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湖南省土地资源丰富。境内山岭与河谷具有相间分布的特点,岭谷相间,丘陵、盆地交错。其中湘江流域盆地最多,规模一般也较大,重要的有零陵—祁阳盆地、衡阳盆地、株洲盆地、湘潭—湘乡盆地、长沙盆地、醴陵盆地、茶陵—永兴盆地等。资水流域有邵阳—隆回盆地。沅水流域有溆浦丘陵盆地、黔阳盆地。澧水流域以大庸盆地较大。这些盆地多数耕地较为集中,且水运一般较为便利。

按地貌类型分,湖南的土地资源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水面等类型。

湖南的土地资源特点可以概括为:第一,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既有较多的宜农地,也有广阔的宜林地,还有一定的宜牧地,不少土地还具有双宜性或多宜性,是发展农林牧业综合性土地资源。第二,自然生产力较高。湖南光、热、水条件及其组合关系好,土地的有机质含量较高,使全省大部分土地具有较高的自然生产力。第三,地区分布相对集中。湖南宜农土地集中分布于湘中丘陵区和湘北平原区,两区土地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两区宜农土地占全省宜农土地总面积的45%,两区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的57%,两区水田占全省水田的58%,形成湘北、湘中地区耕地多、水田多和耕地比重大、密度大的特点。

二、矿产资源

湖南矿产丰富,矿种齐全,是享誉中外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产之乡”(图2-8)。全省现已发现矿种14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101种,是全国矿种较多的省份之一。湖南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以有色金属矿居多,非金属矿次之。湖南的有色金属资源,不论是矿种还是储量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湖南锑的储量居世界之首,锑的出口量占全国的1/2。铋、铷、石煤、雄黄、萤石、海泡石、重晶石等储量居全国第1位,锰、钒、铼、芒硝、砷、高岭土等储量居全国第2位,锌、铝、锡、钽、石墨、金刚石、水泥配料等储量居全国第3位。郴州柿竹园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新化锡矿山为百年老矿,号称“世界锑都”;浏阳海泡石矿,为我国南方所罕见。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湖南成为国家发展有色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的重要基地和江南黑色能源的产地之一。湖南的锌、锑、硬质合金、氟化盐产量居全国第1位,钨精矿、电锌、汞的产量居全国第2位。

三、能源资源

湖南的能源不算丰富,迄今尚未发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湖南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较多的省份,煤炭资源保有储量29.97×108t,主要分布于郴州、衡阳、娄底、邵阳、株洲、怀化等地,占湖南保有总量的90%以上。

湖南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处,地形高差显著,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湖南水力资源蕴藏量1532.45×104kW·h,其中可开发量1083.84×104kW·h。在全省水力资源可开发量中,湘江占29.4%,资水占13.6%,沅江占42.5%,澧水占12.7%。

湖南现已建成的大型水电站有五强溪、柘溪、凤滩、东江、江垭等。湖南另与长江三峡电站联网,每年都要由此调入大量电力。

湖南风能资源较为丰富,以湘南山区和洞庭湖区相对集中。2007年11月,湖南首台风力发电机组在永州江华县大路铺镇并网发电。在岳阳市君山区,拟建设大规模的风力发电机组。

图2-8 湖南省矿产资源分布

四、森林资源

湖南森林繁茂,素称“广木之乡”、“金色油桐之乡”,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和木材生产主要基地之一。目前全省林业用地面积超过1200×104hm2,约占土地面积的60%,2012年有林地面积1029.58×104hm2,活立木蓄积量42890.25×104m3,森林覆盖率57.34%。

湖南杉木林面积约占全国的1/3,油茶面积约占全国的30%,茶油产量则占到全国的40%。湖南竹林面积广大,蓄竹量超过15×108根,居全国第2位。油桐面积居全国第3位,年产桐油1.3×104t,居全国首位。

湖南的用材林树种主要有杉、马尾松、楠竹、杨、樟、楠、红豆杉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油茶、油桐、漆树、乌桕、柑橘、香柚、板栗、猕猴桃等,珍贵树种主要有珙桐、银杉、水杉等。

五、草场资源

湖南草地面积广阔,草场面积超过640×104hm2,约占全省的30%。湖南天然草场草种资源丰富,共有137科、868种,其中89%可供家畜家禽采食。

湖南草场资源尚有一半未被利用,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若按每0.87hm2草场饲养一头标准体重200kg的黄牛计算,可饲养700余万头黄牛,较目前可增加300×104个黄牛单位。总体来看,湘西南、湘南的草山草坡开发条件较为理想。

六、动物资源

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植被繁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场所。

湖南现有野生脊椎动物820种,占全国同类动物种类的1/4。其中鸟类400多种,兽类100多种,两栖类40多种,爬行类70种,鱼类200多种,还有经济昆虫1000多种。湖南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90种,超过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种类的20%。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17种,即白鳍豚、华南虎、豹、云豹、金猫、黑麂、斑嘴鹈鹕、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游隼、黄腹角雉、丹顶鹤、白鹤、白头鹤、中华鲟、白鲟。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3种,主要包括猕猴、短尾猴、黑熊、穿山甲、江豚、水獭、大灵猫、小灵猫、花面狸、豺、水鹿、毛冠鹿、林麝、苏门羚、白琵鹭、鸳鸯、大天鹅、小天鹅、红胸黑雁、白额雁、铜鸡、金鸡、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灰鹤、小鸨、老鹰、蛇雕、白枕鹤、大鲵、虎纹蛙等。

湖南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3种。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中华水韭、苏铁、银杏、银杉、资源冷杉、水松、水杉、伯乐树、长喙毛茛泽泻、莼菜、珙桐、光叶珙桐。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黑桫椤、金毛狗、水蕨、篦子三尖杉、福建柏、华南五针松、金钱松、黄杉、南方红豆杉、白豆杉、巴山榧树、香榧、连香树、杜仲、野生稻、中华结缕草、长柄双花木、半枫荷、喙核桃、樟树、楠木、桢楠、绒毛皂荚、花榈木、红豆树、野大豆、鹅掌楸、翅荚木、厚朴、凹叶厚朴、观光木、红椿、喜树、莲、兰科(所有种)、鸡爪黄连、金荞麦、香果树、伞花木、水青树、长果安息香、野菱、大叶榉。

七、水资源

湖南水资源丰富,拥有5km以上河流5341条,河川年径流总量2136×108m3,淡水总面积135.38×104hm2。湖南天然水资源总量2682.8×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419.3×108m3,地下(浅层)水量350.4×108m3。

湖南地表水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相当于枯水年的两倍多。降水量与径流量集中在每年的4~7月,期间的径流量要占全年径流量的50%~70%。地下水资源受降水的影响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雨季地下水资源丰富,旱季地下水资源明显不足。

湖南河网密布,雨量丰沛,地势高低不平,河流落差较大,故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水能资源以湘江流域和沅江流域相对集中,湘西是国内十大水能开发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