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校训的演变:做最好的自己
一、校训之由来
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 )的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着眼于广阔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和未来21世纪的发展目标,既从各国实际出发,又注意可行性,向高层决策者提供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行动依据的建议。该报告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观点,是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发展或学会成长(learning to be)。其中学会发展或学会成长最为关键,如何做到?做最好的自己(Be your personal best)。
这四个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前面三个“学习”都学好了,我们才能学会更好的发展或成长。学会发展或学会成长,给我们教育者的启发是: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在接受教育,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到21世纪,教育的基本作用,不再是单纯地培养受教育者为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社会而做好准备。而是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应向青少年提供一切可能的美学、艺术、体育、科学、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践行机会。学会发展,就是要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增强判断力和个体责任感。教育不应忽视人的任何一种潜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能和交往能力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是的,教育是一笔财富,作为一所名校,要学会挖掘和运用这笔财富,使之如泉涌动、焕发活力,滋养更多的生命。广附继承了一代代军人的优良革命传统,严于律己、作风高尚、不畏困难、积极向上。因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结下的这份缘,这种军队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的“广附人”。这种精神就是广附走向名校之路的财富所在。
因此,广附把“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校训,时刻谨记并警醒自己。在六十多个春夏秋冬里,广附像麦田的守望者一样,辛勤耕耘、播种希望。在这份耕耘与守望之间,她始终坚信,做好自己,才能引领他人。每一个部分都做最好的自己,学校这个大整体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二、校训之意涵
校训是全体师生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广附教风、学风与校风的精神指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更是广附办学理念和育人原则的集中体现。
校训是广附的文化标识。“做最好的自己”,用简明易懂、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话语,诠释了学校办学的目标诉求。它既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引导,也是对全校师生的一种劝勉。“做最好的自己”,不仅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也是学校面向社会的精神标签。
“做最好的自己”,作为广附每位师生坚守的精神指南,对师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是教师成长的最佳向导,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发展的最佳动力。
首先,作为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树立自己和自己比的强烈意识——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好,明天的自己要比今天好,不断地超越自己,要求自己每天前进一小步,每阶段登上一个新高度,所以,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做最好的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七种智能,不过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结合方式各不相同,所以由于年龄的差异、爱好的不同、个性的差别,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不能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广附提出“做最好的自己”的理念,是“以生为本”的,希望每个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主动地、有专长地发展,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勇敢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因此,崇尚“做最好的自己”的“广附人”,责任是我们的品质,刚强是我们的习惯,创新是我们的气质,超越是我们的常态,卓越是我们的追求。
三、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承认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应当是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不但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努力超越自身和环境的局限,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有足够坚强的意志。无论起点有多低,离目标有多远,只要我们的方向明确、意志坚定,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梦想。但凡成功之人,都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单纯。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而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去追求,不因受到其他事情纷扰而失去目标。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学会在挫折中成长。人生难免有挫折,但挫折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面对挫折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够从挫折中发现自己的局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么这种挫折并不算坏事。优秀的人必然是千锤百炼而后成钢的。遭遇挫折而退缩,只能收获痛苦而失去机遇,如能保持斗志锐意进取,则成功可期。因此,面对挫折的时候,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面对。
校训是长者之善言,但更应是少年之自勉。在对广附的历史传统和现今的校园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之上,邓云洲校长就“做最好的自己”,列举了十六条劝导规约,以供师生自省。
第一条,从简单的事情做起。
人们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把握大方向就行了,至于那些细枝末节就不要去管了。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不注意往往会酿成大问题。最聪明的人可以设计出最伟大的计划,但执行时还是须从小处着手,并且,整个计划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些细节。大事须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如果说不拘小节拥有的是豁达的人生,那么,那些注重细节的人往往成就非凡的事业。
第二条,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人有百好,各有所好,广附的学生要勇敢自信,但也要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让人喜欢自己。融洽的人际关系是顺利开展学业的重要条件。一个能让同学打心眼里喜欢的人,必然获益良多。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是一种能力。拥有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追求,并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是做最好的自己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做一个富有**的人。
**是每个少年都应具有的精神,因为它是生命对少年的馈赠。学校是以少年人为主的场所,而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一切事无不可为;少年人风华正茂、挥斥方遒、问天下舍我其谁。因此,校园理应是少年人挥洒青春、燃烧**的天地,校园中最需要的是富有**的人。有**,就可以登高一呼;有**,就可以纵情奔跑:有**,就可以奋发图强,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条,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对理想的虔诚追求,可以让一个人超越肉体;对时代的崇高责任,可以让一个人忘记自我。但是,广附倡导“做最好的自己”,是要学生们既要实现精神强大,也要保持身体健康。当意志一路前进、“攻城拔寨”的时候,我们需要身体具备相应的条件,以支持我们的“精神冒险”。所以,要珍惜自己、悦纳自己,尤其在自己觉得痛苦无助、孤立无援时,绝不能自暴自弃、作践自己。待到披肝沥胆终有成时,务必要有健康的身体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因为唯有那等境界,才是生命至高至善至美的境界,唯有那种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第五条,给自己正确定位。
庙堂有九卿,民间百家姓;江湖有商旅,河边垂钓翁。虽说天下如此大,但只要两脚站定,便有了自己。所以,做最好的自己,需要给自己正确定位。自己的位置,有理想中者,那是奋斗的目标;有现实中者,那是立身之本。混淆了这两点,难道不是颠倒人生吗?观看秦始皇出游时,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前者狂躁,后者从容;前者过早燃烧了自己,后者生命渐入佳境。这就是正确定位的反、正案例。只有建立了正确的自我定位,才可以制订可行的目标,才能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襟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不把自己局限于狭隘的小世界里,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享受内心的祥和、充实与平静。
第六条,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诸葛孔明善用谋略,他的锦囊妙计却需要精兵良将去布置实施。爱因斯坦长于思考,他的研究价值却仰仗于实验物理学家的验证。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善于合作,是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当今社会的分工日益细化;细化的社会分工,已然使单枪匹马成为不可能。因此,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是生存必备之能力、创业不可或缺之资本。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实现了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志同道合者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群优秀的人组成的团队是拥有最强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团队,而在这个团队背后起支撑作用的,便是可贵的团队精神,一种深入灵魂、指引心灵、激人奋进的精神。如果非得说有什么是无坚不摧的,那么就是具备这种精神的最强的团队了,而个体也只有存在于这样的团队中,才可能发展得更好。
第七条,永不言败的“亮剑”精神。
古今成大事者,无轻易服输之人。其坚忍的意志,强大到不但可以不惧任何敌人,而且能够不惧任何失败。这种意志,使他们敢于向任何对手亮剑;使他们敢于拼搏到最后一刻。这种意志,是超越时代的。永不言败者,非为嘴硬,实为心中根本没有失败;敢于亮剑者,非为自戕,实为坚信战斗就是胜利。“广附人”,绝不能是面对敌人或者困难就主动放弃的人,因为广附来自军营,广附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刚毅的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只有拥有这种毅然亮剑的精神,才能有更为持久的竞争力,才能占据主动地位。
第八条,以身边的人为榜样。
正所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正因为有比自己强的人存在,才有自身不断进步的动力。“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遇到强者是件幸运的事,意味着新的机遇的到来。对于值得自己学习的人和事,务求将其可学之处“榨取干净”,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以身边的人为榜样,是积极获取信息的能力的体现,也是学习能力的体现。
第九条,把职业当成事业。
崇高的目标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和**。如何创造这样的境界?答案就是把职业当成事业。工作随着志向走,志向随着工作来。既然工作是志向所指,那必然要竭尽所能去做。做一个踏实的做事者,是实现自己的正途。用自身的积极行动,去证明自己是个不可或缺的人。要知道,任何一个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都爬不上成功的梯子。只有对事业全身心投入的人,才会获得事业的成功。
第十条,确立一种向上的荣誉感。
荣誉感,首先是对自我归属的认同,其次是对自我实现的肯定,最后才是因为生存环境对自己的接纳而产生的喜悦。无论个人荣誉感还是集体荣誉感,莫不如此。是否有荣誉心关系到事情的成败,而荣誉心是由自己的心决定的。世上不知道有多少安于现状的人,只因没有强烈的荣誉观念,所以他们得过且过,既不提升自我归属感,也不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更不思考对集体有益或者无益之事,自弃于“平庸的荒漠”之中。
第十一条,恪尽职守,全力以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忠”“信”二字,正所谓恪尽职守也。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工作原则,也是人生的信条。在其位则谋其事,谋其事则尽其力,否则,与尸位素餐无异。
为事必竭尽全力,能培养严谨的品格,它既能带领普通人往好的方向前进,更能鼓舞优秀的人追求更高的境界。一个人一旦领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上的辛劳这一秘诀,他就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即使从事最平庸的工作,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对于梦想,留有余地还是全力以赴?答案浓缩在这两句歌词中:“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第十二条,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
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示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能力,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成规”的智慧和判断力。我们的人生好比一份考卷,单选、多选、不定项,无奇不有。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可做可不做的,都应心知肚明。主动一些,多比别人做一道,就会多学一点,多一分成功的可能。
第十三条,做一个敢于负责的人。
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是做好事情的前提。责任是人立身处世的脊梁,负责任,才挺得起腰,抬得起头。看一个人是否成熟,不是看他年龄有多大,而是看他能担起多大的责任。有责任心的人,能够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责任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第十四条,理念至上,从今天做起。
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要想走向成功卓越,必须学会在起点之时便赢得先机。在瞬息万变的各色竞争中,作为智慧之光的理念,是制胜的“尚方宝剑”。理念就是财富、就是资本,所以,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成功的契机。
个体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今天你在二十四小时内无所事事,就意味着在明天的二十四小时会焦头烂额。时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达成最多的目标,实现最大的价值。所以,要过有意义的人生,就不要耽搁,立即行动吧!
第十五条,培养一个终身受用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的重要来源。想要爱你做的事,就去做你爱的事。努力培养一个艺术或体育类的兴趣,选你所爱,爱你所选。认真把握每一个选择兴趣的机会,忠于自己的兴趣,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找到最佳结合点。
第十六条,立目标,给自己一个引领人生的罗盘。
目标是引领人生的灯塔,没有目标,工作和学习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充实的生活,就会感觉生活无意义。确立目标既要富有挑战性,又要尽量结合自己的实际;既要放眼未来,又要明确具体。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充实地度过每一天,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有可能突然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人生的舞台上,请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成为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是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如果,每一个“广附人”都做了最好的自己,我们相信,广附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