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受教育者

(一)职业培训机构学生情况

2016年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结业生数总计为4234.99万人,较2004年降低了约31.4%。2004—2016年,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结业生数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见表1-43、图1-52)。

表1-43 2004—2016年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结业生数情况

图1-52 2004—2016年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结业生数情况

(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学生情况

2010—2016年,职工技术培训机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机构和其他培训机构的结业生数均有所下降,2016年相较于2010年的降幅分别约为2.9%、21.9%和15.4%,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机构结业生数下降的幅度最大(见表1-44、图1-53)。

表1-44 2010—2016年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结业生数

图1-53 2010—2016年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结业生数情况

职业培训有两种证书类培训,分别为资格证书培训和岗位证书培训。2009—2016年,这两类培训的结业人数均有上升的趋势,但是也存在波动(见表1-45、图1-54)。这两类职业培训的结业生数在全部职业培训的结业生数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从2009年的17.2%上升至2016年的38.1%。

表1-45 2009—2016年证书类培训结业生数

图1-54 2009—2016年证书类培训结业生数

按照产业结构进行划分,职业培训可划分为第一产业类培训、第二产业类培训和第三产业类培训,这三类培训结业生数的变化情况存在差异。如表1-46、图1-55所示,2011—2016年,第一产业类培训结业生数不断下降,从2275万人下降至1653万人,降幅达到27.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类培训结业生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降幅分别为11.7%和9.6%;第一产业类培训结业生数下降最快。2011年第一产业类培训结业生数在三类中居第一,约占总数的44.2%,第三产业类培训结业生数与第一产业类比较接近,第二产业类结业生数最少,约占总数的14.7%;2013年第三产业类培训结业生数超过第一产业类培训,至2016年,第三产业类培训结业生数约占结业生总数的45.2%,比第一产业类占比高出约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类培训结业生数约占结业生总数的15.7%。各产业类培训结业生数的差异和变化情况反映出职业培训与产业结构的密切联系。

表1-46 2011—2016年按产业结构分各类培训结业生数

图1-55 2011—2016年按产业结构分各类培训结业生数情况

按照培训时长进行划分,2011—2016年各类职业培训结业生数占总数的比例的变化不明显。以2016年为例,时长在1个月以内的培训的结业生数约为2660万人,约占结业生总数的62.8%;时长越长的培训,结业生数在结业生总数中的占比越小,时长为12个月及以上的培训结业生数仅占结业生总数的2.3%(见表1-47、图1-56)。所以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是短期培训。

表1-47 2011—2016年培训按时长分各类培训结业生数

图1-56 2011—2016年按培训时长分各类培训结业生数比例

[1] 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六卷,12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2] 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234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孙琳:《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4] 孙琳:《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5] 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六卷,50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6] 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241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7] 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258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8] 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293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9] 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294页。

[10] 杨进:《建国五十周年职业教育的成就与经验》,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12)。

[11] 孙琳:《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12] 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316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 1971年7月6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领导小组时指出:中专可以委托厂矿来办,或联合办,或地方办,多种多样。从而肯定了中专要办。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341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4] 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341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5] 该统计数据不含中等师范学校和技工学校。

[16] 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341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7] 本章中所使用的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8] 和震:《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三十年回顾》,载《教育发展研究》,2009(3)。

[19]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20] 和震:《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三十年回顾》,载《教育发展研究》,2009(3)。

[21] 曾晓东、曾娅琴:《中国教育改革30年:关键数据及国际比较卷》,62~65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2] 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5)》,658~661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3] 孟国庆、曹晔、杨大伟:《中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史》,81~91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4] 孟国庆、曹晔、杨大伟:《中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史》,341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5]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情况介绍》,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606/s3644/s3909/s3915/201007/t20100712_91544.html,2018-04-29。

[26] 《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6%》,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22911.html,2018-04-30。

[27] 国家统计局:《教育和科技》,http://www.stats.gov.cn/tjsj/zbjs/201310/t20131029_449419.html,2018-04-30。

[28] 俞启定、和震:《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170~173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9]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12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0] 由于教育部的教育统计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并未区分专科院校与本科院校,所以未在此节呈现与专业设置、办学条件相关的历年详细数据。

[31] 教育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答记者问》,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511/t20151109_218248.html,2018-04-30。

[32]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12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3]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15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4] 教育部:《2016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12/t20171207_320819.html,2018-04-30。

[35]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6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6] 杨金土:《30年重大变革——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概录》下卷,837~842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7] 毕结礼:《30年中国职业培训与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载《职业技术教育》,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