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者

(一)创业者的定义

1.创业者的概念

创业者的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坎蒂隆首次将“创业者”的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1880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将创业者描述为将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区域转移到生产率较高区域的人,并认为创业者是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代理人,首次给“创业者”作出定义。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业者应该是创新者,具有发现和引入新的更好的能赚钱的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能力。

创业者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创业者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核心人员;广义的创业者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全部人员。一般情况下,在创业过程中,狭义的创业者会比广义的创业者承担更多的风险,也会获得更多的收益。

创业者认为自己的创业行动可以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事物。这种事物的价值,不仅对创业者自身,而且对实际受惠对象也是有价值的。

创业者已经准备好为自己的创业行动投入大量的时间,付出极大的努力。

创业者认为找到了创业真正的商机,同时也愿意承担可能存在的风险。

创业者认为自己的创业行动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同时自己会获得相应的回报。

2.创业者不是“神话人物”

创业者并不是一个特殊人群。创业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走运”,而是因为他们足够努力,并且具备了一些有助于其成功创业的独特技能和素质。

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把创业者看做“神话人物”是认识上的误区。

关于创业者的神话[1]

神话1:创业者无法塑造,而是天生的。

现实情况:即使创业者天生就具备了特定的才智、创造力和充沛的精力,这些品质本身也只不过是未被塑形的泥巴和未经涂抹的画布。创业者是通过多年积累的相关技术、技能、精力和关系网才被塑造出来的,这当中包含着许多自我发展的历程。具有至少10年或者10年以上的商业经验,才能识别各种商业行为,并获得创造性的预见能力和捕捉商机的能力。

神话2:创业者是赌徒。

现实情况:成功的创业者会精确计算自己的预期风险,小心翼翼。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通过让别人一起分担风险、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最小化,来影响成功的几率。他们常常把风险分割成可接受、可消化的小块;那时,他们才肯付出时间和资源,看那部分的风险—收益是否划得来。他们不会故意承担更多的风险,不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当风险不可避免时,也不会羞涩地退缩。

神话3:创业者喜欢单枪匹马。

现实情况:想要完全拥有整个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只会限制企业的成长。单个创业者通常只能维持企业的生存,想单枪匹马地发展一家高潜力的企业是极其困难的。高潜力的创业者会组建自己的团队、自己的组织,然后是自己的公司。所以,与其抢一块大一点的蛋糕,不如大家协力把整个蛋糕做得大一些。

神话4:创业者是他们自己的老板,他们完全独立。

现实情况:创业者离完全独立很远,他们需要为很多主人和委托人服务,其中包括合伙人、投资者、客户、供应商、债权人、雇员、家庭以及其他社会和社区义务的相关方。但是,创业者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何时以及做些什么以对他们做出响应。而且,要单枪匹马地获得超过100万~200万美元的销售额是极其困难的,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神话5:创业者比大公司里的经理工作时间更长,工作更努力。

现实情况:没有证据证明,所有创业者都比公司里与他们地位相当的人工作得更多。有一些可能是工作得多一些,而有些则不是。而事实上,一些研究报告说,他们工作得更少。

神话6:创业者承受巨大的压力,付出高昂的代价。

现实情况:做一个创业者是有压力的、是辛苦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没有证据证明,创业者比其他无数高要求的专业职位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创业者对他们的工作往往非常满意。他们有很高的成就感,他们更健康,而且不太容易像那些为别人打工的人那样轻易退休。说自己“永远也不想退休”的创业者是公司中职业经理的3倍。

神话7:如果创立一家企业并失败了,你将再也无法翻身。

现实情况:有才能、有经验的创业者,因为他们追逐的是有吸引力的商机,而且能够吸引到使企业顺利运作的合适人才、必要资金及其他资源,所以他们创建的往往是成功的企业。而且,即使企业失败了,并不能说创业者也失败了。失败常常是对创业者的学习经验和职业悟性提炼的过程。

神话8:钱是创立企业最重要的要素。

现实情况:如果有了其他的资源和才能,钱自然随之而来;但是如果创业者有了足够的钱,成功却不一定会随之而来。钱是新企业成功因素中最不重要的一项。钱对于创业者而言就像是颜料和画笔对于画家那样,它是没有生命的工具,只有被适当的手掌握,才能创造奇迹。

神话9:创业者必须年轻并且精力充沛。

现实情况:这些特征虽然会对成功有帮助,但年龄绝不是障碍。创立高潜力企业的创业者其平均年龄是35岁左右,60多岁才开始创办企业的创业者也为数甚多。关键是要掌握相关的技术、经验和关系网,它们非常有助于识别和捕捉商机。

神话10:万能的金钱回报是创业者唯一的驱动力。

现实情况:追求高潜力企业的创业者更多的是被创建企业、实现长期的资本收益所驱动,而不是追求高额工资、奖金这些立即可以获得的报酬。个人的成就感、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实现他们的期望和梦想也是强有力的动机。金钱只是保持成就的工具和方式,其本身并不是最终归宿。创业者总是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追逐,并为此兴奋不已,即使当一个创业者赚了几百万甚至更多时,他(她)还是会继续工作,憧憬着创建另一家公司。

神话11:创业者追求权力,喜欢控制别人。

现实情况:成功创业者的驱动力量来自对责任、成就和结果的追求,而不是为了权力本身。他们沉醉于成就感和超越竞争对手的感觉,而不是为了满足主持和控制他人的权力欲。由于他们的成就,他们可能变得有权力、有影响力,但这些只是创业过程的副产品,而不是隐藏其后的驱动力。

神话12:任何一个有好思路的创业者都能获得风险投资。

现实情况:在创业者具有好思路的情况下,100个寻求风险资本的企业中只有1~3个最终获得投资。

神话13:如果创业者拥有足够的启动资金,他/她就一定不会失败。

现实情况:事实恰恰相反;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创立初期资金过于充裕,常常会造成安乐感和类似被宠坏的孩子的症状。随之而来的约束和冲动的花费通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和失败。

神话14:创业者是孤独的狼,他们无法与其他人一起工作。

现实情况:最成功的创业者通常也是组建优秀团队的领导者,他们与同事、顾问、重要客户、关键供应商等等保持有效的工作关系。

创业者不是“神话人物”,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成为创业者。因为成功的创业者不仅拥有创造、革新的本领,还要具备必要的管理技巧、商业技能以及社会网络。同时,创业者为了创业还要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努力成为终身学习者和自我提升者。

3.大学生创业者

大学生创业者,是指那些有理想、有胆识,不通过传统的就业渠道谋取职业发展,而是为自己开辟一条择业新路,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主动参与社会竞争,创立新的企业,成为为自己、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的人。

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不断改善,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以及各高校都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各高校为大学生创业也积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对有能力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虽然目前真正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的大学生还为数不多,但却代表了一个方向,引领了一种新的就业潮流。自主创业要求大学生创业者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并因此去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创业者的类型

创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和职业行为,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创业者类型进行划分。

这里着重介绍根据创业目标划分的创业者类型。按创业者创业目标的不同,大致可以把创业者分成三种类型[2]:

1.谋生型创业者

谋生型创业者往往是因为迫于生活的压力或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才决定创业。这种创业者绝大部分是以小资金起步的,创业范围一般局限在商业贸易领域,也有少量从事实业,但基本上是规模较小的加工业。

2.投资型创业者

投资型创业者是在已经拥有一定经济基础与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创业。这一类创业者的创业目标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回报。

3.事业型创业者

事业型创业者把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作为创业的目标,把创办的企业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这类创业者成就意识很强,不甘于为别人打工,愿意为理想放弃一份稳定的职业。他们之所以选择自主创业是希望通过这一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类创业者往往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经历了市场和社会的磨炼之后,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