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校爱师教育

新生入学,最希望了解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这也是班主任需要开展的首要工作之一。新生及时对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新一阶段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起对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的感情。

目标:

1.了解、熟悉新学校的环境、文化。

2.认识新老师,拉近师生距离。

3.了解新同学,形成班级凝聚力。

(一)学校介绍

介绍学校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由班主任讲解,邀请与之相关的科任教师在课上结合教学内容(如思想品德课、信息技术课等)进行介绍,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班会活动进行介绍。

切记:

1.树立学校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2.学生要在活动中增加对学校的认识。

3.同学之间要相互交流。

[案例2-17]

思想品德课《新学校、新同学》

用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1.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1)设计目的:通过寻找“校园里的新鲜事”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领悟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重要性,珍惜初中这个新起点,体验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快乐。

(2)准备工作:因为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学生又是七年级新生,所以教师可事先为学生提供介绍学校情况的资料,可相应做以下准备:

①准备本校的校史、校貌、校风等资料并编成若干竞猜题;

②了解学生入学后的思想动态;

③小黑板写好“我爱学校,爱我学校”的赞美诗;

④中小学的学习特点和规章制度的比较可让学生课前准备。

(3)过程指导

第一步:“校园里的新鲜事”竞猜活动。

第二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给予引导和鼓励同学发言。

第三步:开展竞猜活动,教师主持小组之间的竞猜活动,鼓励同学提问和回答;教师选择问题向同学提问,引导和补充同学的回答。

第四步:教师小结。

第五步:组织学生围绕“中学与小学的差异”分小组讨论。

第六步:指导学生着重从“开设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第七步:教师总结。

(4)评价指导

可单独评价,也可采取项目评价,以每一小组答案的正确性、完整性作为评价标准,最后的补充填空可以采取自由抢答的方式。教师应对学生们在竞猜活动中的积极性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肯定学生们在竞猜活动中流露出的喜欢自己学校的心情并举例说明;指出可能有的学生对自己目前所在的学校并不满意,或并不喜欢学校,这也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同时应引导这部分学生从积极、乐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掘学校的优势。通过分组讨论活动考察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并作为评价标准。

不仅思想品德课可以设计认识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的教学活动,其他学科也可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设计类似的活动。如语文课可以设计撰写“校园新鲜事”或“我的新班级”等小作文或口头作文;信息技术课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炼信息、呈现信息的过程,反映学生对新学校的所看、所听、所想,从而加深学生对学校和班级的认识。班主任可以在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教学上有意识地进行设计,也可以引导、支持其他科任教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二)教师介绍

除了了解新学校、新同学,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还应注意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即对新教师的介绍。介绍教师的特点,展示教师风采,在学生正式上课之前给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学生与各科科任老师建立和谐的关系,促进学科学习。

切记:

1.展示任课老师最突出的特点。

2.在学生心中为任课老师树立良好形象。

3.照顾到每个任课老师。

[案例2-18]

展示了上届学生的优点、特长后,我开始展示各位科任教师的生活照、优点及相关资料。如,“最有思想教师”——数学王老师,那可是“老学究”,公开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过个人专著;“最有魅力教师”——体育乔老师,市篮球队中锋,号称“灌篮王”;“最美歌声教师”——音乐谢老师,获得过全市音乐基本功大赛特等奖等。让学生尚未谋面,就对科任教师产生好感,达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良好效果,为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案例来源:徐永晨.开学第一课:优点大放送[J].班主任,2012(9)

新生入学活动中展现教师风采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班主任总结出任课教师的特点,也可以是每位任课教师给新班学生写一段话,由班主任来念,还可以由班主任呈现科任老师照片、播放反映任课教师能力和风采的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