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斥图像的世界

(一)摄影的诞生

谁都有过拍照的经历,摄影对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从出生开始,一张张照片就成为我们成长历程的见证。很多人可能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面对镜头拍照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摄影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

在今天的生活中,摄影已相当普及了,它已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入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层面。从家庭相册留影到电视、电影、网络媒体展示的影像,从产品包装盒上的广告图案到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霓虹灯、广告牌等,四目之下图像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图像包围的世界之中,图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虽然,图像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作为图像重要提供者的摄影却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如何记录和存留自己的影子成为人类亘古不变的梦想。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这个梦想只能停留在美好的憧憬之中,这有不少的神奇传说为证。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美少年那喀索斯对自己水中的倒影产生爱情,千方百计想把水中自己的影子存留下来。美少年顾影自怜,可望而不可即。最后憔悴绝望,抑郁而死。试想如果哪位神仙的法器是架相机,能把他的倒影拍摄下来,岂不是能救他一命!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史记》中也有这样一个历史典故。汉代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不幸去世,汉武帝苦苦思念,悲痛不已。时有巫师李少翁者,令左右设一帷帐,外面摆设灯烛和丰盛的酒席。午夜,点燃灯烛,汉武帝端坐帐中,李少翁在帐后作起法术来,只见帐幕口影影绰绰,果不其然,袅袅婷婷,李夫人婀娜多姿的身影出现了!汉武帝大悦不已。据考证,李少翁所施法术,不过是皮影幻灯而已。不过在那个年代,能运用针孔成像的原理制造幻影已实属不易。如果能有一部相机或摄像机拍下李夫人的倩影及与汉武帝的“家庭留影”,那也不至于龙颜如此不悦。

上面两个传说故事都体现了古代人期望留下自己的身影,再现自己形象的美好梦想。这种梦想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类的图像艺术在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就出现过,特别是在原始社会绘画艺术就已见雏形,如刻画在龟甲上的象形符号,描绘在山岩、陶罐、墓穴和织物上的原始图画等。西班牙北部阿尔泰米那洞穴、法国南部蒙蒂尼亚附近山洞里的动物画像等,都是最原始的图像艺术,这些绘画比文字和语言的诞生还要早好多年。当然这些原始绘画并非偶然产生,是与当时人类的思维水平、生产力状况和工具水平密切相关联的。原始社会的人,住在寒冷的洞窑里,靠一盏兽油灯,在石壁上刻画出野兽的形态。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封建社会时代。在封建社会,艺术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手工工具如笔、刻刀、颜料、墨、纸、布等被广泛地应用于艺术创作之中,图像艺术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中国的莫高窟壁画就是封建时代图像艺术的一个辉煌的代表。封建时期再完美的图画都是画家对现实世界的摹写,它和真实的现实世界始终有着一定的差距。于是后来的人们就希望有一种新的工具能把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真实地记录下来。这种愿望在欧洲工业革命和技术发展热潮中逐渐得到实现。

1831年7月28日,一个巴黎的资产者骄傲地在国王菲利普的画像旁展出了他的肖像。肖像下写着:“菲利普与我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他是公民化的国王,我是国王化的公民。”自由、民主、平等的资产阶级思潮和社会背景,加之对光学、化学、物理学、机械制造学的深入研究,这些都为摄影的诞生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1826年,法国科学家尼埃普斯用白蜡板拍摄他的工作室窗外的风景。经过8个小时的曝光,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诞生了。1833年,尼埃普斯逝世,他生前的合作者达盖尔在与他合作的基础上,1837年用水银蒸气来显影影像,只用30分钟就拍摄完成了一张照片。后来经过改进,1837年5月采用食盐定影,解决了图像固定保存的问题。法国政府慨然买下了这项专利,并将其公之于众。

1839年8月19日,这一天是摄影史上最光辉的日子。在法国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国会议员阿拉哥宣布了摄影术的诞生。这一天已永载史册,这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迅速风靡于世。

1841年,塔尔博特为他发明的卡罗法摄影术申请了专利,卡罗法摄影首先得到的是一张底片,这为复制出无数张照片提供了可能。

1851年,英国人阿切特发明了以玻璃为底版的火棉胶法,又称湿版法。直到1880年干版法出现,它才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