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者遭遇:学校发展困境
一、管理者的现实处境
由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类型、校长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一些中小学校长处于繁忙、茫然、盲目(简称:忙、茫、盲)的工作状态之中,并导致做事杂乱宽泛、心情烦燥、发展平凡(简称:泛、烦、凡)的工作结果。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工作的现实写照。
(一)繁忙的管理者
忙碌的校长是我国中小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学者通过对全国37位中小学校长的“时间透视研究”后,发现两种典型的现象。第一,小学校长每学年在校内的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二分之一左右;高中校长在校内的时间大约占总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初中校长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使在这些有限的时间内,校长们也主要忙于处理或应付各种类型的上级检查、整理材料及各种学校杂务。第二,校长在校外的时间,几乎全被各种会议、培训、学习等占用。
由于学校的自主管理权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教育行政机构安排大量的行政任务常常又要求“一把手”负责,落实所谓“一把手工程”,致使校长们疲于应付各种会议、汇报及检查,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的长远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些地方中小学校除面临教育系统涉及行为规范、行风建设、现代化学校创建等方面的评估与检查外,还要承担涉及地震、各类疾病防治、人口普查等诸多任务,耗费了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不仅造成校长工作内容繁多、沉重,而且也造成校长没有时间和精力真正从事学校的主业——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甚至抓教育教学、学校文化建设都成了一些校长的“业余爱好”。
案例分享
繁忙的一天
宁波市的一位小学校长说:“我干校长都七年了,我也是十分敬业的,上级安排的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师资培训,我们都做了,学校应该做的事情我们都做得也不错,可为什么我们学校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或改变呢?”
为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本文作者对其进行了一天的“时间透视研究”,即通过跟踪观察其一天的活动,记录其处理各项事务的时间,分析其工作重心、工作效率及工作状态。
那一天,她早上7:05到校,先是巡查校园,然后看上课情况。期间,电话很多,内容涉及学生班级安排、学校资金、教师职称、卫生检查、消防安全、学校稳定,等等。我们记录下她处理各种事情所用的时间,并进行了录音,包括开会、打电话、安排工作、吃饭、如厕等。
我们发现,她在学校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忙于处理各种杂务,如找人修理教学楼的下水管道、处理学生家长的抱怨、安排教师到区里参加会议、接待卫生检查、水电安全检查等。因此,她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找人谈事情,还要惦记着给区里交汇报材料,确实正如她自己所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的什么,很难说清”。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校长作为学校的总舵手、经营者,应该更关注学校的长远发展及核心竞争力问题,即发展战略问题,不应该总是陷入细枝末节和具体的事务之中,否则校长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未来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培养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关阅读
事必躬亲的诸葛亮[1]
在人们的眼里,三国时蜀国的宰相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并且非常勤政。他自己都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他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事必躬亲,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比如对李严。
李严在刘备眼里,其才能仅次于诸葛亮,临终时说:“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督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刘备目的很明确,让诸葛亮在成都辅助刘禅主政务,让李严屯永安据关并主军务。诸葛亮秉政后,本应充分发挥李严等人的作用,然而他仍是事无巨细,惹得李严不高兴,二人矛盾日益加深。后来,诸葛亮以第五次北伐为借口削了李严的兵权,调到汉中做后勤工作,再后来又由搬运事件,废了李严,亲自担任运粮官,结果累死于五丈原。
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毋庸置疑,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有全责,但应侧重于组织的大政方针,沟通组织与外界的交往联系等,如果一个高层管理者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处理具体事务,把所有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上,怎能不繁忙、不劳累、不心烦!
(二)迷茫的管理者
由于工作关系,本文作者经常同中小学校长在一起谈论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培养等问题。我们发现,不少中小学校长时常感到很迷茫,不仅对学校发展很迷茫,对自己工作很迷茫,乃至对自己的人生都很迷茫!
案例分享
迷茫的生活
周六早上醒来,赖在**不想起来。静静地趴着,看着时间从眼前溜走。
我实在是不想起来,因为我不知道起来后还想干点儿什么,我也找不出别的有点儿意义的事干,心里很“烦”,也很“累”。爱人带孩子回娘家了,空余的时间不知该怎么打发,学校的事我不想提它,既烦心、啰唆,又无奈、麻烦。
我就像处于一个岔路口,面前有多条路,茫然得不知道选择哪条为好。如今我的学校,正处于十字路口,年轻却迷茫,面前的云雾太浓了,看不到远方,迷失了方向。糊里糊涂地存在着。
当校长前的壮志以及刚当校长时的雄心与抱负,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大家都凑合着过日子,一日复一日。
眼看着自己的青春从身边慢慢的消逝,而我却无动于衷。
我真的好迷茫!我的学校也很茫然,该往何处去啊!
一般来说,高层管理者的职责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作为学校的高层管理者,校长的主要职责在于制订、实施学校的发展战略,侧重于学校的大政方针,沟通学校与外界的交往联系等。其决策是否正确、职权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大局。但目前有些校长却忽视了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他们常常被各种具体事务包围,被各种“小事”缠身,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学校的长远发展。缺少发展目标、没有共同愿景,校长的迷茫是不可避免的。
(三)盲目的管理者
在中小学管理中,盲目的学校管理者也不少。一些校长通过外部的培训,将好的经验带入学校中来,并进行实施,这本无可厚非,但由于缺乏持久性,今天学杜郎口,明天学洋思。人家有学案,自己也编个本子搞学案;人家把学生的话当名言挂在墙上,自己也搜罗几句署上学生的名字挂在墙上;人家用什么方法上课,自己也推行这样的模式……没有自己的思路,不结合自身的实际,学来学去,学来的都是外在的皮毛;生搬硬套,强加上的也会水土不服。在不断的“跟风”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丢掉了自己原有的优势和特色,最后成为不伦不类的“四不像”,[2]其结果是哪一种精髓也没有吃透,哪一种策略也没有学会。另外,每一种教学管理都有其特定的实施条件,不能只会拿来,还需要考虑学校发展的实际,根据师生的特点、组织构架、管理传统,以及学校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使得老师们始终处于应付状态,其结果可想而知。
时事链接
实务校长,别被“漂亮蝴蝶”迷了眼[3]
前年,某县一中的校长到京津地区考察了七天,回校后宣布学习京津地区的教育经验,出台了教师考勤管理规定,一天内不定时点名三次,每缺岗一次,罚款10元。去年,该校长到苏杭一带考察了十天,归来后宣布学习南方教育经验,把教师工资的一部分扣下,学期结束再按照教学成绩重新分配。今年,校长去东北考察了两周,归来后宣布学习东北教育经验,由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分数不足80分者要待岗,再低者要下岗。最近,这位校长又要赴“新马泰”考察,教师们人心惶惶,不知道他考察归来后,又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革。
试想,教师们在这样一种穷于应付的状态下,其工作效果又会怎样?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全国各地一些新的教改经验不断涌现,诸如“衡水现象”“洋思经验”“杜郎口旋风”等。只要哪个地方创造出一个新经验,学习者就会蜂拥而至,回去就借鉴实施。可实践表明,这样做往往没有几个学校能够成功。
很久以前,太平洋上有一座美丽的无人小岛。有两个国家都想把这个小岛据为己有,但又不想诉诸战争。于是,两国的主要领导人商定,各派一支船队向小岛进发,谁先把自己国旗插在小岛的最高峰上,这座小岛就归谁。两国的船队同时出发了,甲国的士兵凭借船上稍高一筹的设备提前到达。刚到小岛的士兵被小岛的美丽惊呆了,一群群美丽的蝴蝶飞来飞去,带队的队长和士兵都被这些漂亮的蝴蝶迷住了,他们开始追逐,而忘记了来小岛的目的。过了一会儿,乙国的士兵也拖着疲惫的身躯登上了小岛,他们看到了甲国的船,但没有发现最高峰上插有甲国的国旗。于是队长鼓励士兵们坚持就是胜利,迅速把自己的国旗插在了小岛最显眼的位置。当甲国的队长带领士兵回来时,一切已经晚了。
为自己的团队设立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对于一位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来说并非一件难事。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作为团队的首领就应矢志不渝,不要被“漂亮的蝴蝶”迷了眼,随便偏离自己确定的目标。作为学校领导者,会面临许多困难、歧路或**,譬如可能学校在你多年的苦心经营下,还没有显现什么骄人的成就;也可能你刚到这所学校,想马上让学校变个样来验证一下你的能力;抑或是觉得他人的管理经验比较先进,想学习借鉴一下……但你是否想到,你的目标朝令夕改,会让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整个学校的人员都穷于应付、疲于奔波,会对你失去信任,又谈何实现学校的宏伟蓝图?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校长要有一颗坚定的心,面对自己确定的目标不能三心二意、人云亦云,看到别的学校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功,就掉转船头,这样不仅背离了自己确立的目标,也会令一切努力前功尽弃。因此,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时刻擦亮自己的眼睛,要有一种对目标矢志不渝、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不断研究、探索、实践,这样才可能真正打造出品牌学校,才能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校长。
作为学校管理者,该怎样从事学校管理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活出价值,在获得尊重、自我实现的同时,明确学校发展定位,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打造优质学校,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呢?显然,确定发展规划,特别是师生员工通过广泛研讨、认同、愿意为之做出努力的发展规划,应该是校长工作的首要职责,而不是像平时我们常听到教师评价学校发展规划“规划规划,墙上一挂”“规划规划,鬼鬼(显示)花花(花钱)”“规划规划,墙上挂挂”或“规划规划,全是鬼话”等。有人说,“以前没有规划,学校照样发展”“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这些话有一定道理,但怎样干是想出来的,规划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想得明白才能干得明白,想得好才有可能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