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的渊源与期待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战车上的学校。她,诞生在部队里;她,随着解放军在革命中一起成长;她,在红色根系的哺育下传承红色的血脉。在沿革变迁的途中,她有着她独特的故事。

林月琴校长题词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48年5月,追溯其前身,是在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由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同志任首位校长;1949年,学校随军迁至天津,改名为“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由余慎同志任校长,林月琴同志改任名誉校长;同年8月,随着“四野”大军渡江南下,学校迁到汉口,年底由王长德同志任校长。1950年3月,学校随“四野”十五兵团到达广州,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她曾几迁校址,屡易校名,于2000年更名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广附”)。

学校历史简表

广附从创立到发展,经历了几段非常时期,有过艰难和困惑,也有过收获和感动。第一个时期是广附的初创时期(1948年5月—1956年7月),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新环境下,她随着祖国一起成长、一起探索。哪怕遇到再多困难,她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为革命保存火种,为新中国培育希望。正因为有着红色的根,她与解放军有着不解的渊源。学校成立之初,多次受到部队领导的亲切关怀。学校两周年校庆之时,叶剑英元帅到校观看学生表演,并以家长身份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学校成立四周年时,罗荣桓、聂荣臻两位元帅先后到校视察……在这些革命领导人、学校师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广附的红色根系在新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1948年5月,学校招收第一批学生后排左一为毛泽东主席之女李敏

罗荣桓元帅和夫人林月琴校长

1954年聂荣臻元帅(居正中者)视察我校

位于东山区达道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旧址

第二个时期是“八一”时期(1956年8月—1968年7月),这段时期为过渡期,学校在祖国的南方沐浴朝阳,茁壮成长。

持枪护卫——建校初期学校驻有警卫排,专职保护师生

1956年10月,校运动会入场式

第三个时期是53中时期(1968年8月—1981年7月),正所谓峥嵘岁月,挥斥方遒。此时的学校,正劲头十足,力争上游,融入火热的祖国建设热潮中。

1973年,第三期《广东画报》报道我校“雷锋小组”的感人事迹

洪学智题词

第四个时期是广州师院附属中学时期(1981年8月—2000年9月)。1980年,广州师范学院复办,需要找一所中学作为她的教学实验基地。在广州多所学校间比较择优后,广州师范学院选取了当时的53中作为她的附中。于是,在1981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这一时期,学校沐浴改革春风,教职员工在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保持令社会和家长满意的优良校风的基础上,订立“抓三年,三年抓”的办学原则,下大力气抓教学质量,于1985年和1987年连续两次腾飞,使学校顺利从广州市D类学校进入B类学校的行列。1993年和1995年,学校又经历了两次腾飞,迅速跻身于广州市重点中学的行列。1994年,学校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成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1996年开始,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整体改革实验,在各年级全面推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模式,令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实力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逐年登上新的台阶。1999年1月29日,学校创始人之一,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洪学智上将回校视察。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全校上下励精图治,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第五个时期是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时期(2000年10月至今)。2000年,广州师范学院和原广州大学、广州教育学院等四所高校合并,成立新的广州大学。学校即由当时的广州师院附中更名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这个阶段的学校,铸剑出鞘,倚天长鸣,在几代“广附人”的努力下,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特别是2004年以后,学校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树立了广州市一流名校的口碑。目前,学校成功实现了以黄华路校区和大学城校区的“一校两区”为核心,辐射广州市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南沙区以及江门市等五所实验学校的战略布局,并成功创办广州大学附属小学和广州大学附属幼儿园,走上了集团化办学的发展之路。

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广附的办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从2000年至今,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名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广东省红领巾示范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德育示范校”“广东省普通高中综合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实验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示范家长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第一批(普通高中)特色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国防生生源基地”“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羽毛球车模)”等光荣称号,并成功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同时,学校还承担了国家和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多项实验任务,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在中国的实验学校。

历史沿革,薪火相传,学校被称为骨子里流淌着革命军人鲜红血液的“红色学校”,被誉为将帅的摇篮。这种军队文化深深影响着广附的精神与面貌,引领着广附的建设与发展。曾经,广附在她的成长道路上一直探索和思考,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特色?什么样的精神才能带领学校师生一起奋进、一起前行?什么样的文化才是自己特有的根基?在这些年的探索、思考、实践与总结中,学校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红色革命精神才是根,要以此为特色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和教育品牌,时时刻刻要有标兵意识,秉持“亮剑”精神,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