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绿中坚:传递“信、望、爱”
通常,我们把能多年为培英自愿地、无偿地、用心用力地奉献,在校友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校友称为白绿中坚。在我们培英,可以说这样的白绿中坚为数不少,这是培英的硕果,也是培英的宝贵财富。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群人,培英中学才能从那公创校开始,历尽艰辛,或振培英于将危,或促培英以繁盛。
(一)那夏礼:花地播下良种
那夏礼博士是培英的拓荒者,也是培英的首任校长。
之所以将那夏礼博士尊为白绿中坚的第一位,是因为他在花地播下的良种,不仅创生了一所名校,而且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作为培英的精神支柱、文化内核。
那夏礼
那夏礼博士播下的,首先是现代教育的良种,这个种子在培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百多年来,培英的外语教育、理化教育、文体教育独领**,莘莘学子练就强健体魄,涵养科学精神,形成体艺特长。“桃李满天下,栋梁遍神州”。今天,培英才俊遍布全世界,白绿传人承前启后,书写故事,演绎精彩。而这,正是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那夏礼博士播下的,其次是白绿鸡蛋花树的良种,从这个种子中,结出了白绿精神的果实。从文化精神到办学理念,从育人目标到特色课程,从校园风采到师生面貌,白绿精神深入培英心魂,流淌在培英的血脉之中。培英的全部作为和成就,无不是白绿精神滋润的成果。白绿精神,既是培英人的坚守,也是培英人的骄傲和自豪。
那夏礼博士播下的,还有“信、望、爱”的良种。信仰、希望和爱,既是那公创校的驱动和教育的初衷,也是培英办学的根基和发展的保障。所有的白绿中坚,无不是坚守“信、望、爱”,传递“信、望、爱”的表率。
(二)傅世仕:保全教育薪火
第二位白绿中坚,当为在战火烽烟之中高举白绿旗帜,保全培英薪火,使培英弦歌不辍的傅世仕校长。
傅世仕
傅世仕校长保全的,首先是一所学校。1937年,抗战烽火起,羊城失守后,学校纷纷外撤,培英中学师生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逃难生涯。傅世仕校长克服重重困难,突破种种封锁,带领培英师生返粤地,赴曲江;逆水行,到连县,一次次绝地重生,终于将培英带到了新中国。
傅世仕校长保全的,还有“信、望、爱”的种子。在辗转流徙的艰难岁月,有的学生以为国家将沦亡,归期无望,言语间不免流露灰心沮丧的情绪。这时,傅世仕校长总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国家是有希望的,我们也是有希望的,要抱着这种信念。千万不要因为国家一时遭受磨难而灰心。为了明天,我们要好好读书。”1952年,一位南洋华侨托付给傅校长的学生,报名参军要参加抗美援朝。傅校长心想,如果这位学生战死沙场,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位以子相托的华侨。傅校长让自己的小儿子代替这位华侨的儿子参军上前线。所幸战后儿子安全归来。而这位华侨的儿子对傅校长感激不尽,从此待之如父。
傅世仕校长保全的,更是教书育人的薪火。“**”后,傅世仕不顾年迈体弱之躯,为培英的发展来返于港澳两地,发动校友关心支持母校教育,他为培英复名不遗余力,还多次撰文总结培英优良传统,鼓励后学努力研习、早日成材。
(三)李圣华:高龄出任校董会主席
李圣华是培英校友,亦是当之无愧的一位白绿中坚。
李圣华
1979年,76岁高龄的李圣华不顾年迈之躯,冒着严重的政治后果,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教育事业为重,以培英的发展为重,以他特有的智慧和大无畏精神和在培英校友中特有的威望和号召力,召开旧培英时的级社中坚座谈会,走访当时的八中校长,积极开展培英校友联谊活动,恢复广州培英校友会。
校友会恢复后,李圣华老先生亲自出任校友会主席。他几番致信遍布全世界的培英校友,积极争取海内外校友归宁,支持母校办学;他全力争取培英复名,为培英提高教育质量出谋献策……
1986年6月,李圣华先生因病去世,他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被培英人称颂,也必将留传培英千古。
(四)苏棉焕:培育英才总顾问
苏棉焕医生为培英1949年协社校友,现任培英体系学校总顾问,是不折不扣的一位白绿中坚。
苏棉焕
苏棉焕医生1937年入读香港培英小学,1949年于广州培英高中毕业,旋即学医于岭南大学医学院;后留学英国、爱尔兰及西班牙等国,是世界著名眼科专家。1989年出版的《国际眼科名医名册》,该名医册入选100多人,其中仅有两名华人,苏医生是其中之一。同时,苏棉焕又是世界著名摄影家,曾获世界各大摄影学会颁予荣誉及连续入选世界十杰。历任多个摄影学会顾问、名誉考试评委及国际沙龙评委。
苏医生对培英有深厚感情,他毕生以“信、望、爱”校训为信念,以弘扬白绿精神为己任;1979年被选为培英中学校董会校董,同时当选为常务校董,1984年,被推举为校董会主席;1993年10月兼任校监。
作为培英中坚,他担任了培英体系学校总顾问。他热爱、关心培英教育事业,为促进五所培英沟通联系,共同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海内外校友联系做出卓越的贡献。在他担任校董及主席的30年间,为各地培英中学复名、办学、扩校和发展,殚精竭虑,筹划周详,为成就今日“六校一中心”的规模,贡献良多。
作为培英中坚,更为重要的是,他担任了培英如何培育英才的专业总顾问。他倡导“全人教育”,强调培英教育的着力点应在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他的育人理念引领培英不断拓展办学思路、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推进教育发展。