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动漫文化影响力构成浅析提升中国动漫文化影响力的要素
庄雪梅
面对一张白纸,任何梦想和奇迹都能实现,这就是动画艺术和漫画艺术极具创造性和创意性的魅力所在。动漫文化能综合地体现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征,自1900年动漫在世界诞生以来,这种集文学、绘画、电影、音乐于一体的独立审美样式的艺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普遍发展,也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人们特别是青年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世界动漫文化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影响与贡献也是巨大的。就拿日本动漫举例,它在20世纪以来的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但渗透在年轻人的学习与生活中,也影响着他们的审美,甚至影响着年青一代的世界观。所以谈到文化影响力,就不能不谈动漫文化的影响力。可是中国的动漫文化影响力指数的世界排名并不靠前,这些年国家和地方政策虽大力扶持本土动漫,限制国外动漫影视作品引进,国内与动漫相关的影视文化等企业也都在奋力追赶,但我们的动漫影视及其他作品和产品还是与美、日、欧洲国家有不小的差距。可以说,世界动漫文化影响力在中国很大,特别是对我们的孩子和年青一代,但我们本土的中国动漫文化的影响力确有待大幅提升。
中国动画与动漫,经历了从诞生、兴盛、衰退到再出发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20年后,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也诞生了,与1928年闻名世界的米老鼠唐老鸭诞生于同一个年代。1941年的《铁扇公主》更是因为中国画的绘画,浓郁的水墨意味,鲜明的民族和美术特色,引起巨大轰动,并远播日本、东南亚,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向。到后来的《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等动画作品则代表了中国动画的最高成就,后来经历“**”,使得中国动画刚要进入黄金期却跌入了低谷。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扶持,动漫企业也雨后春笋般创立起来,但直到目前差距还是很大,可以说中国动漫现在是一个再出发的过程,中国动漫文化影响力与美日等相比还十分微弱。如何缩小差距,提升中国动漫作为一个重要文化载体的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整个国家走向创意引领、创新转型的大环境下,真正突破以往的发展瓶颈,迈入一个新的台阶,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及传播,在本国及世界形成真正的影响力,这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与研究的。由于会议时间原因,我在此简要地从世界动漫文化影响力的构成来分析一下提升中国动漫影响力的要素。
(一)基于思想和价值观的原创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推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转型,同样亟须文化的传承性创新,与其他文化产品一样,要产生影响力,就要向人类和世界贡献新的思想,一国文化世界影响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则是形成真正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文化成果,优秀文化成果的首要及最重要的特质和要素构成就是它对人类共同的情感与精神的探索与深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文化产品所承载的新的思想成果,普惠和滋养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动漫文化,同样要具备核心价值观和创新的思想成果,才能潜移默化在动漫作品中,使之成为具有本国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和有灵魂的优秀文化成果,才可能具备更为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例如,影响力很大的日本动漫在日本本土及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是因为日本动漫都带有深刻的本民族的精神特质,同时又融入了很多新时代国际化的思维和思想,形成了带有独创性的对于真善美价值观与思想的探索与宣扬,在20世纪以来的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动漫可以说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思想意识当中,并且形成主流意识。日本很多动漫作品对日本国民产生的影响远远不止是动漫,更多的是一个教育工具,一个引导社会主流阶层不断发展的强大意识,深深影响着年青一代的世界观,日本动漫的广泛影响力对于其他国家甚至有点文化入侵的味道。所以,提升中国动漫文化影响力的首要因素应当是基于思想和价值观的原创性。
(二)基于全民化的针对性
日本动漫是全民化的,同时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日本动漫是按照读者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的,可分为儿童动漫(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动漫,内容简单易懂,如《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少年动漫(以6~18岁的少男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动漫)、少女动漫、唯美动漫、女性动漫(以超过20岁的女性,尤其是家庭妇女和白领女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动漫)、青年动漫(以18~25岁的青年男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动漫,有着更多成人化的元素,内容多表现上班族和大学生生活)等。故事内容及表现手法博采欧、美、亚之众长,细腻深入,画风也会根据不同年龄和分类,贴近当下不同年龄层次人们的心理需求,融合本民族和国际化审美,创新十分丰富,并针对性地结合设计生产动漫衍生产品。这些与我们国家大家习惯性把动漫只看作是孩子们的游戏、动漫影视作品对象低幼化、衍生产品低劣化完全不同。
(三)基于消费的产业化
产业化是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动漫产业的产值已近5000亿美元,日本的动漫产业已成为日本的第三大支柱产业,迪士尼1年的产值150亿美元,而去年,我国的动漫总收入也不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我国动漫产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单一、低端、零落,虽经多年努力,产业链仍未真正形成,还无法支撑动漫产品的文化影响力扩大和反哺动漫优秀产品的生产。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据三菱研究所的调查,在日本本土,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动漫文化在日本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消费模式,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几乎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动漫产品,大人、孩子甚至老人的消费品中都渗透着动漫形象和元素,连工业企业的形象甚至管理当中也经常采用动漫形象和形式,可以说日本动漫文化影响力已经早已不仅仅是影视文化产品的影响,而是基于日常消费的整个产业所带来的深刻而全面的文化影响力。
(四)基于产业发展的教育与人才培养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在于传递和筛选、整理和融合、创造和更新。从世界大学动漫专业排名就可以看出,世界排名前三十位的动漫专业都在美国、日本、欧洲的一流大学,这些国家除了一流的艺术大学设立动漫专业外,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也都设立有动漫专业。中国动漫专业虽然在各个大专院校也广泛设立,但在一流大学设立不多,在世界大学动漫专业排名也相对靠后,而且大多是动漫设计制作,衍生品市场、营销、产业化人才培养十分不足,动画片制作机构与衍生品设计生产营销脱节,人才在基于产业发展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待突破。所以,基于动漫产业发展等全方位的创意人才教育和培养,也是未来中国提升动漫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动漫既是极具创造和创意空间的艺术与文化,也是极具潜力的优质文化载体,同时具备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前景,无论是动漫研究者还是从业者,提升中国动漫文化在本土及世界的影响力,还任重而道远,需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从要素着手,潜心打磨,方能在未来亮剑,生成属于中国动漫的文化影响力。
(作者系央视新科动漫频道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