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业的要素与类型
(一)创业的要素
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机会是指创业者可以利用的商业机会。从创业过程角度来说,机会是创业的起点,创业过程就是围绕着机会进行识别、开发、利用的过程。
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初期(包括企业成立前和成立早期),由一群才能互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
创业资源是指新创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需要的特定资产,包括有形与无形的资产,它是新创企业创立和运营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形式为创业人才、创业资本、创业技术和创业管理等。
在创业活动中,这三个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机会,创业活动就成了盲目的行动,很难实际创造价值;机会虽然普遍存在,但如果没有创业团队去识别和开发,创业活动也不可能发生;创业团队不仅要会把握合适的机会,还需要资源,否则机会将无法被开发和利用。
我们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来具体认识创业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商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重要驱动力,创业团队是创业过程的主导者,资源是创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创业过程始于创业机会,而不是资金、战略、网络、团队或商业计划。开始创业时,商业机会比资金、团队的才干和能力及合适的资源更重要。在创业过程中,资源与商机间经历着一个适应→差距→适应的动态过程。商业计划是沟通创业者、商机和资源三个要素相互间匹配和平衡的语言和规则。
第二,创业过程是商业机会、创业团队和资源三个要素匹配和平衡的结果。创业团队要善于配置和平衡,借此推进创业过程,包括对商机的理性分析和把握,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对工作团队适应性的认识和分析。
第三,创业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寻求平衡的行为组合。在三个要素中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但创业过程要保持发展,必须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期间创业团队必须思量的问题包括:目前的团队是否能领导组织未来的成长?组织面临怎样的资源状况?下一阶段的运作与成功面临哪些困难与陷阱?这些问题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它牵涉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创业团队必须在推进业务的过程中,在模糊和不确定的动态创业环境中培养捕捉商机、整合资源、构建战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业的类型
创业的路各不相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1.依创业目的可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
机会型创业是指创业的出发点并非谋生,而是为了抓住、利用市场机遇。它以市场机会为出发点,以创造新的需要或满足潜在需求为目标,因而会带动新产业发展。生存型创业是指为了谋生而自觉或被迫地创业,大多偏于尾随和模仿,因而往往加剧市场竞争。
2.依创业起点可分为创建新企业和既有组织内创业
创建新企业是指创业者从无到有地创建全新企业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机遇和刺激,但风险和难度也大,创业者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经验和支持。既有组织内创业是指在现有组织内的有目的的创新过程。以企业组织为例,可指公司由于产品、营销以及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原因,在企业内进行重新创建的过程。例如,企业流程再造正是通过二次、三次乃至连续不断的创业,使企业的生命周期不断地在循环中延伸。
3.依创业者数量可分为独立创业和合伙创业
独立创业是指创业者独立创办自己的企业。其特点在于产权归创业者个人所有,企业由创业者自由掌控,决策迅速,但创业者要独自承担风险,创业资源整合比较困难,并且受个人才能限制。合伙创业是指与他人共同创办企业,其优势和劣势正好与独立创业相反。
4.依创业项目性质可分为传统技能型、高新技术型和知识服务型创业
传统技能型创业是指使用传统技术、工艺的创业项目。比如酿酒、饮料、中药、工艺美术品、服装与食品加工、修理等。这些独特的传统技能项目在市场上表现出经久不衰的竞争力。高新技术型创业是指知识密集度高,带有前沿性、研究开发性质的新技术、新产品创业项目。比如将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成果实现产业化、形成新产品,微波炉进入千家万户就是最好的例子。知识服务型创业是指为人们提供知识、信息等的创业项目。当今社会,会计师事务所、工程咨询公司等各类知识性咨询服务机构不断细化和增加,这类项目投资少、见效快,竞争也日渐激烈。
5.依创业方向和风险可分为依附型、尾随型、独创型和对抗型创业
依附型创业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依附于大企业或产业链而生存,在产业链中明确自己的角色,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成为在位企业的供应商是许多创业者初期的选择。二是特许经营权的使用。如利用知名品牌效应和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连锁、加盟等方式进行创业。
尾随型创业即模仿他人创业,行业内已经有同类企业或类似经营项目,新创企业尾随他人之后,学着别人做。当然,此时创业者虽为模仿,但有特色,例如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等,不然无法在市场上胜出。
独创型创业是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填补市场空白,大到独创商品,小到商品的某种技术,如环保洗衣粉等。
对抗型创业是指进入其他企业已形成垄断地位的某个市场,与之对抗较量。如针对20世纪90年代初外商在中国市场上大量销售合成饲料的局面,希望集团建立了我国西南最大的饲料研究所研发自己的产品,定位于与外商竞争市场,一举取得成功。
6.依创新内容可分为基于产品创新的创业、基于营销模式创新的创业和基于组织管理体系创新的创业
基于产品创新的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或工艺创新的成果,用新产品产生新的消费者群体,从而导致创业行为的发生。例如,工艺创新将原先的玻璃杯做成紫砂杯,甚至紫砂保温杯,可以使一批品茶爱好者买到中意的茶杯。
基于营销模式创新的创业是指采取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厂商的市场营销模式,因而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满足感。零售店的开架销售模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从中进一步开发出的连锁超市更是几乎形成了日用商品零售端的革命性变革,超大规模购物中心(ShoppingMall)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
基于组织管理体系创新的创业是指采取一种有别于其他厂商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因而能更有效地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例如通过事业部制既保留了直线职能制组织模式的优点,又使得组织的管理和控制规模得到较大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大企业病”对组织的危害。
扩展阅读
途牛网
想去旅游?点击鼠标或者打个电话就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种各样的旅游路线,住宿、景点门票都有人帮你解决。于敦德创办的途牛网就为驴友们提供了这种预订服务。
因为酷爱做网站,想在这个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又因为喜欢旅游,他在这个市场看到了更多商机。于是,于敦德的创业就从做旅游网站开始了。2006年,他25岁,跟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办了旅游产品电子商务网站途牛网,卖起了旅游路线。网站每年的成长幅度,高达300%;2010年,公司的年销售业绩已经接近4亿元,这一年,他29岁。
早在大学读书期间,于敦德就为学校网站“先声网”工作,在那时他跟现在的COO严海峰相识并成为搭档。“在校期间其实挺爱折腾的,也做过一些创业尝试,但都不是很成功;那会儿根本谈不上创业,但能体会到赚钱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所以,于敦德开始创业时就体悟到将一块硬币掰成两半花的重要性。
2004年,23岁的于敦德加入“博客网”(现名为:博客中国),担任技术总监,负责产品和技术,亲身见证了Web2.0的崛起。“博客网”的起起落落又告诉于敦德,“创业型企业业务模式要单一,把一项业务做扎实很重要”。这也是途牛网今天深耕细作在线旅游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敦德说,做深做透就是一种成功。
一年后,于敦德又加入另一个初创型公司“育儿网”担任CTO。在这家网站的经历也让他对做行业网站有了更深的理解。尽管帮助“育儿网”做到了行业内网站第一名,但于敦德却始终感觉育儿这个跟年轻妈妈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行业,不应该是这位七尺男儿的最终归属,他希望能在自己喜欢的行业有所展现。
“创业过程中其实交了很多学费,交的学费越多,学的东西也越多。”于敦德半开玩笑地说。毕业后的这段经历让于敦德意识到,“类似博客、社区等通用性网站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盈利模式也不易快速确立,竞争相当激烈”,与之相比,垂直性网站若好好经营,比较容易有所作为。
这就是于敦德当初选择行业类网站入手的原因。那段时间,几位朋友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想在富有很大想象空间的旅游行业寻找创业机会。于敦德也对旅游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他更看到了中国旅游市场有着1万亿元的总规模,并且每年保持着10%的增长速度。创业项目确定之后,几位合作伙伴筹备了几十万元人民币作为网站的启动资金,招兵买马、开发产品……花费半年时间建立网站,并取名为“途牛网”。2006年10月,途牛网启动时,于敦德25岁。
刚开始,途牛网并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于敦德走的第一步棋便是不断完善景点库。他还清晰地记得网站起步阶段的艰辛,大半年的时间,于敦德的主要工作便是带领几名员工人工完善景点库。“最初的4万多个景点几乎都是那时一个一个手工添加进去的,其中也有网友的参与,这为途牛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续工作都建立在景点数据的基础之上。”于敦德说。当时的途牛网更像一个社区。
2007年,公司开始考虑,是做社区网站提高流量卖广告,还是通过卖旅游产品直接赚钱?为这事公司内部曾经出现过意见分歧。经过严密的分析并参照以往的从业经验,于敦德选择了后者,直接卖产品。理由是:卖旅游产品发展空间大,并且内容容易放大。做公司就得考虑盈利,于敦德当时还把“尽快赚钱”放在首位。紧接着便是成立呼叫中心,马上做在线旅游产品。
途牛网把旅行社的旅游路线搬到网站上,采取按效果付费的形式打消传统旅行社的顾虑。盈利模式很简单,为旅行社提供旅游路线预订服务,驴友跟旅行社签订合同后,途牛网从中抽取一定服务费。
跟携程、艺龙等卖酒店、机票产品不同的是,于敦德只卖旅游线路;跟传统旅行社门店销售模式的区别又在于,他们是以“网站+呼叫中心+旅游线路”的方式展开业务。这就是于敦德为途牛网寻找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景点库基础之上,途牛网又开发出“拼图”和“线路图”两个产品。于敦德解释说,“拼图”其实就是网友根据喜欢的旅游主题组合景点,把文章贴上,然后利用景点选择器选择景点即可。所谓“线路图”便是做游记的工具,网友把每天旅游行程中涉及的景点选择出来,组成一条旅游路线,“这个旅游线路便成为途牛网的雏形”。于敦德娓娓道来,“‘投广告+消费者口碑’是宣传的最好方式,所以做好用户体验是根本”。
“最初考虑过卖户外用品,但由于对这个行业不了解,最终还是转向了在线旅游路线产品。”于敦德说。那时在线旅游才刚刚起步,占整个旅游市场的规模也不大,跟酒店、机票预订等旅游产品相比,旅游线路产品预订的竞争压力会小很多。途牛网决定做在线路线产品网站时,鲜有类似的网站存在,这让于敦德等创始团队看到了更多希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于敦德越来越发现“创业初期,大家没有服务经验,信息不对称,跟客人沟通效率低”。“做好网站,关键还是做好老客户,而‘人’的因素是关键。”
2009年,途牛网开始设立自己的旅行社,直接跟消费者签合同并收取一定费用。这一年他们还拿到了DCM等近千万美金的投资,有着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途牛网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途牛网的销售额度呈现300%的年增长速度。他们除了新开旅行社之外,又收购一些旅行社,并不断开发出北京、上海、深圳等不同城市出发地、目的地的旅行线路。
“80后创业不容易,失败率很高。”尽管途牛网2010年实现近4亿元的销售额,但于敦德却不敢有半点懈怠。
截至2012年年底,途牛网全年的销售额已达到20亿元。
本案例选编自潘勇涛对创业者的访谈及有关资料(http://www.2cto.com/zz/201103/8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