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教师资格准入标准较低,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

(1)幼师资格标准未发挥“门槛”功能,民办园、农村幼儿园对教师入职要求低

目前我国对幼儿园教师的受教育水平及从业资格等要求较低,按照我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的规定,只要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就可以直接认定幼儿教师资格,缺少了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而对符合基本学历要求的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仅对道德、学历、普通话水平、身体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对教育教学能力和条件却未做出具体规定,毕业生只需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和普通话考试等即可获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且没有全国统一的考试标准,各地标准参差不齐。由于幼儿园教师入职学历和资质门槛偏低,资格标准和要求笼统宽泛,难以有效保障合格人员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也没有对学前专业教师培养目标和质量提供标准导向。[22]与此同时,各地幼儿园以民办园为主体,由于没有编制要求,其教师招聘并不把拥有资格证书作为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承担教育与保教工作的大多是没有上岗资格(缺教师资格证书)、没有经过专业训练(非幼教毕业)、没有正式教师身份(临时性的代课教师)、没有职称和较高学历、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23]

(2)小学和中学教师职业准入学历门槛偏低,专业性体现不足

我国的《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小学教师的准入学历为中专,初中教师的准入学历为专科,高中为本科。这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将小学和初中、高中教师的准入学历定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现实有很大差距。[24][25]另外,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缺乏专业性,资格考试仅通过纸笔测验来考察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对考生的相关课程学习和教育实习并无硬性要求,对教学实践所需要的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课堂管理、测验评价等能力缺乏有效考察。与此同时,教师资格认定缺少试用环节,资格证书的终身性、无阶梯性,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继续教育缺乏激励作用。[26]

(3)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缺失,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专业性体现不明显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缺乏专业的入职资格标准。在促进特殊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国内尚未制定出一套特殊教师专业标准,也使得我们在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课程设置、培训模式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行动指南,目前仅有上海市试行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而在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方面,其主要参考普通学历教育的师资标准,缺乏专业性的教师资格认定与业绩考核体系,特别是由于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不同职业间差异大,其从业资格与考评标准体系更加复杂,更需要专业的设计。

从上面的讨论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从需求到机构,从培养到入职,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在“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对其加以解决是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背景下,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就目前教师教育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方向性指引——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27]因此,在纲要的引领下,如何从国家宏观层面进一步梳理教师教育体系转型的趋势和问题,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出发点,明晰当前我国教师的供求态势,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并结合理论思考,在历史梳理与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回应这一重要议题,并最终为“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提出具体的政策实施建议。

[1] 赵明仁,朱旭东:《新时期我国教师培养体系变革研究》,载《中国高教研究》,2010(1),50~56页。

[2] 数据来自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变动情况表。

[3] 数据来自2010年普通中学分城乡专任教师课程情况表。

[4] 根据2010年小学、初中、高中分城乡专任教师学历情况表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5] 建议破解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瓶颈,http://ezheng.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boardId=1&view=1&id=347841

[6] 庞丽娟:《提高幼儿教师培养质量研究报告书》,教育部师范司,2008。

[7] 郭伟平:《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矛盾、向度与空间》,载《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36~37页。

[8] 数据来自2010年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生有关数据表。

[9] 数据来自2010年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生有关数据表。

[10] 数据来自2010年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生有关数据表。

[11] 数据来自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变动情况表。

[12] 赵明仁,朱旭东:《新时期我国教师培养体系变革研究》,载《中国高教研究》2010(1),50~56页。

[13] 赵明仁,朱旭东:《新时期我国教师培养体系变革研究》,载《中国高教研究》2010(1),50~56页。

[14] 彭世华,皮军功:《学前师范教育急需调整发展机制、加强宏观调控》,载《学前教育研究》2006(2),17~22页。

[15] 庞丽娟:《提高幼儿教师培养质量研究报告书》,教育部师范司,2008。

[16] 庞丽娟:《提高幼儿教师培养质量研究报告书》,教育部师范司,2008。

[17] 张鹏妮,程秀兰,贺琳霞:《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分析——以宝鸡地区为例》,载《鸡西大学学报》,2011(5),19~20页。

[18] 彭小奇等:《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培育农村优秀小学教师》,载《中国教育学刊》,2011(8),29页。

[19] 胡鸣焕:《交汇契合与并行发展——探寻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之路》,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2~125页。

[20] 严月娟:《新课程视野中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载《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5),42~44页。

[21] 江家发:《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载《高等教育研究》2006(6),68~72页。

[22] 洪秀敏:《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对策》,载《教育发展研究》,2011(Z2),6~11页。

[23] 程建荣,白中军:《区域幼儿教师队伍状况调查报告——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载《教育导刊》,2011(8),15~19页。

[24] 禹旭才:《美国教师资格标准与职前培养的新进展》,载《教师教育研究》2008(1),79页。

[25] 年智英:《终身学习型专业发展:日本教师资格标准述评》,载《比较教育研究》2011(8),36页。

[26] 金铁洙,孙启林:《韩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外国教育研究》,2006(5),78。

[27] 中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