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一)西晋的短暂统一

三国分立之局奠定之后,魏、蜀、吴之间互有攻防。魏黄初二年(221),吴、蜀爆发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蜀汉大败。此战影响巨大,吴、蜀一度中断的联盟关系得以恢复。蜀汉在诸葛亮的主政下不断北伐曹魏,终无功而返。后来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魏景元四年(263),曹魏发动攻蜀战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魏咸熙二年(265),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位,从而取代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此后,孙吴政权又存续了10多年。晋咸宁六年(280),西晋灭吴。东汉末年以来战乱数十年,自此复归一统。

西晋初年,政治尚清明,统一后天下承平。但随着统治的稳定,统治集团逐渐陷入奢靡。同时,外戚专权,诸侯王权力过大,西晋政权危机四伏。290年,生性鲁钝的晋惠帝继位,皇后贾南风乱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终于爆发了内乱。自元康元年(291)起,持续16年,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img alt="" src="../Images/image26-1.jpg" /]、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相继参与对中央权力的争夺,史称“八王之乱”。307年,晋怀帝继位,西晋政权已摇摇欲坠。

八王之乱之际,胡人趁乱反叛。汉魏以来,统治者奉行允许胡人迁居内郡的政策,西晋沿袭这一政策。例如,关中户口百余万,其中胡人占了一半左右。[25]当时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族为主的胡人大部落陆续建立起多个政权逐鹿中原。永兴元年(304),氐人李雄占成都,建立成汉;匈奴人刘渊起兵左国城(今山西方山),建立前赵。永嘉五年(311),前赵政权进攻洛阳,西晋南方诸州号称勤王的军队观望不救。不久洛阳陷落,士民3万余人遭杀戮,晋怀帝被掳,史称“永嘉之乱”。自此开启了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的局面,以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北夏十六国[26]为主的数十个政权纷起争雄,中原陷入混战百余年。永嘉七年(313),晋愍帝继位于长安。建兴四年(316),前赵政权又攻陷长安,晋愍帝被掳。至此,西晋灭亡,51年短暂的统一局面结束了。

(二)东晋的偏安统治

永嘉之乱后,为躲避战乱,衣冠士民纷纷南渡长江。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东晋政权的建立有赖于北方南迁大族和南方大族的支持,其中又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王氏家族出力最多。司马睿在位期间,王导掌相权,王敦握军权,时称“王与马,共天下”[27]。由于皇权式微,东晋一朝在南方奉行门阀政治。[28]永和三年(347),桓温攻克成都,成汉政权灭亡,东晋统一了南方。但东晋政权并不稳定,时有内乱。322年至324年爆发了王敦之乱,王敦一度攻破建康。327年至329年又有苏峻之乱,苏峻也攻破过建康。403年爆发了桓玄之乱,桓玄甚至自称皇帝,后被刘裕击败,刘裕因此坐大,进而夺得司马氏江山。399年至411年孙恩之乱更是延续了10多年。

东晋统治时期与北方的十六国时期大致相当。当时南北政权互有攻防。东晋政权多次北伐,由于内部纷争,功败垂成。建武元年(317),祖逖北伐,数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失地;后来祖逖受到东晋统治阶层忌惮,忧愤而死。永和五年(349),褚裒北伐失败。永和八年(352),殷浩北伐失败。自永和十年(354)起,桓温先后发动3次北伐,曾取得收复洛阳的战果,最终失败。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南侵,东晋宰相谢安主战,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在淝水之战中大获全胜,从而奠定东晋偏安南方之势。

东晋的统治最终被内乱所瓦解。420年,位高权重的刘裕逼迫晋恭帝禅位,从而取代司马氏的统治地位,国号宋,史称刘宋。东晋偏安统治南方百余年后宣告灭亡。

(三)南北朝的并立

刘宋政权建立后,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均定都建康,史称南朝。大约同时期,北方地区则陆续存在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史称北朝。南朝、北朝各有朝代更迭,南北方长期保持对峙状态,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分裂时期。

南朝的刘宋政权除了宋文帝在位30年间统治比较稳定之外,其他统治者多昏庸残暴,争权夺位时有发生。479年,将军萧道成取代刘宋皇帝称帝,国号齐,史称南齐。南齐政权在南朝之中存续时间最短,仅23年。南齐建国初期汲取刘宋亡国教训,统治稳定。后来又重蹈刘宋灭亡覆辙,宗室相争,江山动摇。501年,宗室雍州刺史萧衍率军攻入建康,行废立之事,不久便结束南齐统治,自立为帝,国号梁。萧衍在位48年,在南朝的皇帝中统治的时期最久,最终也经历了政权的衰败。太清二年(548),投降梁政权的东魏将军侯景倒戈。次年,侯景攻陷建康,萧衍饿死城中。557年,梁将陈霸先在讨伐侯景的过程中壮大了势力,建立了新的政权,国号陈。

北朝的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立。386年,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5年至439年,北魏先后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政权,统一北方。后来历经孝文帝改革、六镇之乱,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34年,北魏将领、鲜卑化的汉人高欢立元善见[29]为帝,定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别都,高欢在晋阳掌握实权,史称东魏。535年,北魏将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定都长安,史称西魏。550年,高洋逼迫东魏皇帝禅位,自立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557年,宇文觉逼迫西魏皇帝禅位,自立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东魏、西魏之间以及后继的北齐、北周之间互有征战。577年,北周攻灭北齐,统一了北方。

581年,权臣杨坚逼迫北周皇帝禅位,自立称帝,定都长安,国号隋。开皇九年(589),隋击灭南朝的陈政权。自西晋末年开始,中国南北方分裂长达300余年,至此再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