速增长的时期,全省人口从1949年的2987×104猛增到1970年的4481×104。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南全面进入计划生育时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成为湖南人口计生工作的核心任务。湖南人口长期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计划生育成绩斐然,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幅回落。2012年,全省人口7179.9×104,其中城镇人口3349.41×104,乡村人口3830.46×104;人口出生率13.58‰,人口死亡率7.01‰,人口自然增长率6.57‰。人口年龄构成中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18.0%、66.4%和15.6%。年末全省就业劳动力4025×104。总体来看,湖南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跨越。湖南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1978年和2012年,湖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和37.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70%和43.9%。
二、教育科技
目前,湖南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一个以基础教育为支撑,高等教育为先导,职业教育为补充的现代教育体系正在全面崛起。2012年,湖南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5%,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66%,高中、大学入学率分别超过65%和20%,在校研究生6.27×104人,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达108.22×104。2012年,湖南有高等学校10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院525所。全省进入985工程的高校3所,进入211工程的高校4所。湖南著名大学,如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在国内外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中南大学由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而成,拥有30个二级学院,在校学生5.3万名。
湖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投入稳步增加,科技队伍日益壮大,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全省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0.8×104人,其中高级职称91986人。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如两系法杂交水稻、克隆神经性耳聋基因、银河巨型计算机、湘云鲫(鲤)、直燃吸收式溴化锂冷温水机及复合材料刹车片、自旋式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自新中国成立后,两院选聘的湘籍院士有143人。黄伯云长期从事航空制动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工作,共形成11项国家专利,其中已授权9项,同时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大类30多台套成套关键工艺设备。
三、体育
湖南体育事业经历了从弱到强的漫长发展历程,相继取得了长足进步,走出了一条颇具湖南特色的“体育湘军”发展之路。1978年,李芳在泰国获得了女子双打世界冠军,成为湖南省第一个世界冠军。陆莉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体操高低杠中以10分的优秀成绩,成为湖南体育史上第一个奥运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湖南代表团获得7枚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添3金。湖南体育逐渐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品牌。在体操方面,湖南先后培养出陈翠婷、陆莉、李敬、刘璇、李小鹏等体操明星;在羽毛球方面,湖南培育出唐辉、贺向阳、唐九红、龚智超、罗毅刚等体坛名将;在举重方面,湖南培育出曾星玲、廖素萍、杨霞、龙清泉等优秀运动员。60多年来,湖南省先后涌现出100多个世界冠军。
2012年,全省有体育馆167座,运动场664个,游泳池206个,训练房20386个。全民健身网络体系逐渐建立,体育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善。湖南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传媒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彩票业、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中介咨询业和体育用品业等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体坛周报》于1988年创刊,如今平均每期160×104份,每周近500×104份实销量,其广告经营收入已突破1×108元,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报纸。
四、疾病防控
2012年,湖南省共有卫生机构142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92个,妇幼保健院13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86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7.3×104张,卫生技术人员29.7×10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6×104人,注册护士11.3×104人。
1950年年初,湖南省人均期望寿命在35岁左右,2012年湖南省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4.7岁,60年间提高了近40岁。1981年,湖南省婴儿死亡率为50.5‰,1990年为38.1‰,2012年为7.0‰。
1990年以前,湖南省传染病发病率在3‰以上。2012年传染病总发病率约为2‰。近20年来,湖南艾滋病防控力度逐渐加强。湖南累计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6438例,其中艾滋病人1242人,死亡712人,居全国 第8位。湖南省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各级政府均认真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了艾滋病监测网络,并对艾滋病人致困人员实行低保,同时加大对艾滋病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力度,从根本上堵住艾滋病传染源。
湖南省曾是我国血吸虫疫病的重灾区,钉螺分布面积甚广,血吸虫病患者甚多,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1949年后,湖南成立专门的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培养血防科技人员,消除疫病传播渠道,大范围消灭钉螺,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历史上湖南有血吸虫病流行县37个,流行乡386个,流行村3984个,疫病流行区人口622×104,累计发现血吸虫病患者106×104例,钉螺面积39.3×108m2。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湖南省血吸虫病患者大幅度下降,钉螺危害面积急剧缩小。近五年来,全省血吸虫病重疫区村庄减少了3/4,血吸虫病发病人数也减少了4/5。疫区居民、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达95%、100%,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五、社会保障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试点,迄今全省参合率已达到82%。2007年,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进行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2012年,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全省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300.6×104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49.9×104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797.1×104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3.2×104人。救助城乡医疗困难群众142×104人次。湖南现有乡镇敬老院近100所,改建扩建市、县福利院85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50多所,配备了相应的医疗康复、生活设施和消防安全设施。此外,全省还扶持了700多家福利企业,用于救助有劳动能力的流浪者。
1999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制,城市救助对象增加到145×104人。月人均补贴由41元提高到140元。2007年农村低保制度建制,到目前为止已接济260万余人,月人均补贴金额由2007年的27元提高到46元。2003年和2007年分别在农村和城区全面推行医疗救助制度,湖南省已累计投入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2×108元,救助困难群众600多万人次,同时扶持各类老区项目5000个,投放资金近3×108元。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544.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超过4671.2万人,参合率98.2%。目前,湖南省农村均已纳入新型合作医疗范畴,城镇居民也将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
六、基本建设
湖南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设施水平大幅提高。交通、人居环境、水电设施等各个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到2012年,湖南省已有公路里程近23.41×104km,其中高速公路3698km,长沙与全省13个市州全部实现了高速公路相连,形成了以长沙、岳阳、常德等地为中心,联系各地99%以上的乡镇公路网。以湘江为例,湖南在湘江上修建了湘江大桥29座:湘潭8座,长沙6座,株洲5座,衡阳5座,永州4座,湘阴1座,改善了湘江两岸的交通状况。以住房居住面积为例,1978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3.9m2,2012年则上升到40.22m2;农村居住面积则由1978年的10.5m2增加到46.54m2,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2012年年底,全省投入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55座。全省已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31座,年处理能力541.22×104t,农村厕改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